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妈妈领着孩子找我咨询,还没开口就伤心地流下了眼泪,稍微稳定了一下情绪说:“我这个孩子白养了,他竟然诅咒我死.” 我关注地引导这位家长:“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她说:“我现在只要和孩子说话,孩子就会让我闭嘴,并且会狠狠地来一句‘你不说话会死啊’!” 孩子听了妈妈的话,白了她一眼,愤怒地说:“这能怨我吗?  相似文献   

2.
很多家长在孩子小学入学的时候会和老师这样说:“我的孩子很聪明,10以内加减法都会做了,不信你可以考考他!”入学后,这些家长认为孩子再学一年级的数学只不过是炒炒“冷饭”,因此,家长们关注孩子的语文学习会比关注数学多得多。“孩子们真的是会了吗?”我仔细观察刚入学的孩子,发现孩子对数学的感觉分为三类:1.先知先觉型——有的孩子小时候数感就特别好,不用大人怎么费力教,他自然而然就会了;2.不知不觉型——有的孩子教过了他才会,不教绝对不会;3.后知后觉型——有的孩子任凭你怎样启发诱导,他就是不会,等过了一段时期,他才慢慢觉悟。我和…  相似文献   

3.
家庭月5月是韩国的家庭月,韩国的父母节、儿童节都在这个月份。廉美小朋友所在的幼儿园5月的活动主题是“我和我的家庭及邻居”,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对家人、邻居的感情,对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在“我的邻居”活动中,要求孩子介绍自家的邻居,使孩子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让孩子除了关注自己的家,也要关注周围的“小社会”。  相似文献   

4.
这学期我接了一个大班,两三个星期后,我对班上孩子的情况有了大致了解,其中男孩奇奇引起了我的关注。经常有孩子报告:“老师,我的巧克力少了两块”“我书包里的机器人不见了”……而最后一句话总是“肯定是奇奇拿的!”我觉得奇怪:“你们怎么知道的?”孩子们说:“他经常干这种事情,以前老师经常批评他。”面对孩子们对奇奇的种种猜测,我反复强调:“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事情不能乱说,我们应该相信奇奇不是这种孩子。”看得出,奇奇很感激我。因此我带班的时候,他总是特别乖巧,比如自由活动时他常常主动帮我收拾东西,或者大声地表示要帮助别人:“…  相似文献   

5.
班会课上,我让学生上讲台谈谈对自己的看法,一个文静可爱的小姑娘畏畏缩缩地走上讲台,怯生生地说:“我觉得自己很笨!”我听了,只觉得心里发酸:孩子,你怎么会觉得自己很笨呢?经多方面了解才知道,原来,这孩子在家还有一个哥哥。哥哥成绩优异,而这孩子成绩属中等偏下。长期生活在哥哥耀眼光环的阴影下,再加上爸爸妈妈有意无意的对比,孩子便认为:“我怎么这么没用!”在学校里,这个孩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在各项活中表现平平,很少受到老师的肯定和关注。原来,是家长的消极评价与老师的冷漠直接导致了孩子的自卑心理。症结找到了,当务之急是对症下…  相似文献   

6.
美国孩子讲话做事的神态、口吻,与大人一样,跟他们讲话,像是对着一个小大人。孩子常常对父母说:“你伤了我的感情。”“我非常生气。”“我不会这样做,因为……”“你们为什么会……?”“我觉得……”他们称呼父母,有时用名字,如约翰、玛丽亚、彼得等等。在与美国家庭的交往中,我发现美国父母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有关素质与能力都相当关注。那么美国父母是从哪些方面培养孩子素质的呢?  相似文献   

7.
上期的“本期关注”《该不该打孩子》中曾经提到: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发生了一起惨绝人衰的悲剧——一个年仅三岁的孩子被自己的亲生父母活活打死!据死者的父亲在法庭上供诉:“孩子在认字时不用功,辜负了我们的一片苦心。我打他是为他好!”这出悲剧虽然是个别且极端的,但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除了识字、数数,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怎样的童年?  相似文献   

8.
安全带     
因为爱孩子,所以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总是对儿童有一份特别的关注和留意,初来乍到,我就发现街上四五岁到七八岁的孩子身上横挂着一条桔红色的带子,非常醒目。小芸爸爸告诉我:“这是安全带,汽车从很远就可以看见有孩子了。”噢,在一个汽车世界里,这是一项对孩子的重要保护措施,这是安全带给予我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9.
解读《纲要》,有一句话一直萦绕心头:感悟并理解孩子的童心,关注并满足孩子的内心需求。那么,孩子究竟需要什么?玩沙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每周一次的玩沙活动总是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开始的。当孩子们欢呼着奔向沙池的时候,睿睿却拉住了我的手:“老师,我不要玩沙,我只想留在老师身边和你说说话。”每个孩子都喜欢玩,是什么原因令睿睿舍弃难得的玩沙机会而执意要和我谈话呢?“我们一边玩沙一边说话,好吗?“”不好,那样你就不会只听我一个人说话了。”睿睿拉着我站在沙池边:“我有好多事情想和你说呢,过年的时候,我想打电话给你,可不知道…  相似文献   

10.
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一位老板模样的家长领着一个孩子到办公室找我。一见面,他就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连声说:“请老师多多关照!”坐下后,他对我说:“我的孩子叫李小成,分在了你班!”接着,他就招呼孩子:“来,向你的新班主任老师问好!”我打量了一下这个孩子:长得很粗壮,头发黄黄的,不知是染的,还是天生的,脸上满是青春痘。我皱了一下眉头,直觉告诉我:“这不是一个好对付的学生!”这位家长对我说:“我和小成他妈长年在外跑生意,没顾得上管孩子。听说邵老师是一位优秀班主任,孩子交给你,我放心!以后还请您多多费心!”我笑了笑说:“管好学生是我的…  相似文献   

