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胆怯的呐喊——教师眼中亟待改革的教学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的学生,只有十五六岁,他们需要丰富多彩的生活.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但他们现在没有。本人无意攻击学校,只是对现行的部分管理制度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倍感着急,于是发出一声胆怯的呐喊——请真的做到以人为本,让孩子们生活得精彩一点吧!  相似文献   

2.
成浩 《教育文汇》2004,(9):14-16
我们的学生,只有十五六岁,他们需要丰富多彩的生活,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但他们现在却很少。本人无意抨击学校,只是对现行的部分管理制度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倍感着急,于是发出一声胆怯的呐喊——请真的做到以人为本,让孩子们生活得精彩一点吧!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学生,只有十五六岁,他们需要丰富多彩的生活,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但他们现在没有。本人无意攻击学校,只是对现行的部分管理制度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倍感着急,于是发出一声胆怯的呐喊——请真的做到以人为本,让孩子们生活得精彩一点吧!  相似文献   

4.
教师是课改成功的基石,要说课改难,就难在教师,教师对新课程、新教材的适应性始终是课改遇到的最大难题。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推进,学校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培育一支高水平的优秀教师团队,给学生提供高质量教育,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成为上海各所学校面对的一个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5.
中职课程改革正全面推进,如何保证此次课程改革的质量,成为新的焦点。中职课改的成败关键在教师;课改需要健全新的评价机制以丰富其内涵;课改的成功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和配合。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引起社会关注的学生与学校、学生与教育行政部门、教师与学校、教师与行政机关所发生的法律官司,唤起了学校管理者的危机感,使他们切实感受到中国法治化的进程,也推动了学校管理体制的不断规范和完善。笔者这里从法治理念的思维角度对学校管理程序问题做了几点分析,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学校管理程序本身的缺位。有两种情况的程序缺位:第一,学校管理制度的有关内容缺乏程序规定。学校管理制度涉及方方面面,但主要是学生管理制度和教师管理制度。这些管理制度往往缺乏程序规定。如有的学校规定了对违纪学生的处分权,但…  相似文献   

7.
祁毅 《甘肃教育》2009,(11):11-11
课改工作能否得到落实关键在于学校,课改能否成功,关键是在于教师,教师实施课改的重点在课堂。在课改工作当中,笔者认为加强校本教学研究,抓课堂教学是重中之重,现以笔者所在学校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为例,谈几点对校本教研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课改目标能否实现有两个瓶颈:学校管理制度、老师观念。这两者相比,前者更为重要。因为前者可能会限制、制约老师观念的转变,而老师观念的转变需要学校管理制度的跟进。新课程的目的能否顺利实现,很大程度依赖于学校教师如何依照新课标去实施教学活动。那么,如何管  相似文献   

9.
罗阳佳 《上海教育》2007,(5A):21-21
教师是课改成功的基石,要说课改难,就难在教师,教师对新课程、新教材的适应性始终是课改遇到的最大难题。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推进,学校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培育一支高水平的优秀教师团队,给学生提供高质量教育,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成为上海各所学校面对的一个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10.
孙燕 《现代企业教育》2009,(12):218-219
教师课程开发和执教的能力、参与的积极性是课改成功的前提。本文探讨了提高教师参与课改的动力和能力的途径:从臃肿的行政队伍中释放优质的师资为一线教师减负;教师个人收入与课改绩效挂钩;教学模式不能僵化,大纲应赋予教师持续改进的空间;师资引进要像课改一样突出能力指标,教师应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流动;处理好专业带头人的“权、责、利”,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影响力等。  相似文献   

