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等教育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与实践王可植高等教育体制,尤其是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是实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目标,使高等教育在发展规模、层次结构、教育质量、办学效益等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和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本刊评论员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牵涉到高等学校布局及结构、中央与地方的职责分工、政府与学校的关系等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有全局性影响的改革,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贯彻全教会精神,认真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相似文献   

3.
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共建共管合作办学新路廖伯瑜,向乃明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对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随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执行,有力地促进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4.
广东普通高等学校共建、合并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普通高等学校的共建、合并,作为一种全局性的政府行为,从高教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改革到全省高教结构调整,实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其实施意见提出的,高等教育实行中央和省政府两级管理,以省政府统筹为主的体制,是从1993年开始的。我们积极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执行1993年5月《国家教委对广东省高等教育试点改革中若干请示的答复意见》,深化高教体制改革。1994年,我们制定了《深化高教体制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和《关于我省普通高等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方案》。最近,国家教委已把我省定为“一省、…  相似文献   

5.
1995年7月国务院转发了国家教委《关于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它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领导体制改革步入了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该《意见》指出,在未来若干年内,我国高等教育领导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建立和完善“中央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两级管理,分工负责,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为主”的体制(本文简称“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体制)。然而,高等教育领导体制本身及其制约因素的复杂性,①决定了其改革由政策至实践再到成功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此间有许多理论问题待重新认识,也有许…  相似文献   

6.
根据全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从1998年起,江苏共接受划转以江苏省为主管理的原部委属高校达问所,我们以此为契机,认真落实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的方针,大力推进全省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全面调整全省高校布局、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使全省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顾大局、讲政治的$度,一统情支持划转工作高校体制划转是国务院1995年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若干意见》中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一个客观需要。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把它作为全省现代化建设需要和推…  相似文献   

7.
部门院校管理体制改革渐入佳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主要包括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招生和就业体制改革及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等五个方面,其中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是重点。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始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以后,到1992年第四次全国高教工作会、特别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后,这方面的探索不断深人并逐步形成了一些初步设想。1994年,在上海召开的全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座谈会上,正式提出了总体思路和基本方针,此项改革在全国蔚然展开。1998年在扬州召开了全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经验交…  相似文献   

8.
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本刊评论员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积极推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对于全面理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各种关系,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增强高等教育发展的后劲,促进21世纪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均具...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合作办学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形式之一,是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深化关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重要内容。北京轻工业学院与北京商学院在全国深化教育改革形势的推动下,积极开展合作办学的探索和实践,使两院合作办学取得实质性进展,真正做到互惠、互利、互补,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问题的提出 高校开展合作办学的目的是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科交叉、协同发展,共同提高办学水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上海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构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金同康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了改革高教体制的问题,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各种因素,高教体制改革除了在个别领域(例如高校内部管理体制)进行了探索外,尚未全面...  相似文献   

11.
深化高教体制改革促进高教健康发展江苏省人民政府王珉这些年来,江苏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特别是上次全国高教体制改革座谈会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委《关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从本省实际出发,在深化高教体制改革方面作...  相似文献   

12.
电大机构改革的探讨□一鸣向前1996年8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管理体制改革是重点和难点。从总体上说,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仍然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教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确定,普通高校22所划转教育部,34所由教育部负责调整。为了全面贯彻党中央“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正在进入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全面推进的新阶段。目前,全国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调整国务院部门(单位)所属学校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的决定》(国发〖1999〗26号,以下简称《决定》),除教育部以及外交部、国防科工委、国家民委、公安部、安全部、海关总署、民航总局、体育总局、侨办、中科院、地震局等部门和单位继续管理其所属学…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教育法》、《教师法》和《高等教育法》的相继颁布与实施,我国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这不仅给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保障,同时也对高校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院、系办公室(以下简称院办)在院、系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工作中起着联系内外、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的桥梁枢纽作用,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本部门乃至整个学校的管理质量.而这一级机构的工作质量又取决于办公室成员的自身素质,其最基本、重要的是办公室成员的工作观念,这对提高院、系管理质量和教育水平有着十…  相似文献   

15.
高教管理体制改革是高教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国家对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十分重视。李鹏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等形式,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  相似文献   

16.
积极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江苏农学院严燕,任性遂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高校将从以往按照国家计划和政府指令办学到今后在国家宏观调控下面向社会自主办学。这是一个跨度极大的飞跃,要实现这个飞跃,唯有通过深化校内...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还存在着某些方面认识不到位、不全面,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现行《高等教育法》已不能完全适应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应尽快修订。《高等教育法》修订涉及面颇广,但急需解决两个问题,即教育部门对高校的管理方式方法问题和高等教育公平性问题。还应增强《高等教育法》的可操作性、针对性和可诉性。  相似文献   

18.
以管理体制改革为龙头,或是以办学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是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两条不同路径。中国已经和正在进行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走的是以管理体制改革为龙头的道路,理论和实践都证明这并不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改革道路。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应该在办学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与现实的思考——湖北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布局结构调整研究》一书的作者以湖北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决策者、执行者、亲历者的身份,以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战略需求为现实映照,用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深刻揭示了湖北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布局结构调整的时代背景,全面反映了这次改革与调整的历史进程,深刻总结了改革与调整的成败得失,客观评述了改革与调整的时代价值,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省属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的对策和建议,深入探索了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具体来讲,有如下六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高等教育法》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大法,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在此思想基础上,本文试图从高教体制宏观层面的三个方面即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对《高等教育法》关于高教体制改革的规定性作进一步阐释,进而对高教体制改革中贯彻实施《高等教育法》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