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慎取指中钩     
刘洪涛 《中国钓鱼》2004,(12):50-50
笔者是个普通的外科医生,同时也是个钓鱼爱好者,在笔者多年的从医生涯及多次的钓鱼活动中,经常遇到被鱼钩钩进手指无法自行取出的钓友,也多次为钓友们取钩,因而愚者千虑偶有所得。  相似文献   

2.
李宗民 《中国钓鱼》2005,(10):45-46
我也是一位抛竿钓鲶爱好者,在垂钓过程中,也常常为挂底断线丢钩而遗憾。《中国钓鱼》2005年第三期第26页解志耕钓友介绍的“海竿挂漂底钓鲶鱼”方法,笔者也曾尝试过,对文中一些观点有不同的认识,现提出几点与解志耕钓友商榷。  相似文献   

3.
王书生 《钓鱼》2008,(11):50-50
前些天和钓友去水库钓鱼,中午时分海竿炸弹钩上了一条鱼,遛了五六分钟翻白后牵到近岸,是条三千多克的鲤鱼。钓友热心地帮我抄鱼,结果由于抄网入水太浅且是迎着鱼去抄,鱼儿眼见抄网逼近,垂死挣扎奋力一跃冲出水面,炸弹钩挂在抄网沿上,鱼儿脱钩而去,留下了遗憾。抄鱼之事看似简单,其实也是有很多注意事项的,在此就浅谈几点,以期和钓友们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4.
北京钓友田尧先生在《我也冰钓遇地震》一文(见《中国钓鱼》2000年第4期)中提到为什么地震前鱼不咬钩,地震后则贪吃的问题。笔者既是一个垂钓爱好者,又是一个地学工作者,对于地震方面的知识了解一些,写出来供钓友们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5.
王建生 《钓鱼》2007,(5S):37-37
常听钓友说海竿炸弹钩跑鱼,其实手竿也跑鱼,没有哪种钓鱼方法能保证不跑鱼。跑鱼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关键是少跑鱼和避免不必要的跑鱼。要想炸弹钩少跑鱼,我们就应对炸弹钩上鱼过程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6.
严悟  陈志武 《中国钓鱼》2023,(10):47-48
<正>求生是所有动物的本能,鱼类也不例外,钓鱼爱好者们千万要注意鱼类的一些逃生技巧,做好有效的防范工作,才能确保钓获的效率。一、黏液的功能不容忽视钓鱼人摘鱼之后要洗手,这一点千万不要忘记,不然会影响到后续的钓获率。很多鱼类被钓上来后身上会分泌黏液,通过黏液能够提醒同类有危险并尽早逃避,这是生物为了保护种群繁衍所进化出的一种“通风报信”般的技能,是有科学依据的。这就要求钓友们尽量避免跑鱼,在摘鱼后要及时洗手擦手,然后再去触碰钩饵,以防饵料沾到了黏液,否则接下来就很难再钓到鱼了。  相似文献   

7.
重钓启示录     
张兰舸 《钓鱼》2004,(5):57-57
四五年前的一天,笔者与另外两位钓友同去一家鱼塘垂钓。问了价格后,我们便分头选择钓位下钩。此塘鱼咬钩还算可以,钓了两个多小时,我已钓上约5干克混合鱼。于是,我提议收竿。到塘主小屋前过秤时,塘主发现我的两位钓友中的一位仅拎着不足2千克的鱼.便要看看钓鱼包。我说:“你不能翻人家东西,这样做是违法的。”塘主说.“要是翻不出来,今天你们钓的鱼我分文不要。”我的那位钓友见势不妙,主动拉开鱼包取出了私藏的鱼。见此情景,弄得我和另外一位钓友尴尬之极,连忙向塘主道歉。  相似文献   

8.
张仲斌 《钓鱼》2006,(4):51-51
绑钩子不容置疑应该将线结放在鱼大鲤鱼。证实了绑钩时不要过分地强调线钩的内侧。唯有如此,中钩的鱼才不易逃要放在钩条内侧,那样也不一定是完全正脱。然而,在笔者的钓友圈中,却有位青年确。钓手与众不同,他都是用的钩相反方向绑经过10多年的钓鱼实践,小潘总结的。他就是人称“江湖杀手”的潘国平。反绑钩的方法,认为有以下优点:1.方便有一次笔者在上海植物园的池塘边,鱼大胆咬钩。2.鱼吞钩比较深。3.主线不易见到连连中鱼小潘。我想看看他使用什么磨断。4.绑钩方便省时,适合中老年的老品牌的鱼钩。于是,转脸一看,看出了端同志绑钩。小潘又…  相似文献   

9.
常听钓友说海竿炸弹钩跑鱼,其实手竿也跑鱼,没有哪种钓鱼方法能保证不跑鱼。跑鱼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关键是少跑鱼和避免不必要的跑鱼。要想炸弹钩少跑鱼,我们就应对炸弹钩上鱼过程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0.
有些钓友凭想当然,以为只有把钩全部隐藏在饵料里,鱼才吃食。其实,钩尖外露并不影响鱼吃食,影响鱼吃食的是挂饵方式。湖北徐宝林同志在《中国钓鱼》1993年第一期上撰文说:“对于钓鲫鱼来说钩尖外露是有害无益的。”我的观点正好与其相反——钩尖外露好钓鲫。这也是被实践所证明了的。  相似文献   

