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廖萍蓉 《职教论坛》2002,(20):24-24
高职生作为即将跨入社会的生力军,仅掌握职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知法、守法、用法,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本文对培养高职生法律意识作一探析。一、培养法律意识的重要意义首先,高职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要求人民群众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我国立法工作已取得了很大…  相似文献   

2.
1999年春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国家治国方略正式载入宪法。这意味着中国国家治理方式发生根本变化,即将从人冶走向法治。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成员法律意识的培育或更新、良性法律制度的创设、权力(POWER)的法律制约等等。其  相似文献   

3.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方略载入宪法,标志着我国法治化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全面理解“依法治国”含义、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统一性关系、积极培养现代化法律意识,构建民族法治精神等都是大学法律基础课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正>一、整体介绍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培育青少年的法治观念、法律意识,不仅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而且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  相似文献   

5.
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修改宪法时也把“依法治国”写进了宪法。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使他们具有正确的法制观念和较强的法律意识对于实现依法治国有着重大战略意义。如何培...  相似文献   

6.
论当代大学生应确立的法律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普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公民的社会主义良性法律意识。作为国家未来建设中坚力量正处在人生成长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更应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必须帮助他们确立以宪法意识为核心的公民意识、法治意识、诚信意识、公平竞争和契约(合同)意识,为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初二政治课中对中学生进行较为集中的法治教育,尤其是宪法教育,目的是对中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从而使他们懂得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公民生活与法律紧密相联,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使法律意识转变为个人的行为,以适应现代生活,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通过学法、懂法,既增强青少年权利和义务意识,又有利于青少年遵纪守法,减少违法犯罪,从而使他们更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8.
法治理念是对依法治国规律性的把握及如何认识依法治国.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从而上升为法治理念,最终建立法治信仰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只有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才能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民主政治建设中,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9.
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客,第一次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这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完善和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并于1999年载入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为治国方略。在实行依法治国的新时期,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加强法治修养,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无上权威,提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就成为执政党党员进行党性修养的极为重要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10.
宪法是宪政的前提,宪政则是以宪法为根本准则的治国方法,宪政的核心是依宪治国,而依法治国必须首先依宪治国。宪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前提、依据和保障。实现依法治国必须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严格行政执法和公正司法,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建设高素质的执法、司法队伍,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完成由人治向法治的新跨越,把我国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法制完备的社会主义法治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在政治常识课本中也多次提到“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法治国家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课本上讲的很不明确 ,同学们迷惑不解。弄清这个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参与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现代法律制度的发展 ,借鉴和吸取西方法治国家的经验和教训 ,结合中国的国情 ,笔者认为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标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制完备 建立一个门类齐全、结构严谨、内部和谐、体例科学、协调发展的法律体系 ,实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有内容与形式完备、…  相似文献   

12.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方略载入宪法,标志着我国法治 化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全面理解“依法治国”含义、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 “依法治国”统一性关系、积极培养现代法律意识,构建民族法治精神等都是大学法 律基础课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社会客观法律现象的主观反映,即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统称。在依法治国条件下,法律意识成为推进法治进翠的观念先导。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与未来,对这一群体的法律意识的关注与培育,将会直接影响我国法治化的进程。本文主要分析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形成原因,并提出培养途径,为推进法治进程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其关键在于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懂得使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构建和谐社会。我国公民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法律意识,才能自觉地运用、维护法律,实现科学立法和自觉守法。但我国自古以来传统观念比较封建,因此培养公民良好的法律意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本文结合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探讨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的途径和对策,以求寻找一条更适合我国法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由于我国是一个成文宪法国家,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的宪法观以及宪政所蕴涵的精神与法治观念的高度一致,因此,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相似文献   

16.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笔者认为,在“法律基础”课教学中阐明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重要意义,廓清法治概念和依法治国理论内容、探索如何在教学中贯穿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和法治理论,具有现实意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上都是一场深刻的变  相似文献   

17.
宪法意识是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的宪法意识,是党和国家的一贯主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奋斗目标的基本环节。当前,对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要着重加强宪法至上意识、公民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平等意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理念等方面的教育;在实践中,要在深化认识、加强宪法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进一步完善宪法等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8.
宪法意识是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的宪法意识,是党和国家的一贯主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奋斗目标的基本环节。当前,对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要着重加强宪法至上意识、公民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平等意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理念等方面的教育;在实践中,要在深化认识、加强宪法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进一步完善宪法等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9.
“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它强调法律对国家和社会事物的管理,代表着理性、效率、文明、民主和秩序。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正式载入我国宪法,从此,依法治国成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我国宪法忠实记录了依法治国方略在中国确立的历史过程,是法治在我国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转变宪法观念,完善宪法制度,对于逐步实现法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公民法治观念的培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而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骨干力量,他们法律意识的强弱、法律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我们依法治国的进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对大学生法治观念的教育就成为公民法治观念培育的先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