11.
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包括两点:一是看在某种管理制度下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另一个是看在这种管理制度下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是否实现了共赢。上海市恒丰中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多年来,在实施素质教育和不断推进二期课改的过程中,我校始终坚持“校长负责制”和“人本管理”。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探索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改革中的三种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带来的全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直接冲击并挑战教师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因此,在课改实施进程中部分教师的排斥、畏惧或茫然是不可避免的。针对教师的这些情况,管理者必须摸清根源,对症下药,方能取得实效——让更多的教师转变观念,积极投身课改。笔者通过实践和思考,把课程改革中裹足不前的人分为以下3种:1.不愿为者其特征是:排斥课改思想,拒绝参与课改实践。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这样的教师,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有的表现在言论上,有的表现在行动上;有的明显一些,有的隐蔽一些。如有的教师公开质疑课改思想,拒绝参与课改实践;有…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的课改对农村学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理念和要求,我们必须在管理实践中不断革新,带领教师成功转换角色,建立适合农村的教学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更好地实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而实现这一战略的关键在教育,教育的成功与否又取决于教师。因此,建设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振兴教育,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保障。那么如何建设好、管理好这样一支队伍呢?1、尽力满足教师的物质需要物质需要是人们生活、工作的第一需要。由于多方同的原因,教师目前的工资待遇、奖金福利,还相对较低。为此,党和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改善教师待遇、提高生活水平的措施,比如兴建安居工程、定期提薪等。但具体到每一所学校来说,关键还得靠学校的自身努力。学校领…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推行教师校本自培的过程中,学校一定要破除“等靠要”思想,善于从本校教师身上发现培训资源,进而唤醒学校内在活力。充分挖掘校内培训资源。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我们总会感觉到,有的教师做班主任特别成功,不管什么样的班级,到了他们手上,学生就有了精气神,班级就有了凝聚力;有的教师课堂教学特别出彩,他们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有的教师教学业绩特别突出,他们的课堂教学从学生出发又回归到学生……  相似文献   

16.
课改伊始,许多人提出实施新课程。教师是关键,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行为。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新旧评价并存,要求与支持的反差,教师在变,环境却没变,使得教师顾虑重重。影响教师行为有三个因素(思想、策略与技术、组织制度),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受制于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思想、制度不变,何以怪教师不变?因此课改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是学校管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课程改革 ,总有一些阻碍的因素 ,以我所在的农村学校和亲身体会 ,觉得以下几个方面是当前农村课改中需要克服的。一是旧有的考核制度。我们这里 ,今年在起始年级使用课改教材 ,其他年级都还使用着旧教材。在考核教师时 ,有不少学校仍然用旧有的考核制度 ,致使担任课改的教师疲于应付检查 ,今天忙着达到多少作业量 ;明天忙着去填写繁杂的教案栏目……使他们无暇备课 ,只是成天围着业务干部的指挥棒转 ,否则 ,你考核就不能过关 ,饭碗就成了问题。人们都说 ,有一个好校长 ,就有一所好学校。因为课改需要的是宽松的环境 ,而非时刻给教师念…  相似文献   

18.
汪佳敏  曾赟 《中学教育》2003,(6):18-20,17
所谓数字化学校是指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教学方式。目前数字化学习是二期课改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亮点与难点 ,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 ,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方面进行变革。信息技术能否与课程整合是决定课程改革是否成功进行的关键之一 ,而它的难点在于需要每个教师参与 ,其间有技术的因素、观念的因素等诸多与教学相关的因素 ,而至为关键的是要依靠参与改革的广大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我校积极响应二期课改的号召 ,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入手 ,让信息技术走入课堂 ,改变教师的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从课堂教学入手 ,以教师的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19.
课改伊始,许多人提出实施新课程。教师是关键,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行为。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新旧评价并存,要求与支持的反差,教师在变,环境却没变,使得教师顾虑重重。影响教师行为有三个因素(思想、策略与技术、组织制度),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受制于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思想、制度不变,何以怪教师不变?因此课改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是学校管理的创新。一、当前学校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1、办学思想。当前一部分校长教育思想不够端正、办学思路不够明确的现象还存在,如:对待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态度、处理教育收费、校园建设、办学特色、教师队…  相似文献   

20.
旧有的考核制度。有的地方在起始年级使用课改教材,其他年级都还使用着旧教材。在考核教师时,有不少学校仍然用旧有的考核制度,致使担任课改的老师疲于应付检查,今天,忙着达到多少作业量;明天,忙着去填写繁杂的教案栏目……使他们无暇备课,只是成天围着业务干部的指挥棒转。课改需要的是宽松的环境,而非时刻给教师念老一套考核的“紧箍咒”。如果还死抓住旧有的考核制度不放,那又会有几个课改教师敢冒天之大韪呢?落后的硬件设施。新课程把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列为一项重点内容,新课程也要求教师去开发课程资源,这些都与现代信息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