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柳 《现代语文》2006,(5):64-64
"把"字句和"被"字句是两种形式相似但实质不同的句式. 首先从定义来看两者的差异."把"字句是指用介词"把"或者"将",把谓语动词的受动成分置于动词之前的句式.而"被"字句是指带有形式标记,即"被"字或"给"字的被动句,它表示被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说"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把"的词性、作用和意义谈了一些看法认为把字句里的"把"是个介词,"把"表示"把"后面的宾语是动词的作用和影响的对象,把字句的"把"是一个语素,"把"可以用"使"去替换只是把字句与"使"字句表义相同的偶发现象.  相似文献   

3.
<汉语大字典>把"凵"读作qiǎn和kǎn,把"()"读为qiǎn,<汉语大词典>把"凵"读作kǎn,同时二书认"凵"为"坎"的古字,均误;"凵"、"()"的正确读音是quǎn,"凵"非"坎"的古字而无kǎn音.这两部辞书把"()"、"()"、"()"、"()"、"濈"、"()"、"霵"等七字读为ji亦误,这七个字均应读zi.  相似文献   

4.
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在的只是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学生会受益终生.可见,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给学生渔而不是鱼.怎样把学法知道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达到似春雨润物,随风潜入的思想境界关键是解决好"导"和"悟"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徐辉 《文教资料》2008,(7):32-34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很有特点的一种句式,本文着重从句法和语义的角度分析"把"字句的谓语动词、介引宾语和"把"字句的语言效果.  相似文献   

6.
溧阳河南话中的"把"字,可以作量词、介词,也可以作动词.作动词时语义实在,表示"给予"义.这种词义存古现象既有助于考察溧阳河南话的来源,又可以佐证"把"字词义演变和发展的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7.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语法中普遍运用的特殊句式之一,其基本特点显而易见.本文通过探析"把"字句在日常表达中呈现出的其它语法意义和特点,进一步明晰"把"字句在语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作用,旨在使我们更完整、更准确地理解和用好这种特殊句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VP结构对<北京人>中的"把"字句进行了分类考察,并予以语义层面和句式变换的分析."把"字句中状语多数出现在"把"字前,但也可以出现在"把"字后.同时,通过对语篇中"把"字句的句式义、使用环境以及与"将"字句的比较,还探讨了"把"字句与处置范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高祖还乡>: "[尾声]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通刘三谁肯把你揪摔住,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诸多元曲注释版本和重要语文工具书对于其中"白什么"的解释尤其是对"白"字解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 "白"即为"别".在<高祖还乡>这种特定语境中, "白什么"则具体表现为一种不屑一顾、不把对方当回事、不把对方放在眼里的语气.  相似文献   

10.
在谈到把字句的语法特点时,大多数人常常只关注谓语动词,忽视了其他成分.文章首先将两组结构平行的例子进行对比,说明出现在"把"字句中的"了"可以有两类:一是事态助词,充当动相补语;二是时体范畴.接着利用生成语法的嫁接与移位同向假设、功能范畴假设等规则检验,说明两个"了"的句法位置不同是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错误在于将"理"与"欲"绝对对立起来,并把"理"加以合理化,把"欲"虚无化.我们应当反思其实质和危害,并正确把握和处理二者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溺爱"是独生子女时代普遍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多种,往往长辈单向地无条件地去爱孩子,把孩子的快乐看作自己的快乐,把孩子的悲伤看作自己的悲伤,甚至把孩子视为命根子和自己的全部意义所在,对孩子物质享受上一味满足,过度保护,过度包办,过度干涉,导致孩子娇生惯养,出现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农村小学实际出发,把校本教研的重点放在了"文本"研究上.以"文本"为载体,以"课堂"为研究平台,把"教"与"研"融为一体,充分发挥教师个人、集体在校本研究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功能就是把人由无知变有知,由愚昧变聪明,由不谙事理到通情达理,学会和自然、和人相处.教育可以把一个野蛮人变为文明人,可以把一个凶残的人变为一个人道主义者.由教育完成的这些功能,使一个生物人变成了一个社会人.这都是教育正常的、基本的功能.但是还有一种教育,非但不能使人聪明,反而使受教育者越来越愚昧.即便是"天才",这种教育也能让受教育者变为"庸才".……  相似文献   

15.
孙永选 《现代语文》2006,(2):123-123
"徒"是一个常用字,但是常常有人把它拆分成左右结构,其实是弄错了这个字的字形结构.<说文解字>释其义为"步行也",字形结构分析为"从辵,土声",是个形声字.在字形演变的过程中,隶书和楷书都把义符"辵"上部的三个撇拉长,成了"彳",把下半部分"止"写在了"土"的下面,把声符"土"挤在了右上角.巧合的是,右边凑成了"走"字.这样就给人造成了一种错觉,好像"徒"是"彳"和"走"组成的左右结构的字,而且与其意义"步行"还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6.
学校管理中的"人文管理"和"制度管理",其实是两把"双刃剑",各有利弊.如何用好这两把"双刃剑",这需要校长具备较高的管理艺术.  相似文献   

17.
高校素质教育要认真贯彻"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必须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把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现代化建设人才作为高等院校贯彻和落实"以德治国"战略思想的根本点.在素质教育中,既要把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又不能偏废其他素质的教育.要以德治校,以德育人,把"德治"落在实处,抓出实效.  相似文献   

18.
关于"把"的宾语的句法性质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几种有关"把"的宾语的句法性质的观点进行评述,指出"把"的宾语不是动词的宾语前置,也不是"把"后小句的主语,也不是补语的主语,它是介词"把"的宾语,和介词"把"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  相似文献   

19.
[设计理念] "学案教学"就是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把教学过程设计成清晰的学习流程呈现给学生.课前,学生就按照学习流程进行充分的预习.课上,学生依案而学,教师凭案而导,注重学法指导,突出学生自学,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使"教案"和"学案"一体化.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教案"变成"学案",把"讲堂"变为"学堂",把"教材"变成学生自学的"蓝本",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使学生真正成为实践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从而在与教师、文本的多元对话中逐步形成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余秋雨先生在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点评中把"仁者乐山"的"乐"读成"lè",招来部分观众和网友的炮轰,罪状是把"yǎo"读成"lè".余先生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读法.由于中央电视台强势媒体的地位,一个字的读音问题被放大,并且引起舆论的关注,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语言文字工作者在这场争执中有责任和义务发言,所以笔者不揣浅陋,提出自己的意见,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