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老师与学生家长相约面谈,是学校与家庭合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老师在约见家长面谈时,若能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要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面谈效果。  相似文献   

2.
学校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是教育学生的好方法,老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建立家长委员会,开通家庭学校热线电话,甚至也有学校在网上让老师和家长通过网络聊天的形式进行交流。那么,  相似文献   

3.
王老师做了多年班主任,几乎每天都要面对学生家长,她从来没有意识到,坐在自己对面的家长内心有什么感受。直到有一天,她以学生家长的身份到另一所学校与孩子的老师面谈。回来后她对同事说:“没想到与孩子的老师面谈会是这种感觉,没想到作为一个家长是那么的一无是处,又是那么的无所适从。不知我平时给学生家长的感觉是不是也这样?”  相似文献   

4.
干什么事情都有明确的目的,要达到目的就要注意方式方法,好的方式方法就能取得好的实际效果。学校教师请家长也不例外,众所周知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全社会(包括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做为学校教师请家长的目的就是互通情况,相互商量,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方法,这也是学校教师争取家长配合的一种方式。优秀的学生家长非常关心孩子的表现,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经常主动找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听取老师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贾宪章 《班主任》2008,(11):28-28
王老师做班主任多年,接待过无数学生家长,有时在教室门口,有时在学生家中,有时则在办公室里……但她从没有注意过自己与家长说话时的方式和语气,也从来没有顾及过家长的内心感受。直到有一次自己的孩子出现问题,她作为学生家长到孩子所在学校去与老师面谈。  相似文献   

6.
家长学校合作委员会行政框架图表家庭学校合作委员会主任家庭学校合作委员会教师委员家长委员贝(委任产生)(选举产生)家长教师会的宗旨1.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促进家长与教师及家长彼此间的感情。2.支援学校,共同推展教育。3.筹集经费,改善学生福利和学校设施。教师与家长面谈的途径和技巧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老师会约见家长,以求寻出台立方法协助学生解决问题。所以,如何有效地处理面谈,以获得家长的合作,实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以下是老师约见家长时应注意之点:一、家长被约见时常见的。C态:1.紧张颤抖2.自咎羞愧3.自…  相似文献   

7.
召开学生家长会是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达到在教育方向上保持一致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家长之间相互交流、切磋对子女教育方法的难得机会。所以,学生家长会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开好学生家长会,增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建议班主任在召开学生家长会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克服会议的盲目性,注重会前准备班主任在开会前应做好充分准备。不能盲目被动地与其他班级凑热闹,走形式,将家长会作为一项工作任务应付地完成。班主任在召开学生家长会前,首先,要了解学生家庭结构、经济状况,家长思想素质、文化程度、教…  相似文献   

8.
家长联系卡是班主任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情况、为学生家长提供家教知识和方法、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意见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沟通班主任和学生家长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运用好家长联系卡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如何才能运用好家长联系卡呢?一、突出...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一个人生活的最重要的环境,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影响学生诸如行为习惯、学习态度、情感性格等诸多方面。当儿童进入学校,学校教育就成了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主导因素。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两个最重要的环境,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中的一切积极因素,排除不利影响,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必须了解家庭,处理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增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 ,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位老师。学生从小与家长朝夕相处 ,时刻都受到家庭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教师是教育的专业人员 ,与家长共同担负着对学生的教育责任。由于教师比家长更熟悉各种教育知识与手段 ,懂得教育规律 ,而且在学生心中教师的威信通常要比家长高 ,因此 ,教师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 ,要自觉担负主要的责任 ,当好学生家长的教育顾问 ,低年级教师更应如此。当好家长的教育顾问 ,要充分利用家访的机会。家访是协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关系 ,向家长宣传教育知识的重要途径。家访要有计划地安排 ,要做好准备 ,并…  相似文献   

