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大众文化是目前中国最有生命力的文化,而大众文化中喜剧性、游戏性娱乐文化尤其势头强劲。它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有明晰的发展线索,这就是从“大话”到“恶搞”。它取得成绩是应该肯定的,但其中的问题也是值得注意的。尤其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它的文化精神是尤其需要反思的。  相似文献   

2.
《集宁师专学报》2017,(1):17-21
《牡丹亭》中喜剧性因素集中表现在陈最良、春香、道姑等人物身上,其喜剧性起源于矛盾性、反常性;喜剧性因素的使用或冲淡了悲剧气氛,或喜中含悲、喜后见悲,喜剧情节从另一面体现了悲剧性。并且,汤显祖使用这些喜剧性因素,实则寓含对皇帝官员、官场与科举等社会百态的讽刺;将《牡丹亭》等戏曲与西方戏剧比较,从中窥探出中国传统戏曲具有"悲喜混杂"的风格特征,其原因是继承插科打诨的戏曲传统与具有乐天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谭海龙 《文教资料》2013,(33):73-74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所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喜剧艺术逐渐成为人们放松精神的一种文化产业。对于刚刚起步的手机动画来说,创意和娱乐成了它最大的卖点,喜剧性则成为手机动画的一盏指路明灯,大大推动了手机动画市场的发展。诸多国外动画公司以喜剧动画片获得了大多数动画人的亲昵。喜剧性成为推动手机动画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力量.所以喜剧性对手机动画的创意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元素。  相似文献   

4.
重温经典《阿甘正传》,我们发现了一种存在的喜剧性。阿甘由于其无瑕的原质性而以一种陌生的真实直接呈露于芸芸众生之中,从而具有了一种对世俗的遮蔽进行土崩瓦解般的去蔽的喜剧性。故事的叙述动作呈现出一种迷人的游戏性,在实现阿甘这个人物形象的历史性超越时表现出了一种"同在"的喜庆色彩。这种喜剧是一种超越人生悲剧后的喜剧精神。  相似文献   

5.
重温经典《阿甘正传》,我们发现了一种存在的喜剧性。阿甘由于其无瑕的原质性而以一种陌生的真实直接呈露于芸芸众生之中,从而具有了一种对世俗的遮蔽进行土崩瓦解般的去蔽的喜剧性。故事的叙述动作呈现出一种迷人的游戏性,在实现阿甘这个人物形象的历史性超越时表现出了一种"同在"的喜庆色彩。这种喜剧是一种超越人生悲剧后的喜剧精神。  相似文献   

6.
把握喜剧性矛盾的特殊性是喜剧研究的关键所在。本通过对六大喜剧理论模式所论及的喜剧性矛盾的分析,阐释每一种理论模式的特点与局限,由此探寻喜剧性研究的理论基点。喜剧性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的矛盾碰撞而形成的多元结构,喜剧性矛盾的构成不是单一的,客体对象本身、客体与客体、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多重矛盾撑起了喜剧性的骨架;社会性和主体性因素的任何变异,都会影响到喜剧性的审美效应;多重矛盾的互动和多种因素的变异,必须纳入特定的游戏规则,才能产生现实的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7.
先知书是《圣经》中重要的神学经卷,其中以《约拿书》最具特色。其文本虽被赋予了庄严神圣的主题,却披上了喜剧性色彩的外衣,这与其它先知书的写作风格迥然不同。本文即从喜剧性人物,喜剧性情节和喜剧性语言三个方面对其喜剧特征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喜剧性语言的研究通常作为文学或者戏剧美学的一个附庸和补充,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很少。莎士比亚是世界公认的喜剧大师,在喜剧创作中进行了丰富的喜剧性语言实践,其喜剧性语言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一些学者对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整体语言做了研究,如"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多样性"[1]等,但是都没有对莎士比亚的某一剧本进行详尽的语言特征分析,尤其没有对喜剧性语言进行分析。《无事自扰》是莎士比亚四部喜剧中十分成熟的作品,它的喜剧氛围直到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令人为之捧腹。从双关语、夸张、反语、反复以及排比等修辞手段对剧本中的喜剧性语言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莎士比亚运用丰富的语言形式构建的喜剧性。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以精练和个性化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平常人的生活悲剧,同时又加入了不少喜剧性元素,悲剧和喜剧在孔乙己身上融为一体,泪和笑在作品中同时存在。因为描写的是平常生活中的普通人,所以它又能够引人深思。如果说喜剧元素强化了悲剧的深度,那么平常性和喜剧性则使《孔乙己》表现出了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喜剧情景构成的不谐调性入手, 比较考察了传统喜剧和现代喜剧的精神潜质与文化心理的异同, 认为主体的喜剧感生成过程中理性之“常”的缺失, 是现代喜剧区别于传统喜剧的精神分水岭。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非痛感这样一个重要概念,是为了纠正喜剧性研究领域中长期存在的单一正向度研究的弊端,建立起一个喜剧性研究的负向度研究方向,并在正、负向的综合思维下,重新对可笑性与喜剧性作界分,对滑稽、幽默、讽刺的本质特征作界定。  相似文献   

