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尔夫打入高校,中国社会再次引发“大学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争论,这些争论显得敏感而慌张。于是,什么是精英,什么是大学——许多基本的价值判断,竟让人疑虑丛生  相似文献   

2.
新闻实务教育新方向:《大学线》月刊的经验陈韬文,苏钥机新闻实务教育的推行过程中,往产生一些争论,例如它如何与相关的理论教育结合,两者的比重应如何,及用什么方式最能有效地旅行实务教育等。我们认为,新闻的理论与实务教育应该结合并重,而比重方面要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3.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6,(3):14-14
“离开俄罗斯我们是什么,荒地,一无所有,你在同熊争论,熊最终会吃了你。”  相似文献   

4.
新闻中有“生活真实”《人民海军》报社李文喜编者按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然而,什么是新闻的真实性?这个问题分歧却是由来已久。现在李文喜同志提出了他对新闻真实性认识的“新话题”,表明新闻真实性问题还将继续争论下去。学术争论是好事。通过争论,可以便我们的...  相似文献   

5.
习训 《出版参考》2011,(1):14-14
中国的高中生考大学,选校上也是基本没有什么自由选择的余地。高考考了多少分,估算够上什么大学,然后权衡之后填志愿。报考外地的大学,几乎对校园的环境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6.
陈福郎 《出版参考》2005,(5S):34-34
大学精神是什么?我以为大学是青年才俊的成长沃土,是新思想新观念的发祥地,是科技创新进步的摇篮。因之,大学精神代表着学术自由和学术创新。  相似文献   

7.
大学图书馆的未来是本专业一直很关注的话题,但对未来的构想通常限于当今的问题和争论。那么,运用什么样的手段来摆脱这种限制,鼓励人们勾划未来的发展愿景?  相似文献   

8.
关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善祥 《图书馆》1992,(6):34-37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是一个争论已久但又非明确不可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宜无休止地争论下去,一最好尽快取得共识,以便集中精力在图书馆学的概念,范畴、规律上多下功夫。我认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这个问题,早在五十年代中期就基本解决了。刘国钧教授在《什么是图书馆学》一文里,曾明确指出:“图书馆学就是关于图书馆的科学。  相似文献   

9.
转型时期,大学教育乱如麻。社会对大学的期待,混乱;学生学什么,混乱;大学应该怎样办,依然混乱。 多年“螺丝钉式”的专才教育,使得社会上至今看待大学教育,几如职业学校,恨不得大学的专业设置像中药铺,当归、熟地、大黄,分门别类,按照社会存在的职业,对口安排,学什么的毕业分配就给你放在哪儿。人们不知道,如果这样的话,中国的大学其实是应该取消的,因为漫说大学教师并不懂如此多的专业,就是懂,也没有操练过。  相似文献   

10.
(续上期) (二)抓争论的聚焦点——就是抓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各界人士争论的集中点,它们常常是一些敏感问题。但是,我们不仅不要消极回避它们,而且要积极探索,还要认真研究用什么方式、什么角度、什么语言,在什么时机反映它们。 《斯米克现象》是《经济参考报》组织、于1991年6月10日发表的《关于斯米克现象的讨论》的开  相似文献   

11.
香港的大学,突然问成了能考上北大、清华的内地“尖子生”们的一个热门新选择。一时间,警告内地一流大学正在降为二流的疾呼有之,对此“威胁”表示不屑的有之,但是,在争论到底香港的还是内地的大学算是一流时,有多少人真正了解香港的大学是怎么办的,从办学理念到教学方式究竟与内地已经司空见惯了的高教体制有何不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出版业转制改革以及生存发展并逐步融人国际出版业的大背景下,大学出版社近年来的发展势头很猛,异军突起,成为中国出版业的一朵奇葩和亮点。与此同时,对于我国大学出版社的事业,人们都在作着各种各样的思考。大学出版的本质是什么?它有别于非大学出版的特点何在?它的关键定位又是什么?在目前我们所面临的环境、条件和形势下,大学出版未来的走向又应该是怎样的?通过对美国大学出版社的观察和了解,或许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3.
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大学出版社深化改革的必然趋势牛太臣当前,党中央和国务院加快改革步伐,陆续推出许多重大改革措施。大学出版社怎么办7深化改革的方向、模式、途径和措施是什么?这是当前大学出版社领导和职工正在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当前大学出版...  相似文献   

14.
学有病,天知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鸣 《中国新闻周刊》2006,(42):113-113
大学的病,其病在学。现在的大学,大家都很忙,但大学要教什么,怎么教,其实没人操心。这样教出的学生,不会做人,也不会做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先是定海后是圆明园,关于文物古迹保护的争论再一次在人们耳边响起。在保护文物古迹已经成为全世界共识的今天,中国人还在争论这样的话题似乎显得有些滞后,但这决非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也许就在人们争论的时候,又一处古迹正在倒下。如果有一天,当我们不会再为这种话题争论时,也许更多的古迹得以幸存,也许已经没有什么古迹让人们去保护了。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人类的一种常备交流方式,争论对人类交流的意义何在?本文作者分三个部分探讨了此问题:一、什么是"争论"?"争论"作为一个与交流相关的语词,其基本含义和人们对争论的现实理解与运用所可能传达的关系性讯息;二、"争论"作为一种交流方式背后的思维假定对争论者的关系及争论所追求的有效性可能产生的影响;三、尝试用对话作为"争论"的思路转换.为"争论"确立一个可能交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在哈佛人看来,学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成为一个良好的公民.而不是成为一个什么专家.掌握什么具体的谋生技能,这也是大学和社会对学生的最大责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弟弟第一次到北京读大学的时候,与我进京时的年龄一样。在父母的眼里,17岁,只不过是个孩子,而且,又是没出过县城连火车也没有见过的农村少年。母亲便打电话给我,说要不你回来接他吧,实在是不放心,这么大的北京,走丢了怎么办?我说有什么不放心的,一个男孩子,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有什么用?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要办得好,除了机制上的问题要解决以外,关键就是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而一个好领导班子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班长,即好的一把手。这大概不会有争论。但是,什么人能入选为好的一把手呢?好的一把手必须德才兼备。这是老原则,大概也不会有争论。再往具体里说,“德”是指什么,“才”又是指什么,这就有不同的看法了,看法的差别有时还会十分之大,大到可能选择出的是一个好人或英才,也可能选择出的是  相似文献   

20.
贿选原因分析 由这一案件引发的争论,一直在继续,它到底是个什么性质的问题,至今没有形成主流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