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金发的诗以风格怪异见称,这是因为,他接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把西方诗歌的“纯美”理念纳入新诗的创作中,从而使他的诗悖离了中国传统诗学的目的,真正接近了西方诗歌的艺术自我化和生命化的本质。本文试图从纯粹艺术的角度重新解读李金发的诗歌在审美境界中对生命意义的探求与关怀。  相似文献   

2.
李金发的诗歌开创了中国现代主义诗史的纪元 ,自李金发始 ,象征主义诗歌与中国一般的新诗乃至与中国传统诗歌拉开了美学思维和艺术形貌的距离 ,从而体现出真正富有法兰西恶魔派风格的“异质”。象征主义最根本的异质性 ,在于它情绪的“颓废”,然而 ,李金发象征诗的思想构成和情绪构成依然与这一时代的新诗保持某种相通的联系。与一般的新诗在深层思想倾向上的同构性的体现 ,对于李金发的象征诗 ,许多人一面进行异端性的排斥和批判 ,一面又不知不觉地受着它的影响 ,与其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0年,是中国初期象征派诗人李金发诞辰100周年。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对李金发其诗其人的评价褒贬不一,毁誉参半。其诗曾经被称为“难猜的笨谜”,其人被冠以“诗怪”的称号。但有一点却是大家所公认的:李金发是中国初期象征派诗歌的开创者。本文用详尽的资料、细致地分析了李金发诗的不成熟性,指出这种不成熟性的原因。对这位曾长期被人们所遗忘的诗人从一个侧面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4.
以李金发为代表的初期象征派诗人最早把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理论引介到中国,并把理论付诸创作实践.李金发的诗很大程度上是对法国象征派的机械模仿,虽然其中也有中国古典诗词的痕迹,但二者的糅合很机械,缺乏自己足够的消化和创造,许多作品由于过于骛新而流于怪诞.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则既全面地借鉴和吸取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又不失中国古典诗歌的神韵.在探索中西诗歌审美追求的契合点上,开辟了一条现代新诗发展的路子--在中外诗歌传统的交融与碰撞中坚持独具个性和民族特色.本文试通过对李金发和戴望舒诗歌艺术手法的论述,探讨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艺术手法在中国的移植和再创造.  相似文献   

5.
2000年,是中国初期象征派诗人李金发诞辰100周年,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对李金发其诗其人的评价褒贬不一,毁誉参半,其诗曾经被称为“难猜的笨谜”,其人被冠以“诗怪”的称号,但有一点却是大家所公认的:李金发是中国初期象征派诗歌的开创,本用详尽的资料,细致地分析了李金发诗的不成熟性,指出这种不成熟性的原因,对这位曾长期被人们所遗忘的诗人从一个侧面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6.
一、众说纷坛:一个有意味的文学现象在中国现代诗人中,最有争议的一个就是以“诗怪”著称的李金发了。从李金发的第一部诗集《微雨》出版的1925年至今近七十年,对李金发及其“怪诗”臧丕纷纷,褒贬不一,构成了一个值得引人思考的文学现象。任何一部文学作品,读者都可以作出不同的审美评价,不同时代的读者的文学接受观念必然表现出历史视野的差异。然而对李金发诗歌评价的两种鲜明对立的观点从20年代持续至今不能不令人诧异。最先发表李金发诗歌的(语丝)杂志,刊登广告时说:(微雨》的“体裁风格、情调,都与现实流行的不同,是诗界…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早期象征派诗人中,李金发的创作成就是比较的。李金发深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和理论的影响,他的诗作表现出强烈的“纯诗”品格。具体表现为语言形式的沟通古今中西,打破日常语言后的“新奇怪丽”;思想情感上重视抽象思维和理性以及整体的象征。这种“纯诗”品格既表达了诗人对于纯粹艺术的追求,造就了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同时也是招致诟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李金发(1900.11.21—1976.12.25)原名李权兴,笔名有淑良、金发等,广东梅县人。早年就读于香港圣约瑟中学,后至上海入南洋中学留法预备班。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就读于第戎美术专门学校和巴黎帝国美术学校,在法国象征派诗歌,特别是波特莱尔《恶之花》的影响下,开始创作诗歌,在中国新诗坛引起一阵骚动。多数研究者对其在传播与实践象征主义诗艺的贡献上是首肯的,其人被称为“第一个有意识地把西方象征派引进中国新诗国土的诗人”,其诗则是“中国新诗中最典型的象征派作品”。研究新诗,要从李金发开始;研究李金发,则不得忽视其第一本诗集…  相似文献   

9.
李金发是中国第一个象征主义诗人,曾以创作格调怪异的诗歌,在中国新诗坛引起轰动,被称之为"诗怪".着重从创作方法、艺术表现形式、创作题材、人生道路等四个方面论述其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追求,进而提出他在中国新诗史应占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李金发作为新文学史上传承西方象征主义诗歌到中国的第一人,其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特色即是忧郁情结的表达。通过分析忧郁情结在象征艺术中的意义及李金发忧郁性格的成因,来说明李金发诗歌创作中忧郁表达的美学意义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全面、系统地介绍、评述《微雨》问世之后到共和国成立之前 ,文学界关于李金发诗歌研究的各种意见和评价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李金发在中国诗坛引起纷争的原因 ,总结这场因《微雨》而起的新诗现代化问题的论争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50年代 ,李金发这位象征诗的“幽灵”渡海来台湾 ,影响了许多台湾诗人的诗风。为此 ,苏雪林以“巫婆的蛊词”等语诅咒李诗 ,引发覃子豪与她的一场笔战。 70年代 ,台湾出版的各种现代文学史、新诗史著作 ,都给李金发一定的地位 ,不像大陆甚少提及或干脆在文学史上除名。台湾的右派与大陆的一些人否定李金发的出发点不同 ,但他们的思维方式表现了惊人的一致性 ,即在反理性、反启蒙即反现代精神方面没有什么本质的分别。  相似文献   

