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参加2000年全国田径大奖赛上海站比赛的男子标枪运动员陈奇和李荣祥最后用力阶段下肢相关运动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并指出其下肢技术动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宋佩成 《体育科研》2012,33(1):66-67,86
运用实验法和对比法对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陈奇交叉步过程中下肢各关节水平速度的变化进行全面、系统、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陈奇的技术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技术细节须改进。  相似文献   

3.
通过收集大量文献资料,收集国内外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左侧支撑技术有关运动学参数,并采用德国SiminMotion运动分析软件对陈奇最后用力的整个用力过程,即右蹬、左撑、出手3个阶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陈奇的动作技术特点,为教练员进行标枪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参加2000年全国田径大奖赛上海站比赛的男子标枪运动员陈奇最后用力阶段相关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并指出其技术动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运用测力鞋垫系统,对辽宁男排运动员扣球起跳技术进行了测试,探索排球扣球起跳技术的足底力学特征,为提高排球运动员扣球起跳高度和下肢专项力量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右足的贡献大于左足.右腿有一个明显的支撑—缓冲—蹬伸的过程.右足各区域的着地时序是足后区—足中区—足前区,左足各区域几乎是同时着地.蹬伸阶段左、右足均有外翻现象.  相似文献   

6.
速滑女子500 m运动员入弯道与出弯道姿势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影像测量的方法,获取优秀女子运动员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入弯道与出弯道蹬冰技术的运动学参数。目的是通过对优秀运动员入弯道与出弯道的运动学特征比较分析,揭示出高水平运动员入弯道与出弯道蹬冰技术的动作规律,确立正确的入弯道与出弯道蹬冰技术概念。运动员出弯道阶段的平均速度比入弯道阶段的速度快,左腿在单支撑蹬冰阶段和双支撑阶段蹬冰的平均速度要比右腿速度快;从身体姿势变化来看,入弯道躯干角度大于出弯道躯干角度。  相似文献   

7.
问题6:就脚的位置、平衡和动作幅度而言,您认为旋转推铅球理想的开始姿势应该怎样?巴卡里诺夫 有三项重要因素决定了技术的阶段结构。第一是中段技术的无支撑阶段和右腿单腿支撑阶段,第二是单腿支撑进入旋转阶段,第三是双腿支撑最后用力阶段。开始的站立姿势与掷铁饼非常相似,铅球运动员双脚以肩宽开立,双腿半屈。躯干微微前倾,左臂向体前伸展,向右转动上体。而后体重移到左腿,运动员进入推铅球技术的开始阶段,即双腿支撑开始旋转,紧随单腿支撑进入旋转阶段,再衔接技术的各主要阶段。古德曼 运动员应该以放松状态进入开始姿势…  相似文献   

8.
采用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对世界最优秀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弯道的跑滑技术进行了运动学个案分析,对目前争论的跑滑技术中出现腾空时相的核心问题进行了质疑和探索.结果:速度滑冰的跑滑技术出现明显的“跑动”迹象,个案解析中证实了下肢腾空的时相的存在;腾空时相技术的出现并不是跑滑技术的关键,跑滑技术蹬冰动作中,左右膝关节都主动性的不完全充分蹬伸,跑动蹬冰和双腿快速交替蹬冰才是该技术的核心,同时也是产生跑动迹象和下肢腾空时相的主要因素;结合髋膝关节角度变化的一致性分析表明,“跑动”迹象和下肢腾空时相主要是在左腿单支撑蹬冰结束到右腿单支撑蹬冰开始交替间,由左腿的不完全蹬伸配合右腿的髋膝快速前摆着冰引起的.提示在现代短距离速度滑冰技术中可能出现腾空时相,同时提供了判断和评定跑滑技术的核心技术关键,进而为我国运动员借鉴这种技术的提供运动学分析中的技术细节.  相似文献   

