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国封建教育历史悠久。到了清朝,科举制度已经发展得十分完备。考试共分10个阶段进行。前4个阶段为学校考试:县试、府试、院试(即秀才考试)、岁试。后6次才是正式的科举考试:科试、乡试(即举人考试)、举人复试、会试、复试、殿试(及格者称进士,其中第一名者为状元)。在这一连串的考试之前,应考的书生要背诵多少书呢?据程曦在《中国历史轶闻》一书中统计,论  相似文献   

2.
科举,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途径之一。清入关后,承袭明制,在开设文科的同时设立武科。后者亦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进行。这里选发馆藏宫中朱批奏折中部分有关乾隆朝武科考试的史料,供研究参考。——编选者 王澈  相似文献   

3.
<正>锦屏县平秋村是九寨"百里侗乡"的大寨子,龙姓是寨子里的第一大姓,亦是开寨始祖,在平秋发展是枝繁叶茂,家族人口最多,清康熙至嘉庆年间曾出"两文一武",成为九寨侗寨的一段历史佳话。龙朝榜,生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道光十四年(1834),病故于黎平府,寿享七十有六。乾隆四十七年(1782)乡试科中举人,四十九年(1784)会试科中贡士。清代科举,正式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会试考中者称为贡士,会试前须取得  相似文献   

4.
我国历史上选官制度经历了数次变革,到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科举考试开始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时科举文科考试,分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每三年举行一次.  相似文献   

5.
清朝与明朝一样,选取官员实行科举取士.科举取士一般分三个等次,初级为"童试",取中者为秀才;中级为"乡试",取中者为举人;高级为"会试"(中试者叫做贡士,其中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也叫"廷试",皇帝亲自出廷取士),取中者为进士."殿试"取中者又分三甲,一甲取三名,赐"进士及第",分别叫状元(第一名)、榜眼(第二名)、探花(第三名);二甲取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取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相似文献   

6.
乾隆中晚期科举考试史料(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隋唐以后至清末 ,科举制度成为众多士子进身的重要途径 ,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人才制度的巨大改革和进步 ,它扫除了汉代以来“察举征辟制”中长官意志的随意性和魏晋“九品中正制”下门阀士族的垄断性 ,使庶族出身的读书人可以通过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方式跻身官场。在清代 ,要达到这个目的 ,需要通过县试、府试、院试 (包括岁试和科试 )、乡试、会试、殿试等数十场考试。当数以千万计的士子走上科举这座独木桥的时候 ,枪冒、倩代、夹带等舞弊手法便纷纷出笼 ,成为与清代科举制相始终的阴影 ,统治者尽管采取了诸多措施 ,仍挥之不去。现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中选出部分史料予以刊发 ,供研究参考。——编选者 王 澈  相似文献   

7.
清光绪十九年(1893)秋,照例举行乡试。在这次考试前夕,浙江发生了一起轰动朝野的科场案。丁忧在籍的内阁中书周福清交通关节,贿嘱考官,犯下科场舞弊罪。经审理后,周福清被革职监禁。本文依据清代官方档案,概述这起科场案始末。周福清,宇介事。谱名致福,后来改名为福清。浙江绍兴府会糟县人。是鲁迅先生的祖父。他于同治六年(1867)由附生参加甲子科补考(因战争停考)得中举人。同治十年辛本科会试,周福清中第199名贡土,取得了参加股试的资格。股试是科举最高一级的考试,由皇帝在保和欧亲自主持对会试取中者的策问,考中者称…  相似文献   

8.
"告殿"是指某科个别会试中式者因故告请不参加当年殿试,以待来科补试.会试中式者多因疾病、丁忧、时局动荡等原因而"告殿".通常"告殿"者会在下一科、两科或三科补行殿试,还有个别"告殿"者,未及"补殿"而亡.每科"告殿"人数相对于全体会试中式人员来说还是少数,通常为几人或十几人,个别科则多达二三十人.由于"告殿"制度的存在,致使明代每科会试中式人数与进士人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一致的.即便二者数目恰好相同,也多出于巧合,并非表明该科会试中式者与进士在名籍上的完全一致.作为科举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一直存在并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9.
清末癸卯甲辰科会试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的癸卯、甲辰科会试是我国古代封建科举制度的尾声,在我国古代封建科举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笔者根据档案文献资料等,草成此文,以期引起学人的注意。一会试是举人在京城应进士之试。清代大抵沿用明制,会试在乡试的次年举行,以丑、未、辰、戌年为会试正科,乡试恩科翌年的会试,谓之会试恩科,庆典若适逢正科之年,则以正科为恩科,而正科或于先一年预行,或于下年补行,亦有恩正并科会试。自康熙五十二  相似文献   

10.
武科举考试始于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清朝亦沿习此制。但清朝的武科举考试更为完备,全国各地分设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取之人亦分别称为武生、武举、武进士等。本刊1995年第4期曾选编馆藏朱批奏折中乾隆朝武科举史料,今从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中选辑部分史料,涉及乾隆朝武科举四级考试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现予刊出,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