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阅点资治通鉴》影印出版 由中国档案出版社首次影印出版的本书揭示了毛泽东珍贵的读书心迹,是继国礼书《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之后推出的又一巨作。毛泽东熟读中国古籍,对《资治通鉴》尤为喜爱,一生勤读、通阅达7次之多。50年代,毛泽东委托范文澜、吴晗标点整理,成为建国后出版的第一部历史典籍。本书是将中央档案馆珍藏的毛泽东阅点过的标点整理版原书加以影印的。影印本全套精装10册,含毛泽东批注3000余处。  相似文献   

2.
读了1980年第二期《出版工作》上吕叔湘先生《关于再版书的序、跋、说明》的短文后,很同意吕先生说的,“历史就是历史,不容抹杀,也无从抹杀,版本史也不例外。”但“四人帮”横行的时期根本不是这样做的,流毒也很深广。就以吕先生提到的《资治通鉴》来说,1956年6月第一版标点本前面原来是一篇长达十页的“标点资治通鉴说明”,这个说明我以为是写得比较好的,不仅简要的介绍了作者与作品,而且详尽地阐述了这次标点、分段、校注的原因、过程和特点,交代了点校者加工的全过程,最后还  相似文献   

3.
《左传》、《史记》、《汉书》都是重要的大部头的古籍,点校工作的分量很重。而《左》《汉》素称难读,疑难不免更多些。这里据三书点校本(《左传》为上海人民出版社本,《史记》《汉书》为中华书局本)的标点问题,就其可商榷处,略作解释,以就正于原点校者,并供在大力开展中的古籍整理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华书局点校本《汉书》卷三《高后纪》":六年春,星昼见。夏四月,赦天下。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祭祀志》"礼之设施,不授之与自得之异意"标点应作"礼之设施不,授之与自得之异意"",不"通"否"。  相似文献   

5.
<正>中华书局点校本《唐大诏令集》卷一百二十《讨伐王郢诏》云:"昨者拘留鲁实,已验凶狂,今闻再犯温州……前左神武军大将军宋皓……今除授检校、左散骑常侍、右龙武大将军、兼御史大夫、充江南诸道招讨使……乾符三年六月。"~[1]638按:发诏时间"乾符三年六月"(876)误,系"乾符四年正月"(877)。王郢为唐末浙东海贼,于乾符二年四月起事,按《资治通鉴》卷二五二《唐僖宗纪》记载:"(乾符  相似文献   

6.
一、党报与马克思主义 《光明日报》曾载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毛泽东与范文澜》。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范文澜同志讲,党报是活的马克思主义。这里说的党报,当时主要是指《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7.
李淑燕 《兰台世界》2016,(9):135-137
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史记汉书诸表订补十种》,其中,梁玉绳的《人表考》内容最多,比重最大。《人表考》是对班固《汉书·古今人表》的考订之作,学术价值很高,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中华书局版的点校是名家手笔,十分精良。不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该书的标点仍有一些疏漏之处。  相似文献   

8.
周年丰 《新闻前哨》2013,(10):8-8,14
《光明日报》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毛泽东与范文澜》。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范文澜同志说,“党报是活的马克思主义”。这里说的党报,当时主要是指《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9.
这次公布甘肃省档案馆馆藏的一组史料原件,以自来水笔抄写于稿纸之上,蓝墨水行书。系甘肃省委党校于1959年组织力量,调查笔录。《烈士墓记》原文字迹潦草,个别字已难辩认,以空缺号囗标明缺字,留以待考。原文未作点校,这次酌予分段标点,以便利用。《苏军烈士碑文》原作系竖写字,边枢画以碑形线条。为便于行文排版,公布时改为横书,并略去边线,文字内容未作任何变动,特此说明。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烈士墓记》出自国民党政客文人之手,文中对蒋介石溢美之词,形于言表。同时,文中对国民党军战绩夸夸其谈,对于苏联援华空军烈士在兰州战斗中歼日…  相似文献   

10.
给古藉加标点的工作,固然算不上是高耀的学问,但仍须标点者具有探厚的学力与对读者认真负责的态度,否则就难免会出现错误,贻误读者。最近我们读了一奉剂卓英先生点校的《宋稗类钞》(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年版),发现其中存在不少标点方面的琉误,有些标点错误赠直接影响了读者对文义的理解,故觉得有必要提出来与刘先生商讨.  相似文献   

