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人才竞争加剧,高职教育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骨干力量,备受国家关注。而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于师资队伍建设,国家首批示范校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2008年开始与中兴通讯、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等大型企业尝试企业化教师培养,经过多年探索,逐渐形成了双主体、三阶段的培养模式,开辟了"双师型"教师成长新路,为高职院校大规模企业化教师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师教学能力专业化发展存在教学能力结构缺失职业教育特征、教学能力培养缺乏标准依据、教学能力专业化培养课程体系不贯通等问题.文章从高职教师能力结构的职业属性、教学能力标准的基准性和培训课程的建构性分析了高职教师教学能力专业化发展模式的内涵与特征,并基于此提出了确定目标标准、整合培养课程、规范培训包、监控培养质量等实施策略,构建起"职业—标准—课程"高职教师教学能力专业化发展三维三阶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师职教能力是在高职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培养和发展起来的。高职教育教学的实践表明,高职教师职教能力培养现有的"两条途径,三种模式"均无法满足高职教师职教能力培养的现实需要;而以教师发展中心为核心的高职教师职教能力培养模式,将高职教师职教能力培养统筹规划,不仅保证了高职教师职教能力培养的统一性、系统性和连续性,也凸显了高职教师职教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个性化。这一模式从全方位着手,不拘一格培养高职教师职教能力。  相似文献   

4.
作为职业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素质也是贯彻"就业导向"人才教育理念的基本内容。高职院校创新思政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的融合模式,不仅能充分体现思政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还能突显思政课程的开放性、发展性、思想性,对学生综合素能的增强有积极意义。本文就对高职学生思政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融合模式创新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5.
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高职院校应创新教师管理机制,在职务晋升、收入分配等方面向职业能力强者倾斜,调动教师提升职业能力的积极性;要注意根据教师个体的实际情况采用个性化的能力培养组织模式;还要注意通过实施一定的建设项目促进教师职业能力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对高职院校教师提出了具有鲜明特点的能力要求,这些能力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能力"。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就此进行了"高职院校教师能力提升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本文对此项目的实施成效和实践成效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7.
"校企互嵌、工学结合、旺进淡出"旅游类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依据"旺进淡出"原则灵活安排和组织教学;建立"平台+模块"课程体系,通过课程群的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凸显专业群的适应性和集群优势;建构"137"实践教学体系,形成递进式职业能力培养方式。通过从培养行业"新手"到"专家"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打造高职混编教师团队来增强高职教师主导力、构建校企合作"双赢"机制来提升企业主动参与度、以行业新业态促进专业发展来创新专业群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蒋越 《教育与职业》2021,987(11):59-65
高职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提升自身职业跨界能力已经成为顺应数字化新时代巨大变革、引领高职教育应对数字化创新以及新时代高职教师群体驱动自身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双师"素养模糊与高职跨界类型自身特性的冲突、校企组织边界壁垒、封闭的职业生涯发展渠道、滞后的社会服务供给能力,致使高职教师职业跨界能力培养面临多重现实困境.因此,建议通过整合与重组,夯实"双师"素养培育体制机制;跨界与融合,构筑教师跨界能力培养的校企命运共同体;优化与重构,打造多元化的教师职业发展通道;赋能与成长,拓宽高职教师社会服务渠道,以实现高职教师职业跨界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各个高职院校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这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分析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培养教师的途径方法和效果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岛黄海职业学院依靠"双师型"教师,面向市场,突出技能培养,办出了学院特色。文章着重从依托行业优势,"走出去";吸纳企业精英,"引进来";立足实际,拓展培养渠道等方面,探讨了高职教育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内外部结合的高职院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高职教育背景下,“双师素质教师”概念含混,正确认识、界定“双师素质”是高职教育师资培养的一个核心内容,在科学合理界定的基础上,从学校、个人、政府三个层面探讨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策略,创新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实践模式,是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是高职教育肩负的历史重任,当前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价值取向、培养模式与途径以及教学资源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或不利因素。以满足社会、企业、职业和个性需求为价值取向,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课程与项目为载体、以制度创新为手段,构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培养模式、培养路径和保障体系,是高职教育培养和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工作是一项要求很高的工作,高职教师既要有理论能力,又要有动手实践能力。努力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师的努力和发展方向。而原有的高职教师显然距离"双师型"教师的要求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因此,帮助高职教师树立"职业经营"的观念,从高职教师的职业精神、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研究创新意识等路径进行研究,是使高职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4.
郑庆彬 《成才之路》2014,(2):I0002-I0003
"以生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体现与深化。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对高职教育创新培养模式、专业和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模式创新、工学结合推进、学生考核方式创新、管理方式创新有重要的意义。凸显"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要求高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培养适应时代要求、让社会满意、具有职业素质的人才已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实践表明,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是个人与组织提高竞争力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创新力来自于思维创新,能够突破思维的固定模式而产生新的思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必须从培养创新思维入手。为此,高职院校要确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打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环境,积极发挥教师主体作用,追求教育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秀珍 《高教论坛》2014,(3):105-107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000〕2号)明确提出:高职高专教育要实现校企"共育人才"的目标,依据这一目标,结合高职文科专业的特点,提出了"校内实训—校企合作—职业鉴定—顶岗就业"这一文科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式,力图降低文科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无序性和模糊性,从而实现高职高专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实施教师校本培养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高职教师校本培养必须遵循高职教育规律,以师为本,促使教师主动参与,必须坚持工学结合,以“双师型”教师培养“双证书”学生,才能建立起适合高职发展的教师校本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的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高等院校的发展要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本文通过对"双师型"教师含义的分析,对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的概括,提出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策略,以提高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促进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学生学习动机的缺失、培养与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有的教育体制、现行高职教育的培养模式以及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不足乃至缺失。必须通过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实习实践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和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连续的动态过程。"双师型"教师培养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也是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培养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文章从高职院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提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