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7月20日,2008年7月20日,北京晨报创刊已经整整十周年了! 十年前北京晨报的创刊,创下了京城报业市场的多项第一.当年,作为北京报业市场上第一张都市早报,晨报定位于"精品主流都市报",为读者提供主流、权威、快速的新闻资讯和贴身、细致的信息服务,成为了广大北京市民早起必不可少的"信息早餐".  相似文献   

2.
张雅宾 《传媒》1999,(2):21-21
去年7月20日,北京晨报的创刊在报界引起了震动,也给北京的报业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波。创刊当日发行量就直接飚升15万份,令业内人士惊叹。一时间晨报现象成为新闻界讨论的焦点,一家媒体曾就“北京晨报能否火起来”作为讨论话题。其间分析了晨报能火起来  相似文献   

3.
7月20日,是北京晨报创刊十周年的日子,作为在晨报编辑部整整思考了一年的我,借《新闻与写作》版面,就晨报兴与衰问题谈点想法。 回顾中国报业十年兴衰路,看到北京晨报与许多报纸一样,其兴轰轰烈烈.其衰顺流难阻。这里就产生一个必须要搞清楚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决定了报纸的兴衰?不少人把纸媒兴与衰的成果与罪责都归于宏观管理体制是否宽松、媒体所有制运营机制是否灵活上,  相似文献   

4.
十年前北京晨报的创刊,填补了北京早报市场的空白,也创下了京城报业市场的多项第一:第一份每天出版的彩色日报,在黑灰一片的报摊中让人眼前一亮;第一张所有8个版面全为“昨日新闻”的报纸,远远超越了当时其它报纸同类新闻的规模,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新鲜资讯;第一份实现无纸化办公的报社.将最新的科技手段用于媒体产品的生产和传播。  相似文献   

5.
7月20日,北京晨报迎来了创刊十周年纪念日。当天,在晨报创刊和办报中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关注的老领导、来自新闻界的专家学者、报社同仁以及晨报老员工代表齐聚一堂,总结晨报十年辉煌经验,为未来晨报进一步发展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6.
7月20日,是北京晨报创刊十周年的日子,作为在晨报编辑部整整思考了一年的我,借<新闻与写作>版面,就晨报兴与衰问题谈点想法.  相似文献   

7.
2003年上半年,北京报业市场酝酿着新的革新与变动。在各家报纸图新求变,力求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北京晨报》主动出击,在2003年7月18日——创刊5周年之际,酝酿了一次重大的动作:“瘦身健体”——改型改版,通过不断的变化满足读者的需求,刺激读者的阅读味蕾。晨报在改版之初提出了“九最”,即”提供最准确的报道,捕捉最热门的话题、最生动的细节、最精辟的观点,搭建最好的企业推广平台,用读者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让读者  相似文献   

8.
十年前北京晨报的创刊,填补了北京早报市场的空白,也创下了京城报业市场的多项第一:第一份每天出版的彩色日报,在黑灰一片的报摊中让人眼前一亮:第一张所有8个版面全为"昨日新闻"的报纸,远远超越了当时其它报纸同类新闻的规模,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新鲜资讯:第一份实现无纸化办公的报社,将最新的科技手段用于媒体产品的生产和传播.  相似文献   

9.
1995年1月1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华西都市报》创刊,成为我国的第一张都市类报纸,并引来无数模仿者,都市报旋即风靡全国,形成了蔚为壮观的“都市报现象”。而且都市报的横空出世、异军突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报业奇迹,也加速了中国报业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进程,都市报这一全新报种迅速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中国报业“都市报时代”。20年,经过创业的艰辛,不断地探索,都市报跻身主流媒体行列,并成为集团或母报的重要经济支柱。然而,仅仅20年的时间,由于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与冲击,都市类报纸遇到了一个拐点,2014年,全国多家都市类报纸经营出现了断崖式下滑,2015年年初各大媒体纷纷减薪、裁员甚至鼓励员工去创业。不仅如此,2015年7月,《生活新报》休刊;9月21日,《长株潭报》休刊;10月1日,《上海商报》休刊。  相似文献   

10.
何宁 《新闻实践》2003,(2):37-38
今年7月20日,北京晨报将迎来创办五周年纪念日.作为一张在北京报业竞争中一直受各方关注的都市报,经过不断的创新、探索和调整,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2002年度,北京晨报进一步巩固了与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的"三足鼎立"之势,发行突破日均40万份,广告经营额达3.6亿元.当初投资仅1000万元人民币的北京晨报,成为全国报业市场上投入产出比的成功"案例".所有这一切的取得,离不开准确的且始终坚持的都市报定位和思路,即主打都市新闻,主打早报市场;主抢现场新闻,主抢动力人群.  相似文献   

