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幼儿园里,我们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活动中,有的孩子常常喜欢插嘴,打断老师的话题;有的孩子回答问题时常常不举手便脱口而出或者离开位置跑到老师身边大声嚷嚷;还有的孩子听到别的小朋友说错了便不分场合、时间随便地大声议论……像这样爱插嘴扰乱课堂秩序的孩子常令老师、家长感到非常头疼。我班的小峰便是一个非常爱插嘴的孩子,同时教育多次又屡教不改。我带着疑惑认真观察起这个孩子。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爱插嘴是有原因的。  相似文献   

2.
许丽 《师道》2005,(11):38-38
一对来自偏远乡村的姐弟双双考入了重点大学,别人向他们的父亲取经,这位姓包的农民笑了一笑说:“要说我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不是我教孩子,而是让孩子教我。”  相似文献   

3.
亲爱的孩子: 我知道你还不急着来到这个世界,我也还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去想怎样才能好好地养大你,但我今天还是提起笔给你写信,因为你的妈妈现在还是个要每天按时上课的孩子。孩子应该懂得孩子的心,孩子与孩子应该能够很好地交流,所以我会很认真地写这封信,我要让你知道我是多么希望你能够自由成长!  相似文献   

4.
某日,在一所培训学校,家长领着一个要求插班的小孩,向学校老师介绍说,这孩子基础太差,成绩不好,还特别贪玩,请老师多多费心。事后,老师向家长指出,不论孩子现有基础如何,原来表现怎样,当着孩子的面是不该那样介绍的,那样做很可能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我们应多鼓励少责备,从小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是最重要的。在一旁的我暗自敬服这位老师。许多家长常常慨叹他的孩子缺乏学习主动性,做事或马马虎虎,或畏畏缩缩,学习兴趣低落,成绩往往不理想。他们把这种现象归咎于孩子本身,认为孩子学习热忱不够,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我一直对…  相似文献   

5.
一天,我正给孩子们上美术课,校长领着一个孩子走进我班,告诉我班里转进一名叫方芳的新生。我微笑着看着这个孩子说了声“你好”,并伸出手去触摸她,她却一脸惊恐地躲开了。旁边的爸爸看到了,斥责道:“你怎么不向老师问好呢?”孩子怵怵地看着爸爸,默不作声。我微笑着说:“没关系,我们还不认识嘛。”在她爸爸走的时候,我提醒她和爸爸再见。从孩子稍带哭腔的声音中.我听出了她浓重的方言腔。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孩子是一张白纸,需要我们去填充,你要什么就填什么,红的、黄的、绿的、蓝的,或者花的;有人说孩子是一幅多彩的画,需要我们仔细去欣赏,是美、是丑、是新、是旧,只怕我们的欣赏水平不够。我要说孩子是一本书,需要我们认真去研究,用心去解读。多年的幼教生涯告诉我,尽管孩子这本书不易懂,但只要我们用心去读,还是可以读懂的。一天邻居家的孩子园园(系化名,下同)迈着不太稳定的步子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突然跑到我的面前,用勉强让人听得懂的话对我说:“阿姨,给我一个好东西。”我两手伸进衣袋里,摸来摸去实在拿不出什么…  相似文献   

7.
刘萍 《宁夏教育》2006,(1):69-69
1、使孩子软弱无能。父母溺爱孩子,任何事情都帮孩子去做的话,就会使孩子软弱无能。同时,通过帮孩子做事情,父母也向孩子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我这样做是为你好,因为我对你不放心。如果孩子一直接受这样的生活观念,对他的心灵成长是一点好处也没有的,反而会使孩子的自我价值观越来越弱.他也不可能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坚强。而且,这些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也非常弱,因为父母为他解决了一切阻碍他成功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我曾这样问过班上的孩子:“爸爸妈妈爱你们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爱——”“他们是怎样爱你们的?”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小女孩回答说:“我烦透妈妈了,早上我要穿裙子,她不让,还打我。哼,还爱我呢!其他孩子也高声应和起来,班上气氛热闹极了。没想到这个活动演变成了“控诉会”,我大吃一惊,孩子们为什么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呢?  相似文献   

