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妈祖民俗扎根于特定的民族生境之中,深深打上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烙印,妈祖民俗在实践中往往与传统存在着断裂,一些新的民俗传统被建构起来。在非遗视野下,应以传承、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妈祖民俗,把妈祖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置入流动的文化生境中。保持妈祖民俗文化的生命力,传承与创新任务并重,其关键在于不能脱离妈祖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2.
论“海西”发展中的闽台“妈祖文化体育圈”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妈祖文化是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精神纽带,具有闽台地方特色妈祖文化与体育的结合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也是闽台体育文化交流合作的新领域。建设闽台"妈祖文化体育圈"有利于推动海峡两岸民间友好往来;有利于促进闽台体育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提出:共建闽台城市体育行政部门支持"妈祖文化体育圈"常设机构;共建闽台妈祖文化特色体育竞赛与全民健身联动市场;共建海西城市滨海体育旅游休闲园区;共建闽台妈祖文化体育合作研究课题互动模式等建设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妈祖民俗节庆中的体育文化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题研究以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为基础,通过对莆田地区展开的妈祖民俗节庆活动进行田野式调查,探讨了妈祖民俗节庆体育文化活动的内容与特征,以及民俗节庆体育对促进身心健康、文化认同和社会和谐的意义。并从组织层面、参与人员层面和活动项目层面揭示了妈祖民俗节庆体育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民俗节庆体育传承与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社区居民是旅游地最核心的利益相关者。莆田湄洲妈祖庙作为妈祖信仰的祖庭,居民对发展妈祖文化旅游的态度对妈祖文化旅游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通过对湄洲岛妈祖文化旅游地居民的问卷调查以及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居民对旅游感知的差异,得出湄洲岛妈祖文化旅游业发展处于较早期阶段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访谈法,分析海西妈祖信俗活动中民俗体育的民族性、传统性、地域性、娱乐健身性、观赏性等文化特征,探讨妈祖文化中民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以期促进"妈祖体育圈"民俗体育能够在海西经济建设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施琅与两岸妈祖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妈祖信仰对施琅的影响与帮助主要体现在其征台之役。康熙二十二年,他巧妙运用妈祖信仰在水师官兵及民众心中的影响力,鼓舞士气,最终取得征台之大捷。收复台湾后,两岸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岸妈祖信仰之发展。施琅是两岸妈祖信仰发展史上之突出人物之一.其妈祖信仰同时也带动了施氏族人对妈祖文化之贡献。  相似文献   

7.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妈祖文化是中国民间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华夏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文化软实力特性。因此,海西体育旅游的发展可借助妈祖文化软实力正确定位,打造体育旅游特色品牌和精品套餐;创设特色赛事赋予品牌灵魂,吸引人们的参与;加大宣传力度,拉动赛事旅游;大力宣传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促使项目的落实和开展以助海西体育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妈祖信仰是中国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产物,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现代六个时段,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又有着新的形态出现。文章从四个层面分析妈祖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呈现的特点:三教共塑、多元神职、影响广泛、维系华人。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反学校文化不能仅仅纳入到中学生“偏差行为”中加以研究,而应从文化学的角度加以揭示。中学生反学校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是对学校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异化,它的产生与社会文化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学生个体因素、教育本身因素密切相关。对这一亚文化现象,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同化、渗透和包容。  相似文献   

10.
运用历史学、社会文化学、民俗学、宗教学、文献学方法,探究妈祖体育文化圈的概念,论述构建妈祖体育文化圈的基础理论研究工程和开发应用研究工程,阐述构建妈祖体育文化圈的意义,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两岸四地的交流与发展和促进海峡两岸经济区建设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