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图书馆精神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产物,体现于实际工作之中。本文对“精神始终最重要”、“图书馆发展显现整体非理性”、“图书馆工具越来越无用”等观点提出商榷;并认为“精神”与“道德”有别,讲精神要适当、科学,当前要强化管理,搞好服务。  相似文献   

2.
文章就现代化图书馆发展中的“五讲”即讲特色、讲建设、讲开发、讲利用和讲效益等问题进行了逐一论述,对图书馆中的“四美”即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不少有识之士在探索新时期图书馆工作的新思路、新机制、新途径、新方法的过程中提出,图书馆工作者一定要“有为”,方能在地方政府管理中“有位”。在地方政府管理中,图书馆工作者如果因循固守,不思进取,成绩平平,不能发挥图书馆的职能作用,未能担负起“为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服务,为提高思想和文化水平服务”的任务,这样的图书馆工作不算“有为”,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即便“有位”,社会也不会尊重你、爱护你,甚而“远离你”,使你成为“孤家寡人”,怎能“有为”?因此,我们认为,凡“有位”者,一定要“有为”也。“有为…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人本管理与馆员情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图书馆界开展了“读者第一”还是“馆员第一”的探讨,但不论“读者第一”“馆员第一”,其实质都是人本管理。当讲“馆员第一”时,实际上讲的是图书馆的内部管理,这时实施人本管理有助于提高馆员的情商指数,让馆员更好地交流沟通,增加全馆工作人员的凝聚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实现图书馆的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七届学术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的闭幕会上,文化部张小平处长花几分钟讲了“图书馆法”的问题。张讲到,今年年初“新年峰会”上带给各位一个坏消息:图书馆法立法搁浅了。现在要给各位带来一个好消息:图书馆法立法重新启动了!现已成立了文化部牵头,多部委参加的小组,开始了图书馆法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小型党校图书馆网络化、信息化发展之途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小型党校图书馆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地踏上网络化、信息化发展的道路。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采取“拿来主义”策略。用鲁迅先生的话讲就是“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取他山之石,打造本土特色的“灵通宝玉”,实现“后来居上”。  相似文献   

7.
1 评估对图书馆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对图书馆管理人员是一个考验。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尽管图书馆的各项事业同学校其他方面的工作一样都在不断进步,但客观地讲,图书馆的现状与教育部评估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不仅是学校领导要认真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也是图书馆需要认真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对问题的正确认识和有效解决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过程,抓住了问题的实质,知难而进,就能够促进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日”。为进一步宣传和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由浙江省文化厅、钱江晚报主办,浙江图书馆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列讲座在浙江图书馆举行。5月30日,该系列讲座第一讲由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常务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陈勤建先生开讲,主讲“梁祝传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第二讲、第三讲,分别由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及浙江省文化厅社文处副处长王淼主讲,无论专家还是政府官员,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使得各行各业为适应新的经济体制需要,而迅速转换自己的内部机制,实行全方位改革。作为一直是“等、靠、要”,拿着,“铁饭碗”吃“皇粮”的图书馆,也不得不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改革步伐,尽快走出困境.有不少图书馆(如深圳图书馆、广州市图书馆)已经走在图书馆界改革的前头,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图书馆改革的内容甚多,本文想以我们开展“借租并举”的工作体验,谈谈专业图书馆实施“借租并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是保存人类文化(主要是文献方面的)遗产的主要机构,这一点毋庸置疑。从图书馆的发展历程来看,是在从“重藏”到“重用”转变。现代图书馆理念把图书馆作为一种维护和保障知识自由的社会机构,更加强调图书馆传播文化、提供资料的职能。从纯理论的角度讲,理想的图书馆应该随时免费向任何个人提供所需的任何知识和信息。据此可以简单把图书馆定义为保存社会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图书馆事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同时也有着内在的联系。“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灵魂,体现了现代图书馆的价值取向。图书馆事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自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与“宣传”的关系上,有些事有宣传价值,却不一定有新闻价值;有些事有新闻价值,却不一定有宣传价值。而我们要写的,是那些既有宣传价值、又有新闻价值的事。这一点说起来简单,要做到恰如其分,也不难,难的是时时要有清醒的头脑,头脑清醒的“出处”就是“讲政治”。我对“讲政治”的理解,首先就是“讲大局”。  相似文献   