9.
敬告读者     
戴林东 《师道》2004,(2):14-14
我曾读过一篇学生的章《我为老爸打工》,内容是说该学生的爸爸为了鼓励孩子多做些家务事,每当孩子做完一件事后除了夸奖以外还发一点“报酬”,从而让孩子生活在快乐的进取状态之中。我深深地为这位家长的育子之道而叹服。  相似文献   

10.
女儿四岁半,智力与其他孩子一样,并无超常之处,可周围的人都夸她聪明,说她能力要高于同龄的孩子,问我教子有何秘诀。我对女儿的教育方式主要是随机教育,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很多心理杂志都曾引用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八九岁的男孩来看心理医生。这位母亲说:“我生这孩子的时候不太顺利,医生不仅给他吸了氧,还告诉我这孩子以后可能会出现智力问题。这不,这孩子9岁了,和别的孩子确实不太一样。因为先天不足,他脑子太慢,有学习困难,成绩一直倒数。我真担心他会有智力低下的问题。”母亲越说越激动,“我带他去过好几家医院,做了很多检查,可都没查出什么毛病。”“但他肯定是脑子有问题,我生他的时候落下的病根。”母亲一直在反复强调。而当医生向孩子本人询问时,孩子竟也不假思索地说:“我脑子有问题,所以学习不好。”  相似文献   

12.
孩子所在班级的墙上有一个评比台,上面写有全体学生的名字,评比项目分为学习、劳动、纪律、好人好事几栏,在这些方面表现好的孩子将获得相应奖章奖励。每次我的孩子获得一枚小奖章后,都兴奋地告诉我。  相似文献   

13.
有一次家访,学生的母亲告诉我这样一件事:“我清楚地记得,孩子那一天回家兴奋得要命。我开始以为是孩子得了个一百分,后来孩子告诉我,今天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碰到他,摸了摸他的头,还对他笑了笑,引得同学嫉妒的要命。”  相似文献   

14.
说孩子     
有了孩子,谁都希望孩子小时候乖,长大了有出息。做父母的全盼望孩子出人头地,就闹出许多畸形的事体来。有人以教孩子背唐诗为荣耀,家有客人,就呼出小儿,一首一首闭了眼睛往下背。但我从没见过小时能  相似文献   

15.
爱的收获     
从踏入特校门坎的刹那,我就感到自己和这群残疾孩子有缘。由怜生爱。我这辈子爱定他们了。只要我们付出真爱,就一定会获得回报。尤其是聋孩子,虽然生理上有缺陷,但他们有灵性、有感情,他们也希望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受到尊重和关怀。  相似文献   

16.
做了八年的孩子王,孩子的率真可爱令我陶醉,孩子的聪慧活泼更让我迷恋,但少许孩子的“愚钝不化”“不可救药”也着实让我体会到了“伤透脑筋”的滋味。可今天的这件小事让我改变了这一愚蠢陕隘甚至错误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教子三味     
佚名 《家教指南》2006,(1):62-63
一位成功的母亲——她的孩子被公认是成功的——曾说过,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你自己首先必须变成一个孩子。我记住了。  相似文献   

18.
黄莉 《贵州教育》2010,(17):18-18
开学初,按惯例都要给学生排座位。就是这个小小的排座,却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每次一开学,家长就来嘱咐我:我的孩子眼睛近视,帮忙排近点;我的孩子调皮,帮忙排近点;我的孩子和同桌性格不合,老是出茬儿;和我孩子同坐的孩子调皮,学习不好,影响自家孩子学习,帮忙换换;我的孩子总是坐第一排,离黑板太近了,对眼睛不好,帮忙排到中间……尽管我都以各种善意的理由答应或拒绝,但还是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家长,就找我的好友、亲戚,  相似文献   

19.
不少父母说:“我的孩子太任性,应该怎样教育他呢?”有的家长甚至说:“我的孩子是天生的拧种,真没办法。”就绝大多数孩子来说,任性不会是天生的毛病。那么,孩子任性是怎样造成的呢?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相似文献   

20.
师爱与施爱     
我是一个踏上工作岗位才几年的年轻教师,但经过这几年的工作使我认识到对学生充满爱是做一个优秀教师的前提。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可见,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教师职业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