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西方音乐是建立在普世性基础上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民族性的音乐只有在它为世界艺术贡献新的声音和色彩而不仅仅是地方色彩的情况下才具有世界性的普遍价值。作为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乐派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肖邦在他的创作中深刻地体现了世界性与民族性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2.
政治文明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有机统一,正确认识政治文明的世界性和民族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70、80年前,瞿秋白就已经比较全面地论及了文化的民族性问题。他指出民族的文化首先是反帝的文化,文化具有开放性,同时又必须具有民族性,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在全球化的今天,重温瞿秋白关于文化的民族性的论述,对于如何弘扬文化的民族性,培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70、80年前。瞿秋白就已经比较全面地论及了文化的民族性问题。他指出民族的文化首先是反帝的文化.文化具有开放性,同时又必须具有民族性,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在全球化的今天,重温瞿秋白关于文化的民族性的论述。对于如何弘扬文化的民族性,培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民族性与世界性矛盾是全球化背景下影响我国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矛盾,也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突出矛盾,揭示和分析民族性与世界性矛盾及其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建立有效的普遍交往的机制,对化解民族性与世界性矛盾、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有以下两种观点,其一认为艺术的世界性超越民族性,主张摆脱民族文化传统桎梏、解放思想。形成具有同一特点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艺术潮流,这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化艺术将成为今后世界艺术发展的主流;其二认为艺术的世界性同样具有民族性。随着艺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艺术民族性认识的深入,只有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族艺术,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7.
文学的民族性是人性的根本体现,也是抗拒文学(文化)一体化,实现多样化的重要方式。民族、乡村、外省是文化真正的载体,文学需要加强民族(国家)叙事、乡村叙事、次缘城市(外省)叙事。文学的民族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文学本体的民族性,二是文学理论(批评)、评价体系的民族性。强调民族性并非全盘否定世界性,民族性在于凸显个性,世界性是为了突出共性;强调民族性在于保持独立性,重视世界性是为了增强开放性,而当下更需要关注文学的民族性。文学民族性和世界性在理论和实践上是能够实现统一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同时又具有世界性和民族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世界性、民族性、阶级性是统一的。毛泽东和邓小平哲学思想体现了世界性、民族性、阶级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马来西亚杰出的民族诗人吴岸的诗不仅带有热带丛林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征,而且又呈现出人类共有的主题和世界性意义。他的创作从他所处的时空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不断丰富和发展了现实主义创作,做到了本土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结合,融汇中西,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0.
国际主义设计的垄断发展,会导致设计中民族文化元素的削弱乃至消失,因此设计师必须要关注设计的民族特征问题,作为中国的设计师必须要认识到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的是差异而非差距。只有在设计中坚持世界性、民族性、时代性的有机统一,中国的设计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11.
柳建伟的《英雄时代》塑造了各式各类的“英雄”形象,其中,作品用笔最多的正面人物是圣子式的“英雄”史天雄: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圣徒型的人物”,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品行端正、有强烈的自主意识,意志坚强、百折不挠,但也有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七情六欲,他实际上是一个组织或一种观念的体现或化身,这一形象对丰富当代文学“英雄”人物画廊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中峰先生是当代西部一位杰出诗人。他热爱传统文化,文化功底深厚,具有浓郁诗人气质,几十年来创作的诗赋近3000首(篇),其特点一是众体皆备,诗词曲赋文兼写,诗歌以格律诗为主,格律诗以七绝见长。二是题材广泛,咏怀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新田园诗既描写原生态的山水田园自然风光,又体现了当代农村的新风尚;讽喻诗继承了中国诗歌的"美刺"传统。三是风格多样,其中有一些七绝佳作令人拍案叫绝。中峰先生的诗赋创作继承了中华古典诗赋的优秀传统,又能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中峰先生以及当代许多传统诗歌创作实践是对后现代非诗化诗风的矫正。将当代众多的创作古体诗赋的作家屏之于当代文坛之外是一个很大的缺憾。研究当代文学的学者不能只把眼光关注到小说、散文及现代诗上面,应该放开眼光,抛弃陈见,关注那一大群以古体格律诗为载体来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诗人及其他们的创作。  相似文献   