13.
杨士恒 《档案管理》2023,(2):10-11+14
黄河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借助档案资源“讲好黄河故事”,是延续历史文脉的重要体现。新时期要“讲好中国故事”,也要充分发挥档案的权威性,积极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本文围绕如何传播档案文化的主题,在借鉴“讲好黄河故事”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探索“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将“以人为本”作为当前政府的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之一。作为直接为读者服务的图书馆,更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读者服务新理念,更要贯彻“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把“人文精神”体现在图书馆实际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工作方法之中。本文阐述了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并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李澍 《黑龙江档案》2012,(2):144-145
图书馆这一概念从物质意义上讲是一个收藏资讯、原始资料、资料库并提供相关服务的地方,由公共团体、政府机构或者个人组织开办的社会事业单位。而从文化意义上讲,图书馆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散地,是“知识的宝库和喷泉”。图书馆通过对其丰富的馆藏进行遴选、加工、集萃向广大的受众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对每一个受众进行着持续不断的社会教育。目前,网络的快捷使很多人都放弃了对图书馆的使用,根据中国出版研究所组织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  相似文献   

16.
对高校图书馆员来说:“爱岗敬业”是必要的,但发扬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图书馆精神”也是必要的,对此,要对高校图书馆员的“爱岗敬业”进行辩证解读。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网络搜索大军中,“GOOGLE”创建的数字平台与图书馆的联系最为密切,影响力也最大,这二者之问的这条信息交流链的形成、演变和发展以及给图书馆带来的影响日益受到图书馆界人的关注。为此,在不争的事实下,扬长避短地引进“GOOGLE”的十大经营理念,为图书馆管理所用,是提高图书馆地位的关键。作为站在图书馆前沿的参考咨询部门,更要研究“GOOGLE”的经营法则,以读者为本,重视潜在读者,关注虚拟读者,捕捉“GOOGLE”的空白点,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互动式的多元咨询服务方式,踏实做好咨询问题回归和长期跟踪分析。要针对“G00GLE”的软肋,进行文献的二次开发。日积月累地充实精品文献。此外,还要学习“GOOGLE”资源民主共享机制,人性化地为各类读者提供多种服务。咨询服务还要发挥部门的团队精神,开展多品种文献加工的有偿服务。要开展跨国界参考咨询,冷静面对“GOOGLE”和信息爆炸的局面,在和网络抢文献市场的同时,建立图书馆自已的精品文库和一支高水平的文献专家队伍等。  相似文献   

18.
“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图书馆即教育,图书馆也需要积极塑造先生文化,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提供积极引导。论文阐述了“大先生”与图书馆发展的内在关系,介绍南京大学图书馆塑造“见书见人”的图书馆“先生文化”的主要做法,提出构建弘扬“先生文化”的高校图书馆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9.
印度著名的图书馆学专家阮冈纳赞早在一九三一年就提出过:“所有图书都是为了用;每个读者都有他所需要的书;每本书都有它的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成长的有机体”。第一句话讲了“藏”与“用”的关系,强调了“藏”的目的是“用”。第二句话讲的是做好“为人找书”的工作。第三句话讲均是要做“为书找人”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在构建中国话语与中国叙事体系的时代责任下重新审视高校图书馆的留学生服务,以为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为目标,从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基本需求出发,集中探讨在高校图书馆为留学生服务的情境之下,中国故事在国际传播中的“讲什么”“怎么讲”两项基本问题。为探索“讲什么”,本研究以埃瑞克·唐纳德·赫希为代表的新要素主义提出的、通过学习核心知识培养阅读能力的观点为理论依据,通过图书在版编目数据(CIP),对2011-2021年国内出版的H195.4与H195.5类目下的图书题名与文摘附注项进行分词,最终获得文化常识类词语41个。为解决“怎么讲”的问题,本研究进而将41个词语归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借助《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等级列举式知识分类法的属性,尝试构建符合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基本需求与知识内在逻辑关系的中国文化传播体系,为高校图书馆的留学生服务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