11.
程征 《学前教育》2021,(7):18-18
孩子出现插嘴的现象有时让人感到烦恼,面对这一情况先不要急着“贴标签”,我们要重新思考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用心回应孩子。在工作中,我观察到孩子打断大人的谈话,多在以下几种情况中出现。情况一:渴望得到关注在孩子年龄较小的时候,对父母的依赖感比较强,渴望父母时时刻刻都关注自己。如果父母因为与他人交谈,注意力没有放在孩子身上,孩子就会本能想让父母重新关注自己。  相似文献   

12.
我曾遇见这么一件事:一位年轻的母亲,手里拉着一个四、五岁的男孩在路上走。母亲边走边给孩子出数学题:“5加4是多少?”“8。”孩子信口答道。母亲说:“不对。我是问:5加4是多少?”孩子迟疑了一下,回答:“6。”小眼睛眨巴眨巴地瞧着母亲,想从母亲脸上看出是否答对了。“我是问5加4是多少!这么简单的一道题都不会算,真笨!”母亲显然沉不住气了,责怪着孩子。孩子低下了头。可母亲还不罢休,说:“再想想看,5加4是多少?”孩子怯生生地看看母亲,轻轻地说:“7。”只见做母亲的手一伸,“拍”地一下,巴掌落在孩子的头上。孩子“哇”地哭了,蹲在地上再也不肯走了。目睹此情景,我真为那个孩子抱屈。孩子对一切新鲜  相似文献   

13.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应邀为许多报刊做专栏撰稿人,也接待了许多来访的朋友,知道了许多家教故事。在本文中我想和朋友们“实话实说”。如果您是一位特别想让孩子成为“人上人”或“超人”的父母,那么请您不必费心关注本文,因为心理咨询师关注的仅仅是怎样让孩子成为一个“人中人”,成为心理健康的“凡人”;如果您是一位特别想让孩子成为经天纬地之“才”的父母,那么也请您不必费心关注本文,因为心理咨询师关注的仅仅是怎样让孩子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心理咨询师越来越认为,我们大都是凡夫俗子,然而,只要我们拥有了健康的心理,就能经得住…  相似文献   

14.
父母对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不仅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加深和改善,还有助于孩子的情绪和认知发展。但是,生活中有的父母对高质量陪伴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一起来看看,有您吗?有的父母说“我挺关注孩子的,回家就一直陪着他”。跟孩子坐在同一个空间,脑子中却是“今天还有多少工作没完成、方案还有什么漏洞、换季家里衣柜又该清理了”等等;一边打电话、发微信、看视频,一边陪孩子,孩子说:“爸爸,你看我!”  相似文献   

15.
早在多家教育刊物上读过蔡兴蓉老师的文字,尤其是在他成为专职家庭教师之后。蔡老师是真正意义上的“孩子的关注者”,他不仅关注孩子的语文学习,更关注他们的心灵成长。《走在孩子的后面》——他的这部著作,令我这个母亲兼教师看到此书的瞬间脑中就蹦出一连串问号:我经常走在孩子的前面了吗?(是否过多地引导、指向、教育、干涉)还是经常走在孩子的后面?(是否观察与思考孩子的状态。在孩子滞后的时候陪伴与鼓励。在孩子摔倒的时候慰藉与扶持)  相似文献   

16.
我是2001年参加工作,工作时间不长,经验也不足,但是,我在教学中经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教育学生不仅仅是为了一个成绩,而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长远发展”所以,我经常提醒自己:“希望通过我的教育,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会成为孩子一生的财富,会带给孩子一生的发展”在我的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孩子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山谷的起点     
一位烦恼的妇人来找我,说她正为孩子的功课烦恼。我说:“孩子的功课应该由孩子自己烦恼才对呀!”她说:“林先生,你不知道,我的孩子考试考第四十名,可是他们班上只有四十个学生。”我开玩笑地说:“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会很高兴!”  相似文献   

18.
山谷的起点     
一位烦恼的妇人来找我,说她正为孩子的功课烦恼。我说:“孩子的功课应该由孩子自己烦恼才对呀!”她说:“林先生,你不知道,我的孩子考试考第40名,可是他们班上只有40个学生。”我开玩笑地说:“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会很高兴!”  相似文献   

19.
5月是韩国的家庭月,韩国的父母节、儿童节都在这个月份。廉美小朋友所在的幼儿园5月的活动主题“是我和我的家庭及邻居”,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对家人、邻居的感情,对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在“我的邻居”活动中,要求孩子介绍自家的领导,使孩子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让孩子除了关注自己的家,也要关注周围“的小社会”。韩国人周末爱举家到大自然里游山玩水。人们经常可以看到韩国家长手牵3岁左右的孩子一起爬山的情景。孩子爬累了,家长很少去抱他,而是让他在一边休息一会儿再走。韩国家长认为,只要有机会就应该带孩子去爬山,虽然路途…  相似文献   

20.
山谷的起点     
一位妇人找到智者,说她正在为孩子的功课烦恼。智者说:“孩子的功课应该是孩子自己烦恼才对呀!”妇人说:“先生,你不知道,我的孩子考了第40名,可是这个班上只有40个学生。”智者开玩笑地说:“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会很高兴!”“为什么呢?”“因为你想想看,从今天开始,你的孩子不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