12.
在戏剧艺术这个大家庭里,喜剧作为悲剧最为亲密的兄弟,之所以能在戏剧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留住自己的观众,其中的奥秘就在于它所蕴藏的自由狂欢精神。喜剧艺术的这种自由狂欢精神是与生俱来的,它源于一种边缘状态中生命意识的爆喷。在这种爆喷中,充满了交替与变更的精神和死亡与新生的精神。自由狂欢精神对于喜剧氛围的营造、对于剧场中观众的影响和作品中喜剧性内涵的揭示以及对于剧中喜剧人物的塑造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戏剧艺术这个大家庭里,喜剧作为悲剧最为亲密的兄弟,之所以能在戏剧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留住自己的观众,其中的奥秘就在于它所蕴藏的自由狂欢精神。喜剧艺术的这种自由狂欢精神是与生俱来的,它源于一种边缘状态中生命意识的爆喷。在这种爆喷中,充满了交替与变更的精神和死亡与新生的精神。自由狂欢精神对于喜剧氛围的营造、对于剧场中观众的影响和作品中喜剧性内涵的揭示以及对于剧中喜剧人物的塑造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寻欢作乐"是人类创造节庆、建设多种娱乐场所单一而明确的动机,以笑为特征的喜剧性正是对这样一种动机的概括和观照。喜剧性的笑的基础在于审美主客体之间某种对应的不协调的激活,它与审美主体和客体都有联系。笑话的最大艺术魅力即是它的喜剧性。以大学校园笑话为摹本,根据喜剧形态将其分类,可以分析出笑话的喜剧性是如何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中的很多人物形象,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具有比较鲜明的喜剧性特征。这主要表现为以张飞、曹操等为代表的人物的喜剧性;二角或三角的喜剧性人物关系;以及用对比和白描的刻画手法来增添人物的喜剧性色彩。这些,使《三国演义》这部民族史诗著作,于悲剧意蕴之外,另具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是关汉卿的一部脍炙人口的旦本喜剧。文章的喜剧性因素通过矛盾性、突转性和无害性三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读者以畅快淋漓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7.
晓苏小说具有显而易见的喜剧性特征。其小说的喜剧性主要来自于作者诙谐的情节安排,幽默的叙述话语和带有反讽意味的人物命运设计。晓苏小说的喜剧性是他“有意思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荒诞喜剧是在20世纪走向成熟的一种新的喜剧类型,荒诞性、悲剧感、哲理化是其突出的三个特点.荒诞派戏剧是它在西方的代表,也是这一喜剧类型走向成熟的标志.中国当代的荒诞喜剧则显得相对贫弱.赵耀民是中国剧坛第一位自觉致力于荒诞喜剧的理论探讨和艺术实践的剧作家,他的荒诞喜剧创作独树一帜,开拓了中国当代喜剧创作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9.
论文分析了"喜剧性"在喜剧不同发展阶段所呈现出的不同特性,并且通过阐释莫里哀对前人的超越和对后人的启发来见证莫里哀的喜剧成就。  相似文献   

20.
喜剧精神就是以一种理性的旁观加调侃性的玩笑的态度来对待世间事物的精神。中国古代诗歌一般来说严肃性有馀而玩笑性不足,韩愈的诗却不是如此。他经常以游戏的心态来看待人间事物,所以他的诗富有喜剧精神。他的诗或纯属玩笑之作,或是玩笑性的嘲讽,或笑他人,或笑自己,即使正经之作也不时地插一些喜剧性的描写或玩笑性的句子,他的那些争奇斗险的作品其实也包含着玩笑性的成分。韩愈是一个同时具有征服意识和超脱意识的人,他的喜剧精神是由他的这种双重性格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