11.
惠灵 《中国钓鱼》2020,(5):73-73
我原以为抄鱼是个简单的事,甚至认为离开抄网照样可以钓鱼,可现实中的两件事给了我极其深刻的教训:那是去年5月6日的下午,我与一位钓友去垂钓。当钓友用中逵肌竿,库兵3号钩,天丝6号线钓到一条约重10千克的大草鱼时,我一时激动,生怕鱼跑掉便跳进河里去帮钓友捉大鱼。  相似文献   

12.
用线有学问     
刘汉初 《钓鱼》2004,(23):35-35
钓友们侃钓鱼经时,经常提到竿的弹性,钩的锋利,漂的语言却很少谈及线的使用问题。钓鱼用线,在钓组中起着相当重要作用,用得正确与否,同钓鱼成败相关,不可轻视。如何用线。笔者浅述观点如下:  相似文献   

13.
才力メ钩     
高兴 《中国钓鱼》2006,(2):52-52
有倒刺钩摘鱼慢,无倒刺钩跑鱼,这一直是喜欢“台钓”人的烦恼。这里为各位钓友介绍一种新型鱼钩:“才力メ钩”。这种钩钩尖无倒刺,而是采用金属压铸技术使钩尖呈扁形,取代以往的倒刺。这种钩和有倒刺钩和无倒刺钩,既不容易跑鱼,摘鱼又快。此钩系日本制作,采用高碳超强耐磨耗性钢制作,钩条细小,钩型独特,钩尖研磨,锐利度超群。此钩可钓鲫鱼等小体型鱼,也可钓鲤鱼等大体型鱼,是“台钓”高手在竞技比赛时好帮手。  相似文献   

14.
钓鱼好比下棋,对手就是鱼,有耐心有计谋才能赢得对手。但凡钓鱼高手,都有四平八稳、不慌不忙的大将风度。鱼竿入水许久不见有鱼咬钩也不焦急,和鱼比耐心……终于浮漂有动静了,当然也就会有收获。所以平静的心态是钓鱼的前提条件。反观一些钓友,可谓毛猴性子,急匆匆来到鱼塘,迫  相似文献   

15.
邹思全  邓勇 《钓鱼》2007,(8S):50-51
在水库钓鱼,经常碰到不上鱼的时候,鱼不咬钩是个普遍现象,往往头天收获甚丰,今天就无鱼咬钩,上午钓的好好的,下午就不开口了,每每让钓友们疑惑不解。  相似文献   

16.
《中国钓鱼》2004年第三期第21页,刊登了江苏王慧令 钓友《别轻视抄鱼》一文,说得很 实际,也很有意义。很多钓友确实 都曾有过钓着大鱼但却只因抄鱼不 得法,转瞬之间眼睁睁看着到手之 鱼脱钩断线而逃的遗憾。  相似文献   

17.
垂钓启示录     
四五年前的一天,笔者与另外两位钓友同去一家鱼塘垂钓。问了价格后,我们便分头选择钓位下钩。此塘鱼咬钩还算可以,钓了两个多小时,我已钓上约5千克混合鱼。于是,我提议收竿。到塘主小屋前过秤时,塘主发现我的两位钓友中的一位仅拎着不足2千克的鱼,便要看看钓鱼包。我说:“你不能翻人家东西,这样做是违法的。”塘主说:“要是翻不出来,今天你们钓的鱼我分文不要。”我的那位钓友见势不妙,主动拉开鱼包取出了私藏的鱼。见此情景,弄得我和另外一位钓友尴尬之极,连忙向塘主道歉。我碰上的第二件事是在2002年中秋节前夕。那天我与工商局刘某去临镇…  相似文献   

18.
董俊 《中国钓鱼》2000,(2):26-26
纵观所有的钓鱼书刊,抄鱼先抄头几乎是一条定律。经过多年的垂钓实践,我的结论是抄头不一定比抄尾有效,特别是使用海竿炸弹钩或串钩钓上大鱼的时候,由于只有一二只钩钩在鱼嘴上,其余的钩散在鱼头处,抄头则很容易挂住抄网。如出现这种情况,十有八九会跑鱼。 1996年秋季的一天,我到市郊的一个鱼塘用炸弹钩垂钓。两个小时后大鱼吞钩。经十几分钟的搏斗大鱼露出真面目,原来是一条10千克以上的青鱼。围观的群众七嘴八舌出主意,同行的钓友忙拿出我的抄网在旁等候。等我将鱼遛得翻白,躺在近岸水面上一动不动时,他用抄同朝鱼头一…  相似文献   

19.
七洲钓客 《垂钓》2010,(12):26-26
在茫茫大海里,大鱼吃小鱼是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所以每种鱼都有自己的防身绝技,否则就会成为大鱼的腹中之物。因此,笔者要特别提醒来三亚钓鱼的朋友,钓上鱼后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抓鱼,一定要用抓鱼布抓鱼,用镊子摘钩,否则一旦让有毒的鱼刺中或咬中,后果很可能是血流不止,疼痛难忍,严重者还要马上去医院进行治疗。这里笔者为大家介绍几种在三亚经常钓到而且毒性较大的海鱼。  相似文献   

20.
野钓特效饵     
张仲斌 《钓鱼》2013,(14):46-47
我们一起钓鱼的一位钓友使用的诱饵和钓饵,钓鱼的上鱼率明显提高,使我迫切希望能够知晓其中的秘密。那位钓友稍许透露了一些内幕,说是在制造鱼饵时候,稍许添加一些"白蛋白、氨基酸"这样的鱼饵做诱饵,聚鱼多,聚鱼时间长;做钓饵的时候,鱼儿咬钩频率也能显著提高。听了他的透露,我当然感激不尽,但是具体的详细操作方法是个人小秘密,我也不好过分详细咨询。我又向他索要了一些鱼饵做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