13.
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中国文学翻译家,在30年的翻译生涯里翻译了50余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所翻译的作品在国际上屡获大奖。同时,他也是一位汉学家,从事中国文学教学、研究30余年。葛浩文在文学翻译及中国文学海外传播领域的贡献和影响也使他成了海内外学者、评论家、研究者、媒体报刊关注的焦点人物,有关他的生平、翻译思想及其译作的研究文献近年来日益增多,因此,对这类研究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对于翻译文学、海外汉学研究的推进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4.
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中国文学翻译家,在30年的翻译生涯里翻译了50余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所翻译的作品在国际上屡获大奖。同时,他也是一位汉学家,从事中国文学教学、研究30余年。葛浩文在文学翻译及中国文学海外传播领域的贡献和影响也使他成了海内外学者、评论家、研究者、媒体报刊关注的焦点人物,有关他的生平、翻译思想及其译作的研究文献近年来日益增多,因此,对这类研究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对于翻译文学、海外汉学研究的推进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特里·伊格尔顿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杰出学者,他的理论体现出从文学研究到政治文化批判的思考轨迹。他对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作了独到的阐释,并对后现代主义作了深刻的批判,要求文学在当代文论转型中回归意识形态的家园。  相似文献   

16.
张炯是活跃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术界的一位学者、文学家,他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三个领域融合、创新,并以文学创作实践与理论的密切结合,独树一帜。作为跨世纪并跨越新旧社会的文学家,他经历了历史性变革并确立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学术立场。新时期20年,他从文艺理论研究转向当代文学的评论,后又重返文学史研究的领域。他的学术视野宽阔,一直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从事文学研究和批评,注意从审美和历史的视角去研究文学。他不仅写了许多作家作品的评论,还写了许多综合性的述评,积极充当作家与读者的桥梁,而且不断结合新的文艺实践,参与探索文艺在历史发展中的特征与规律,为当代文学史家提供重要的参照。在文学史的编写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努力吸取百年来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把文学史研究奠定在更为科学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霍松林先生是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古典文学专家,也是蜚声海内外的当代诗人。先生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尤其是唐诗研究,以及诗词创作上,取得了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18.
吴秀明从事历史文学研究已经三十余年,经过了文衣解读、理论建构、文化阐释等不同的研究历程,他总结并建构了历史文学的创作原则和严密完整富有创新的理论体系.中国历史文学研究终于超越了此前那种感悟评点式的评介和研究.有了属于自己宏富而严谨的理论体系。他这种超越自我、不断精进的学术研究理路,不但对历史文学研究作出了独特的学术贡献.也为当下的研究者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学术启示。  相似文献   

19.
废名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最早以乡土为题材的小说作家之一,他不同于同时代的乡土小说作家,而是在同样汲取古今中外文学精华的基础上,自辟蹊径。但他并不曾完全逃避生活,他的很多作品表现出人生的困顿。即使发展到“不欲闪露”的阶段,这也有一个过程。他的部分作品显得奇僻晦涩。他写就了一种非写实非浪漫、似写实似浪漫的田园诗,是淡薄的现实主义和素雅的浪漫主义的交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对当代法国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郑克鲁先生翻译思想的研究,主要包括他卓越的翻译成就、独特的翻译观、翻译美学思想等。他立于绝顶览众山的思想境界,仰观俯察,揆诸现实,呼发出影响深远的时代强音,构建时代的主导性精神和视野,引领人们思索并践行。他高屋建瓴的精博阐述,大出着墨,交光互摄,视点独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代我国翻译界的翻译理论发展倾向和法国文学在我国的译介与发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