11.
教师要善待学生家长银川市唐徕回民小学马英玲时下,在一些后进学生家长中流传着这样的话:“天不怕,地不伯,就怕老师来传话。”个别教师不管大事小事,动辄带话给家长,要求来校面谈。老师一声“请”,家长岂敢不从!于是.家长惴惴不安,诚惶诚恐,不论多忙,也得准时...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一个人生活的最重要的环境,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影响学生诸如行为习惯、学习态度、情感性格等诸多方面.当儿童进入学校,学校教育就成了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主导因素.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两个最重要的环境,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中的一切积极因素,排除不利影响,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必须了解家庭,处理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增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智力落后学生家长对辅读学校的态度,我们对上海市一些辅读学校的智力落后学生家长及随班就读的智力落后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家长与学生的基本情况、对辅读学校的认可度、学生的学习情况、家长对教师的态度、学生在校的情绪、家长对辅读学校的心态等方面。结果表明,随班就读学生家长对辅读学校的认识明显较少,对于在辅读学校就读抱着较消极的态度,辅读学校学生家长对辅读学校的评价普遍较高。此外,本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所谓“四沟通”即:(1)电话沟通;(2)班级信箱沟通;(3)班级干部沟通;(4)日常生活沟通。电话沟通。就是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与家长沟通。为了便于工作,把学生家长的地址、电话、工作单位制作成册,经常通过电话汇报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了解学生的情趣和在家里的表现,做到家长教师相互了解、密切配合。班级信箱沟通。就是积极鼓励同学们写信,么好人好事、有什么建议、对老师有什么要对某些事物的看法等等都可以写。老师对一些问题要给予答复,对某些问题要与学生进行平等探讨,对好的建议好的事情要给予表扬,对某些事情要给予…  相似文献   

15.
韩文续  孟令兵 《文教资料》2005,(23):186-187
家庭访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访,是班主任和学生家长联系的重要方式,是班主任和学生家长之间信息沟通的主渠道。老师通过家访,可以了解学生家里的一些表现,获得对学生整体而全面的认识,还可以向学生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学习和思想状况,以获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这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近几年来尽管各个学校的领导人、分管负责人都努力倡导老师们进行家访,然而老师家访的次数却逐渐减少,究其原因才发现:老师要进行家访,必须首先面对四大“拦路虎”。一、“误解”虎!老师们最害怕的拦路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在学生家长和老师之间…  相似文献   

16.
<正>"做老师难,做班主任更难"。在这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体会到:现在的家长和老师在某种程度上关系有些紧张,不太正常,家长和老师因为学生的成绩、行为习惯、责任感、公德心等一系列问题而相互埋怨,会影响对学生的培养。在新型社会环境下,班主任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往,在交往中尊重家长、善待家长。一、尊重家长,于心静时倾听尊重学生家长是处理好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关系的首要条件,要尊重学生家长的  相似文献   

17.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影响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如何协调好三方关系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家庭与学校的协调是通过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来实现的。家访、家长会、“家校通”都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期末考试刚一结束,安徽六安市一知名学校三年级女学生,哭闹着叫父母准备礼品给老师送去。该女生学习成绩优秀,各项表现也不错,但家庭生活困难,疏忽了对老师的“表示”,这使班主任的“照顾”也离这名学生遥不可及。据江淮晨报报道,在六安市的许多中小学校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个别老师以学生家长职业、地位或节日“进贡”多少的标准,对学生或褒或贬,而不是一视同仁,这使学生感到十分苦恼。据了解,为了达到一己私利,一些老师甚至拿“学生官”“三好学生”做人情交易要好处。为了孩子在学校得到老师的宠爱,家长们绞尽脑汁,从几十…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学校和家庭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家庭,作为家长要了解学校和老师。学校和家庭要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老师要根据每个学生家庭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沟通渠道,以满足家长不同的需求。近两年,我运用微信班级圈这一平台,有效地架起了一座家校互动的桥梁。微信班级圈优点在于能保护隐私,能与学生家庭建立一种积极的伙伴关系。了解、沟通、理解是家校建立伙伴关系的前提,这种沟通方式的目的是形成老师和家长互相平等、互相指导的氛围,从而形成双向的、尊重的、融合的和丰富的交流。  相似文献   

20.
老师到学生家中访问,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通信息,相互配合,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必要.“文化大革命”前,老师利用假日和业余时间到学生家中进行访问相当普遍.可是后来这种好的风气淡薄了.有的学校除了每年召开一次学生家长座谈会外,平时老师很少走出校门到学生家去访问.还有的老师一遇到学生有点儿缺点错误就把家长招到学校来“告状”,给学生和家长造成很重的精神负担.我觉得这既不利于转变学生的思想,也不利于解除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