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154首十四行诗,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就是其中第十八首《能不能让我来把你比作夏日》。从诗歌的结构和韵律、内容和主题以及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三个方面来鉴赏这首十四行诗,足能领略到莎士比亚独具特色的诗歌艺术和语言魅力,欣赏到这首十四行诗的永恒之美。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154首十四行诗,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就是其中第十八首《能不能让我来把你比作夏日》。从诗歌的结构和韵律、内容和主题以及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三个方面来鉴赏这首十四行诗,足能领略到莎士比亚独具特色的诗歌艺术和语言魅力,欣赏到这首十四行诗的永恒之美。  相似文献   

3.
在莎士比亚的150首十四行诗中,最有名的是第十八首,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十四行诗“起”、“承”、“转”、“合”的音韵之美,而且风格鲜明,清新柔丽,是莎士比亚的诗歌中非常与众不同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世界诗歌宝库中一颗绚丽夺目的明珠,全诗共154首。通过比较第一首和第五首十四行诗,得知两首十四行诗的主题都是劝说诗中的主人翁结婚生子,而莎士比亚却采用了不同的语气、不同的意象和不同的比喻来阐释这一主题。由此,莎士比亚精湛的写作技巧让我们体会到了十四行诗的迷人魅力。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诗歌中,最严谨、最富有挑战性的抒情诗是十四行诗。一首好诗,主题、意境固然重要,但没有其他方面的配合也是不尽完美的。诗只有在形式和内容上真正达到统一,才能充分展现其魅力。作者意在讨论英语十四行诗的结构、韵律和诗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英语诗歌中,最严谨、最富有挑战性的抒情诗是十四行诗.一首好诗,主题、意境固然重要,但没有其他方面的配合也是不尽完美的.诗只有在形式和内容上真正达到统一,才能充分展现其魅力.作者意在讨论英语十四行诗的结构、韵律和诗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胡璐 《海外英语》2011,(2):135+141
作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最广为传颂的一首,第十八首诗典型地体现了莎氏十四行诗的特点。文体学是分析文本的重要角度之一,针对该诗的众多译本,有目的地选择两位"新月派"诗人的译本,分别从韵律、修辞、词法等角度入手进行文体学分析比较,对于原文本和译本的解读,以及对诗歌翻译技巧的探索,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研究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汉译。关联理论自1986年提出后得到不断完善并应用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包括翻译研究。然而关联理论很少被用于诗歌翻译,更不用说用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汉译。在诗歌翻译中,最佳关联是原文与译文的重要评判方法。本文从诗歌的"音韵"及"信息"两方面来考察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与其两个汉译本之间的最佳关联。认为可将关联理论应用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翻译。  相似文献   

9.
在整个英国十四行诗乃至世界十四行诗的创作中,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一座高峰,而其第18首堪称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或者说英国十四行诗的标本。莎士比亚通过对诗歌艺术力量的赞颂,既达到了高度赞美爱友的目的,又表现了对自己诗歌艺术的信心,极大地扩充了其作品的内涵:人与自然相比,自然是伟大的,自然会销蚀人的美丽,然而人的智慧却更伟大,智慧的结晶——文学(诗歌),可以超越自然,超越时空而达到永恒。  相似文献   

10.
在莎士比亚留下的卷帙浩繁的文艺创作遗产中间,占主要的当然是戏剧。但倘若忽视他的诗歌创作,尤其是十四行诗,那就会显得不全面。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有代表性的文艺巨匠莎士比亚,他在诗歌和戏剧上的光辉成就,是难以分开的。莎士比亚留下154首十四行诗,不论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对于他的评价向来很不一致,有褒有贬,甚至有人认为从诗歌角度看,莎士比亚根本不是诗人。例如英国莎士比亚“专家”史蒂芬斯就曾认为: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  相似文献   

11.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人文主义戏剧家、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剧作、长诗以及十四行诗.目前流传下来的剧作有37部,长诗2首和十四行诗154首.莎士比亚是对英语习语影响最大的文学家,流传下来的语句被后人大量引用,已成为英语语言的精华.本文浅析了莎士比亚作品中的戏剧语言对英语习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分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第 1 2首的节奏、韵律、用词、主题及其深刻的哲理等。  相似文献   

13.
国内学者多借用国外理论研究英语诗歌教学,毋庸置疑,确有新意,但教学实践中难以与中国学生形成共鸣.文章提出英语诗歌教学中嵌入中华元素,并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为例,从节奏、诗义和对象入手探讨如何构筑桥梁帮助学生理解该诗.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第116首是一首歌颂爱情的诗歌,其语言工整富于音律之美;内涵深厚满怀人文主义的激情;结构工整构思奇妙,值得反复品读吟咏。  相似文献   

15.
曹明伦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全集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最优秀的诗歌作品是他一生所写的十四行诗,共计154首(出版于1609年)。密尔斯在《智慧女神的女管家》(PalladisTamia,1598年出版)一书里曾提到莎士比亚的“甜蜜的十四行诗流传在他亲密的朋友之间”(“hissugaredSonnetsamonghisprivatefriends”)。关于莎翁十四行诗写作的年代,尚无定论。有些评论家认为写于1594-1596年之间。另一派意见是大部分写于1598-1603年之间。还有人认为写于莎翁创作的各时期。笔者倾向于第二种说法。莎翁十四行诗体(又称英国十四行诗作)不同于传统的意大利十四行诗体(又称被特拉克[Petrarc…  相似文献   

16.
张蕊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2):78-81,136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被称为西方近体诗,而起承转合理论是中国古典律诗写作理论。律诗的各联与起承转合的各个部分分别对应,各联在整首诗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近代一些学者认为起承转合理论同样适用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分析;为考察起承转合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之间的关系,从寻找英汉语篇篇章结构中的共性目的出发,首次采用主述位分析的方法对随机挑选的五首十四行诗进行分析;同时随机选取五首中国古典律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较之中国古典律诗,"起承转合"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1)1-4,5-8,9-12,13-14;(2)1-3,4-8,9-12,13-14;(3)1-5,6-8,9-12,13-14。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第七十三首十四行诗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秋芬 《文教资料》2008,(27):19-20
莎士比亚的第七十三首十四行诗是他作品中被编选次数最多的一首.该诗充分展示了莎氏十四行诗的特点,诸如五部抑扬格,完美的十四行诗的韵律;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该诗在画面的跳跃与更替中展示了他对于生命的热爱和赞美、对人生全貌明镜般的揭示、以及对于人世间一切悲喜的概括.作品虽然创作时间很是久远,但其现实意义之强,仍使得作品可以横跨时空,恒久流传.莎翁也因此被研究莎学的专家、学者誉为"跨越时空的作家".  相似文献   

18.
弗罗斯特的传统十四行诗,主要继承了意大利彼特拉克体十四行诗和英国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的传统。本文重点分析弗罗斯特两首典型的传统十四行诗《相逢又分离》和《最佳速率》,揭示弗罗斯特十四行诗继承传统又超越前人,融现代于传统的诗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一莎士比亚是世界著名的诗人和剧作家,他除了创作三十七部无韵体诗剧外,还写了两首长篇叙事诗《维纳斯与阿都尼》和《鲁克丽丝受辱记》与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这些诗歌是莎士比亚创作第一时期的重要作品,也是莎士比亚全部创作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20.
对莎士比亚第十八首十四行诗中诸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旨在说明诗歌中诸多修辞方法的运用有使诗歌的主题进一步深化的作用,更加突出了诗歌的中心思想。表面上该诗是一首爱情诗,而实际上则是一首赞美人的伟大力量的人文主义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