11.
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续高僧传》偶有一些词句在校勘和标点上失当,因而影响文意的正确理解。现对该书卷一的六条校勘标点提出商榷和补充意见,供研究者讨论。  相似文献   

12.
《湘山野录》《续录》和《玉壶清话》(又名《玉壶野史》)是北宋熙宁、元丰年间僧人文莹所撰,多记宋太祖至宋神宗时期的掌故,间亦涉及五代事。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中曾采拾该书的记载,足见其颇有史料价值。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了该三书的点校本一册,不久,先后有钟振振同志撰《读(湘山野录)札记》(载《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第160期)、薛正兴同志撰《〈湘山野录〉(玉壶清话)点校本补议》(同上刊物第199期)、李裕民同志撰《〈湘山野录〉〈玉壶清话〉点校  相似文献   

13.
《玉台新咏笺注》是汉魏六朝文学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目前,该书最通行的版本是中华书局1985年点校本.该版本经过标点校勘甚便阅读,然亦存在一些讹误.前已撰文订正若干.兹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中的人名、地名、书名等讹误进行补充考订.  相似文献   

14.
正中华书局点校本《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依照"年下纪事,每段一律提行,加标号码,以保存原来分段面目"(出版说明,页4)的原则,将卷一百五十五梁武帝中大通四年史事分为23条。所记北魏元悦事共有三处,单独分条者为第17、20两处,另一处系于第8条高欢事迹中。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王中朝 《传媒》2001,(1):62
毛泽东上北高峰 毛泽东在杭州主读《史记》、《资治通鉴》等。闲时爱登灵隐北高峰,写诗: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结如画江山留下多少文章、故事。  相似文献   

16.
正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卷六二《五行志》日:(太平兴国)九年,扬子县民妻生男,毛被体半寸馀,面长、顶高、乌肩、眉毛粗密,近发际有毛两道,软长眉,紫唇,红耳,厚鼻,大类西域僧。至三岁,画图以献。~①点校者于此条未出校勘记,然实有两疑误之处:其一,"乌肩"当作"鸢肩"点校本《宋史》之底本系据百衲本影印元刊《宋史》,且参武英殿本及浙江书局本作了校勘。  相似文献   

17.
1921年成立的世界书局,是旧中国经营规模仅次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的很有影响和实力的民营出版机构。世界书局和商务、中华一样,也很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刊行。抗战以前,书局出版了大量经史子集类古书,影印的《十三经注疏》、《经籍纂诂》、《说文解字段注》、《说文通训定声》、《四史》、《资治通鉴》、《昭明文选》、《诸子集成》、《元曲选》等。  相似文献   

18.
黄建宁 《图书馆杂志》2005,24(7):79-79,78
近阅《历代史料笔记小说丛刊》“唐宋史料笔记”的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刘德全、李剑雄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第一版),发现其中一处标点错误.特表明之。该书第十卷有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19.
点校举正     
整理古籍不易,作一部书的校注集释,从版本的搜集、校勘,汇聚众家之说加以爬梳整理,最后加以断案,一般少则几年,多者数十年,甚至费尽毕生精力,才完成一部书。如汪荣宝的《法言义疏》就是用毕生之力完成的。他自己说:"此书竟成,虽死无憾已。"(见黄侃《法言义疏后序》)可见著作之艰难。点校算是整理古籍的初阶,但要做好这工作也不容易。只有正确地理解,才能断句正确。尤其是点校集释集解这类书,还得检查原文,校正脱误,工作也相当艰巨。端居多暇,流览故籍,随手批阅,成《点校举正》。 (一)春秋繁露义证《春秋繁露义证》1992年中华书局版,钟哲点校,大概是书局中哲史编辑室的同志点校的。  相似文献   

20.
古籍点校与成果出版是古籍活态化保护的重要一环。古籍点校成果能否以及如何受到著作权法保护,理论界与实务界分歧较大。在梳理甄别现有案例的基础上,古籍点校成果的客体表现为文字与标点的组合,能够成为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现行《著作权法》之下,我国应当确立古籍点校成果的二分版权保护模式,当古籍点校成果具备独创性时,应视为作品;当其不具备独创性时,可作为版式设计受到邻接权保护。同时,为了公共文化传播的需要,我国《著作权法》在适当情况下可引入特定科学版本权,建立更为全面的古籍点校成果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