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各种职业都面临着巨大压力。教师职业面临的压力更大。压力过大,或超过教师的承受能力,不仅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使教师降低工作效率,而且有损教师的身心健康。因此,怎样帮助教师调整心态,正视压力,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压力,就成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心理素养的重要问题。多年来,我校依托工会组织营造了和谐的工作氛围,减轻教师压力,愉悦身心,共建生命家园,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教师压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学教师是最具压力的职业,压力的适度与否影响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压力源自多方面,应尽量避免人为增加教师压力从而使教师产生心理问题。文章试图分析加重中小学教师压力的人为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教师压力的普遍存在已成为不言而喻的事实。教师这一职业角色,无论是教师本身还是外界社会,都赋予了它更高的要求和特殊的职业涵义。教师们承受着来自自身、学校及外界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过重的压力影响到教师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影响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并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造成影响。所以关注教师所承受的压力,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关于如何应对教师压力问题,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国外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此文对国外研究的一些教师压力应对策略做了比较详细的叙述和思考,以期对我国教师压力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如何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这是当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造成教师工作压力的因素有很多,正确应对这种压力,对缓解目前存在的教师职业压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幼儿园编制外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300名公办幼儿园编制外教师。研究结果显示,公办幼儿园编制外教师工作压力整体水平较高,不同教龄、不同学历、园所级别影响幼儿园编制外教师的工作压力,对聘任制度认识的不足也会导致工作压力的产生。根据研究结果,可以从关注编制外教师的压力状况,减轻心理负担;积极摆脱传统思想束缚,注重自身调适;加强教师聘任制度宣传力度,维护合法权益三方面缓解编制外教师的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的职业压力指的是在工作环境中使教师个体目标受到威胁的压力源长期、持续地作用于教师而使教师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的过程。在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压力是普遍存在的。如有研究表明中学教师有半数以上(52.1%)认为自己的压力很大或压力极大(徐长江,1998)。心理学、工效学、医学等学科的研究均发现职业压力已成为一种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质量的社会现象。教师这个职业也不例外,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关系到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研究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我们理解教师的职业压力,同时也为教师职业压力的缓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学教师的工作压力类型和压力强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研究主要测量工具为《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被试为北京市两所高校的337名教师。结果显示,大学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类型为包括工作保障压力、教学保障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工作负荷压力和工作无乐趣压力。大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强度总体看不高,84%报告工作压力不大,另外16%报告工作压力大。工作负荷和人际关系为两个最主要的工作压力来源。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师压力日益受到全世界教育界的重视,教师压力过大产生的教师职业倦怠,会给教育带来不良影响。因此,缓解教师压力、减轻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教师压力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对260名中学英语教师进行的“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状况及其来源”的问卷调查显示:中学英语教师正承受斡巨大的职业压力。压力巳导致中学英语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作简要分析压力的具体来源,呼吁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体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保健,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王雁  张文秀 《教育研究》2023,(10):66-76
工作压力是影响教师积极行为的重要变量。从抗逆力理论视角出发,考察工作压力对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的影响机制,可以发现,工作压力对教师融合教育素养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教师能动性在工作压力与教师融合教育素养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学校融合氛围对教师能动性和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的关系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对融合氛围较积极的学校而言,教师能动性对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提升教师融合教育素养,应倡导抗逆力理论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即“看到”适当工作压力的积极价值,进而挖掘教师成长潜能,充分发挥教师能动性的核心动力作用;积极创建和谐共生的学校融合氛围,使之成为教师融合教育素养提升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