11.
1995年8月1日,对亿万中原人民来说,是个不平凡的日子。从这天开始一个全新的都市报,一份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综合性都市生活类日报——《大河报》犹如一匹报业黑马凌空出世了。十载春秋,《大河报》已从当年的报业幼苗长成如今的参天大树,2005年8月1日,《大河报》将迎来自己十岁的隆重生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根植于黄河文明及中原腹地的《大河报》,从创刊之日起就牢固树立了新闻立报的宗旨,把“传播信息为主,努力办成党、政府和人民都满意的主流媒体”作为不懈的追求。《大河报》关注民情民生,紧抓时代热点,具有信息量大、时代感…  相似文献   

12.
北京现代商报创刊于2002年5月15日,是北京第一张商务日报。商报的诞生是京城报业市场细分的结果,它的目标读者是从事商务活动和关注商务活动的社会主流人群。读者具有分众化、小众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北京现代商报创刊于2002年5月15日,是北京第一张商务日报.商报的诞生是京城报业市场细分的结果,它的目标读者是从事商务活动和关注商务活动的社会主流人群.读者具有分众化、小众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何宁 《传媒观察》2004,(4):28-29
北京晨报作为一张在北京报业竞争中一直受各方关注的都市报,经过不断的创新、探索和调整,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目前发行突破日均40万份,年广告经营额达5亿元。当初投资仅1000万元人民币的北京晨报,成为全国报业市场上投入产出比的成功“案例”。所有这一切的取得,  相似文献   

15.
影响手机报发展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勋 《新闻实践》2007,(3):42-43
2005年8月8日,广东移动联手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推出了第一期的“手机报纸”。该公司与省内几大主流媒体强强联合精心打造的“手机报纸”开创了中国报业市场的先河。自此以后,我国手机报纸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移动运营商、平面媒体、  相似文献   

16.
胡怀福 《传媒》2015,(2):8-10
20年前,以《华西都市报》创刊为标志,中国报业进入了一个都市报跨越发展的“黄金二十年”.20年来,都市报作为一个全新的报种,快速兴起繁荣,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引导舆论,成为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闻战线不可或缺的重要主流媒体,为中国报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何志敏 《新闻传播》2004,(12):12-13
2003年7月7日,由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合资控股的《东方早报》在上海横空出世,成为撬动上海报业竞争格局的活跃因子。又,2003年11月11日,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和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合作创刊的《新京报》杀入京城,不仅使人嗅到了北京报业市场的火药味,也使人深刻体会到南方报业强劲的爆发力。这标志着,国内报业市场的新一轮竞争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18.
自2004年5月18日起,一份小开张、每天下午出现的新报纸《法制晚报》悄然登场,摆上了遍布北京城的书报零售摊点。这份北京青年报社主办的新晚报的到来,给国内传媒业界一个明确的信号:北京的报业市场格局还要变。北京的报业市场不乏竞争,但是近年来竞争的主战场集中在早报方面。目前,北京早报零售市场上销量比较大的有几家综合性日报。它们中间有“传统风格”的大开张早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有通俗性的四开《京华时报》和《北京娱乐信报》,还有小开张的《华夏时报》以及创刊不久的《新京报》。最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相似文献   

19.
董林 《新闻记者》2000,(2):53-54
1999年12月10日,《城市早报》出版了104版的“世纪珍藏版·回望20世纪”,在 郑州及河南全省的报业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这是河南报业有史以来出版的第一份超过百版的报纸,无论是报道形式还是报纸形态,都让人耳目一新。 《城市早报》尽管被称作“河南报业的一匹黑马”,但它毕竟还只是一份新报纸,从1999年4月9日创刊到1999年12月初,总共才有8个月历史。8个月来,《城市早报》一直在寻求自己的最佳生存和发展状态,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给读者制造一个“兴奋点”,以扩大报纸的影响。从创刊之初的“我省第…  相似文献   

20.
呼叫中心绝对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在金融、通讯、航空甚至消费领域的大企业,早早地就被利用了起来。报业呼叫中心也不算什么新鲜事物,早在2000年,今晚报就开通了全国第一家报业呼叫中心,接着,羊城晚报呼叫中心、北京晨报客户服务中心、扬子晚报呼叫中心相继问世。2008年,半岛都市报“半岛热线96663”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