9.
采用遥测肌电测试并结合影像解析,对我国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张竣旋转推铅球单支撑阶段的主要用力肌肉及其用力顺序、用力范围和主要用力肌肉之间的协调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张竣单支撑阶段主要发力肌肉是左腿起支撑作用的肌肉(左腿股外侧肌和左腿腓肠肌)和维持身体姿势的肌肉(右侧背阔肌和右腿股二头肌);主要发力肌肉的用力顺序(左腿腓肠肌内侧→左腿股外侧肌→右腿股二头肌→右侧背阔肌中部)是按照由下往上、由左至右进行的;张竣单支撑阶段主要肌肉的用力范围(即肌肉横跨关节的角度变化值):肩髋夹角为26.3°~52.1°、左髋角为116.7°~168.7°、左腿膝关节角度为120.7°~156.3°、右膝角为79.2°~172.7°、右髋角为112.5°~143.5°;张竣在单支撑阶段右腿肌肉用力的协调性不好,主动肌(右腿股内侧肌)发力时,拮抗肌(右腿股二头肌)没有适时放松,影响了其肌肉做功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0.
揭示优秀速滑运动员蹬冰技术的时间特点,对明确clap式冰刀蹬冰技术动作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运动学三维摄像方法分析后认为:在一个单步中.有单步支撑时间大于左单步,而这种时值的延长体现在单支撑阶段;从蹬冰腿关节的伸展时机上看,踝关节的缓冲时间表现为右腿大于左腿,但缓冲时间占整个单步时间的百分比却相同,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从下肢三大关节伸展角速度达到最大值的时机上看,髋、膝关节具有相对的同步性,但踝关节却具有一定的延迟性。  相似文献   

11.
在标枪投掷中,跪蹬作为在最后用力阶段中的技术要求,长期以来其作用被认为是减小蹬地角,以增加水平动力:本则认为:右手持枪运动员的右腿在蹬伸中要充分伸直用力;右腿之所以出现屈膝现象是为了使其与地面保持接触,为骨盆必要的固定起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测试竞技健美操一级运动员完成C组跳与跃中的科萨克跳、屈体分腿跳、剪式变身跳,分析在起跳、腾空、落地阶段中下肢主要发力肌肉的表面肌电特征变化。方法采用无线表面肌电仪对16名男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完成3个难度分别在起跳、腾空、落地阶段中下肢左右腿主要发力的8块肌肉(股直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腓肠肌等)的表面肌电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科萨克跳在起跳阶段贡献率较高的肌肉是右腿的股直肌、股外侧肌、腓肠肌和左腿的股直肌,腾空阶段贡献率较高的肌肉是左腿的股直肌、股外侧肌和腓肠肌,落地阶段贡献率较高的肌肉是左腿的股直肌、腓肠肌和右腿股直肌;(2)屈体分腿跳起跳阶段贡献率较大的是右腿的股直肌和腓肠肌,腾空阶段贡献率较大的肌肉是股外侧肌,落地阶段贡献率较大的肌肉是股直肌;(3)剪式变身跳起跳阶段无右腿的肌电图变化,贡献率最高的是左腿腓肠肌,腾空阶段贡献率较高的是右腿股直肌和股外侧肌,落地阶段贡献率最高的是右腿股直肌。腾空和落地阶段中,右腿肌肉贡献率比左侧同一肌肉贡献率相对较高。结论在完成科萨克跳和屈体分腿跳难度动作起跳阶段时,要求运动员股直肌和腓肠肌有较高的爆发力,腾空和落地阶段中,科萨克跳需要加强左腿肌肉力量;屈体分腿跳在训练中要注意运动员左右腿发力相同,以保证左右腿空中姿态的平衡;在完成剪式变身跳时,主要发力部位从左腿(起跳腿)过渡到右腿(前伸腿)。在训练中要加强主要发力肌肉力量训练,完成难度动作过程中主要发力肌肉与其他肌肉协调配合发力,提高运动员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动作表现力。  相似文献   