13.
唐诗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高峰,是诗歌艺术的峻岭。余光中在其诗歌艺术的追求中高山仰止,努力攀登,向诗圣、诗仙学习,且为他们造像。为李白、杜甫造像,表示他对唐诗传统的肯定。他造像的艺术,特别是《戏李白》一首的丰沛创意,和《寻李白》、《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的现代想象,则说明他对传统的活用与转化,印证了他的创造力。在以唐诗为主的中国传统诗歌基础上,余光中以其学养和睿智,以其才华和苦功,兼摄中外古今,以数十年的恒心和毅力,创作了丰富杰出的现代诗。他是李白、杜甫的嫡系传人,且开拓了中国诗歌的新世界。余光中为李白、杜甫的造像,象征了传统和现代的汇合,象征了现代对传统的发扬。  相似文献   

14.
女郎诗是历代文学史家对秦观诗歌创作所做出的整体美学品价。秦观在心情苦闷的情况下曾去寺院作狎冶之游,此为秦观再度遭受贬斥的真实缘由。秦观的女郎诗与其纯情的性格有关。秦观的个人气质有利于其诗风的形成。秦观女郎诗的本质是一种阴柔美,它来源于秦观对道教的深刻体验。秦观有出家修道的意向。秦观对道教的信念支撑着他顽强地生活。秦观的诗风正是他好道的产物。从国际比较的视角看,女郎诗不是秦观诗歌创作中的缺失,而是秦观诗歌的一大优点。从美学品质上看,秦观的女郎诗是中国文学中堪与欧洲古典主义诗歌相媲美的另类优秀诗歌。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史上,李金发最早带来了西方象征派诗歌的风格,对于李金发诗歌的象征色彩已经有不少论者论及,本文重点论述李金发诗歌对白话的诗学实践,对二十世纪文学汉语的建设性探索.  相似文献   

16.
李金发受西方象征派诗歌的影响创作的象征诗 ,扩大了中国新诗的艺术表现领域 ,为中国新文化的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无疑是推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潮流在中国传播最力的诗人之一。对他的诗歌理论及创作 ,放在文学史的长河中去观照 ,既可使我们避免重犯过去的错误 ,也可对其价值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7.
李商隐在其诗歌创作中经常运用比兴的艺术技巧,纵观其诗歌篇章,其实质是建立在真挚情感不得不享尊理论基础之上的。李商隐的诗篇歌咏“情致”的地方几乎俯拾皆是,这与屈原诗歌所表现的“忧国忧民”,的情致在诗歌中常情不自禁地被表现出来并无二致,其对屈原诗歌表现艺术的继承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8.
惠特曼和郭沫若在对民族题材的运用和诗歌形式创新中完成诗歌“个体自我”向“民族自我”(“国家自我”)的转化,升华为一种“普遍自我”。惠特曼以美国作为投射对象,以第一人称“我”热情讴歌美国精神,在诗歌中完成自我身份构建。郭沫若诗歌应和“五四”的时代精神,高扬人的个体性,坚持对现实压迫的反抗,对祖国的热爱,把“五四”个性主义的时代精神在作品里成功地反映出来,由此给郭沫若的新诗带来了奔腾豪纵的情趣美。  相似文献   

19.
在何逊诗中,山水景物的描写完全服从于诗人主观感情抒发的需要,并与诗人特定时刻的情绪融为一体。何逊作诗不受时俗影响,能超拔于当时颓废的文风。他的山水诗绝少纯粹写景,景物描写总是包裹、浸润在浓浓的相思惜别的愁绪之中,寓情于景,景中有情,以景托情,情景交融,景物进一步和心灵结合,景物心灵化的特征十分明显。何逊尤擅长于状物传神,他对于自然景物的描绘,体物细腻,意态横生,画面鲜丽。何逊致力于五言诗的创作,现存的九十五首诗均为五言诗。在语言、声律及意象选择与抒情的配合方面,比同时代的任何诗人都更接近唐诗的风格。何逊在诗歌艺术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并且对唐诗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中峰先生是当代西部一位杰出诗人。他热爱传统文化,文化功底深厚,具有浓郁诗人气质,几十年来创作的诗赋近3000首(篇),其特点一是众体皆备,诗词曲赋文兼写,诗歌以格律诗为主,格律诗以七绝见长。二是题材广泛,咏怀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新田园诗既描写原生态的山水田园自然风光,又体现了当代农村的新风尚;讽喻诗继承了中国诗歌的"美刺"传统。三是风格多样,其中有一些七绝佳作令人拍案叫绝。中峰先生的诗赋创作继承了中华古典诗赋的优秀传统,又能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中峰先生以及当代许多传统诗歌创作实践是对后现代非诗化诗风的矫正。将当代众多的创作古体诗赋的作家屏之于当代文坛之外是一个很大的缺憾。研究当代文学的学者不能只把眼光关注到小说、散文及现代诗上面,应该放开眼光,抛弃陈见,关注那一大群以古体格律诗为载体来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诗人及其他们的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