13.
对掷标枪最后用力下肢技术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及计算机解释法,对全国田径大奖上海站男子标枪比赛成绩前12名选手最后用力阶段下肢技术进行分析,表明双支撑用力的理论效果在实际投掷中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张榴红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的速度节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女子铅球运动员张榴红为研究对象 ,运用生物力学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张榴红推铅球技术的速度节奏进行分析研究。结论 :在滑步阶段 ,张榴红左腿摆动最高速度基本上出现在右腿积极蹬伸的阶段 ,但存在着摆动腿垂直分速较大 ,重心腾起角度大 ,降低了人体重心速度和铅球速度 ;在过渡步阶段 ,张榴红由于右腿的迅速退让能力和由退让迅速转为克制的能力较弱 ,单支撑时间过长 ,重心速度和铅球速度均呈下降趋势 ;在最后用力阶段 ,张榴红主要用力点较为突出 ,加速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世界优秀速滑运动员弯道蹬冰技术的时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揭示优秀速滑运动员蹬冰技术的时间特点,对明确clap式冰刀蹬冰技术动作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运动学3维摄像方法分析后认为:在一个单步中右单步支撑时间大于左单步,而这种时值的延长体现在单支撑阶段;从蹬冰腿关节的伸展时机上看,踝关节的缓冲时间表现为右腿大于左腿,但缓冲时间占整个单步时间的百分比却相同,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从下肢三大关节伸展角速度达到最大值的时机上看,髋、膝关节具有相对的同步性,但踝关节却具有一定的延迟性。  相似文献   

16.
李梅菊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的速度节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物力学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李梅菊推铅球技术的速度节奏进行分析研究。结论:在滑步阶段,李梅菊左腿摆动最高速度基本上出现在右腿积极蹬伸的瞬间,但摆动腿垂直分速较大,重心腾起角度大,降低了人体重心速度和铅球速度;在过渡步阶段,由于右腿的迅速退让能力和由退让迅速转为克制的能力较弱,单支撑时间过长,重心速度和铅球速度均呈下降趋势;在最后用力阶段,主要用力点较为突出,加速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17.
优秀速滑运动员于静直线等速蹬伸肌力特征及sEMG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撑方式、支撑条件、动作速度和动作过程对下肢最大肌力和做功能力的影响,为专项力量练习手段的选择和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视频、表面肌电和直线等速运动同步对于静蹬伸过程中的力学和肌电参数进行研究.结果:1)支撑条件和支撑方式对下肢力和做功有非常显著性影响.有冰刀支撑时最大肌力和做功小于无冰刀支撑,单腿支撑力与功小于双腿支撑,两单腿支撑力与功的和大于双腿支撑;2)速度和动作过程对下肢力和做功有非常显著性影响.离心蹬伸时,速度大则力量与做功都大,而向心时速度大则力量与做功都小;同一速度下,等速离心收缩的最大力和做功能力大于等速向心收缩;3)左、右腿力量的平衡性因速度和支持方式的不同而表现不同趋势;4)支撑条件、动作速度和支撑方式对下肢各肌群肌电有非常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掷标枪最后用力阶段右腿用力形式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查阅大量相关献资料和对优秀标枪运动员技术图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掷标枪最后用力阶段右腿用力的特点,剖析了右腿最后用力阶段的用力形式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运用三维运动学分析的方法,对陕西省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胡海龙和国内优秀的选手的最后用力技术研究发现,胡海龙最后用力时间严重偏长,特别是双支撑时间过长,过渡阶段技术差,右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的速度大,身体移动的速度快,"交叉步"速度快,过渡阶段对身体重心的控制能力减弱,增加了缓冲的时间,右腿蹬伸不积极、左脚着地速度慢。过渡阶段下肢移动速度较快,不利于超越器械动作的形成,用力顺序存在着问题,器械出手瞬间右髋速度较低,下肢向投掷方向蹬伸不积极,转动速度慢。  相似文献   

20.
赵洋 《体育世界》2010,(2):54-55
文章以女子铅球运动员马乔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力学方法对其推铅球技术进行运动学特征分析。结论:在滑步阶段,马乔左腿摆动最高速度出现的时机过早,蹬摆技术动作之间连接的不理想,右腿离地时小腿与地面夹角过大;在过渡步阶段,重心速度起伏过大、单支撑时间过长;在最后用力阶段,马乔的超越器械姿势比较充分,但躯干用力动作操之过急、髋部动作的前不够,表现在用力点不是很突出,加速效果不是很显著、出手时的速度不够快、出手角度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