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告读者     
《新闻战线》2012,(9):107
由《新闻战线》与英国《华闻周刊》共同主办,剑桥大学商学院、彭布罗克学院协办的"新传播环境下媒体的转型与发展.2012中英媒体高峰论坛",拟于2012年9月26日~10月3日在英国剑桥大学举行。国内近40位媒体负责人参加论坛和交流观点。  相似文献   

2.
台湾媒体尤其是绿营媒体,在涉及大陆的报道及舆论导向方面,往往流露出刻意操作痕迹,显露了意识形态上的"污名化"倾向。这种"污名化"倾向其实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心理根源。本文试从传播学角度,剖析台湾"媒介污名"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内在基源和技术来源,探讨在岛内媒体形塑良好舆论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3.
《新闻战线》2012,(10):6-7
9月26日至10月3日,人民日报《新闻战线》杂志社和英国华闻周刊社联合主办,剑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贾吉商学院协办的2012中英媒体高峰论坛在剑桥大学成功举办,来自中国中央和地方的数十家媒体的近40名代表出席论坛。论坛期间,嘉宾们走访了"英国报纸的老家"舰队街,与英国第一大报泰晤士报的总编辑、执行总编辑、设计主编等报纸高层交流互动,与BBC、金融时报、路透社的资深媒体人以及牛津、剑桥大学的知名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4.
荣荣  王晴 《今传媒》2014,(8):10-11
麦克卢汉把媒介理解为"人的延伸",尼克·史蒂文森则认为"媒介在伸展社区界限的同时,使我们接触到了与我们素昧平生的人们的生活"。身处于媒介所营造的拟态环境中,人们生活的真实世界被虚拟化、符号化、奇观化。因此,本文以央视一套节目《舞出我人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媒体奇观理论对节目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以体现当下电视娱乐类真人秀节目的媒体奇观现象。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的5月11日是西方节日母亲节。在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网络平台上,很多年轻人在网络上向母亲表达爱意和敬意,绝大多数"妈妈"们并不能看到。母亲节期间的网络传情被普遍解读为"作秀",本文试从微博、微信的自媒体性质角度加以分析。"自媒体"概念源于美国著名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Dan Gillmor),他在2002年提出了博客为趋势的we media,即"个人媒体"或"自媒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最初以博客为代表的自媒体很快被真正将其特性发扬光大的微博、微信、朋友圈代替。一、自媒体的交互性特征,是"作秀"行为的前提交互性是自媒体的基本特征。自媒体是一种集信息制  相似文献   

6.
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但有些记者或媒体在报道时容易充当"裁判员"的角色,戴着有色眼镜或者带有感情色彩,导致报道有失偏颇甚至真实性受到冲击、舆论导向偏激。尤其是对"富二代"、"官二代"等社会特殊群体的报道,容易陷入标签新闻的误区,用抨击性或嘲讽性的标题吸引眼球,却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其后果严重的会煽动社会不满情绪,影响社会稳定。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根本上重视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记者和媒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增强新闻专业主义。  相似文献   

7.
最近,《媒体道德与伦理:案例教学》一书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展江、彭桂兵对本领域如何选编案例作了积极探索,并得出基本看法:像商学院那种每讲分析一个大案例的做法或许不适合媒体伦理课程的案例教学,媒体实践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在召唤案例群的呈现。作者强调,媒体伦理道德与媒体涉及的法律问题既有分殊又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交媒体的渗透,不经意地偶然接触新闻和被动学习知识成为常态。人们可能认为,即使不去主动寻找新闻,也可以在日常的社交媒体使用过程中保持消息灵通,间接地获得对时事政治和公共事务的了解,这被称为"新闻找到我"感知。本文关注"新闻找到我"感知与社交媒体知识效应的关系。采用配额分层抽样方法对中国网民在微博中的新闻使用和知识学习情况展开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微博新闻使用有显著的知识效应,但受到"新闻找到我"感知的潜在干扰,高"新闻找到我"感知通过阻碍人们在微博新闻使用中的政治兴趣获取,给政治知识学习带来了间接的负面影响。该结论提醒我们,培养公众主动关注和寻找新闻的动机和行为,仍然十分重要。本研究也为"新闻找到我"感知与知识的路径关系提供了补充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声屏世界》2012,(5):201
北大汇丰"唐·舒尔茨整合营销国际课程"融汇中西顶级名校智慧资源,此课程的开办也意味着世界顶级品牌营销课程正式落户北大,并将于7月初正式开课。课程周期为一年,在深圳北大汇丰商学院和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两地授课。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新兴媒体,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受众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在这种背景下,众包新闻应运而生,突破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本文以新华社"我在现场"为例,分析众包新闻的生产运作模式、面临的难题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遇见渐冻人     
2014年的8月,当你打开社交媒体,会有一种全世界都在浇水的感觉。一桶冰水从头浇下,拍下视频上传网络,同时点名三位好友接力挑战,不应战者需要向美国ALS公益协会捐出100美元。这项规则简单,旨在关注肌肉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渐冻患者的慈善活动风靡全球。2014年8月25日,天山网发起了冰桶挑战公益活动,现场,20余名年轻的天山网员工参与冰桶挑战,并向慈善团体"水滴"捐款3000元。呼吁更多新疆媒体  相似文献   

12.
曾雄 《新闻战线》2022,(3):67-70
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新阶段,传统广电媒体面临着从内容到平台、从机制到模式的全方位融合转型。长沙市广播电视台以城市大数据驱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打通城市服务与融媒体功能,集中建设运营“我的长沙”平台,推动媒体与大数据、城市和社会民生融合,深入探索实践城市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长沙模式”,持续加快从城市媒体到城市平台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大多数人认为,时政新闻栏目就是报道党委政府的重大活动及领导调研和会议新闻。然而,随着媒体融合的逐步深入和地方媒体竞争的加剧,时政新闻栏目需要在更大的平台上调动优势资源,实现新的突破,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阅读     
《新闻三昧》2015,(2):77-79
近日,2014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推荐活动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此次候选的100种图书是在30家媒体推荐、全国出版社自荐、市场发行数据检验、权威专家评审的基础上产生的,包括文化类、文学类、生活与科普类、少儿类。本期,本刊特别为读者分门别类介绍部分好书。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化面临传统不确定性与新型不确定性的叠加。主流媒体是"议程设置的筛选者""关键事实的核实者""授予地位的赋权者""失序重整的监督者""科学认知的解读者"和"社区生活的组织者",其引导受众从"想什么"到"怎么想",穿透秀我时代的数据雾霾并培育公民理性,从而为中国现代化增加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正> 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波特(M.E.Porter)是这样定义价值链的: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其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那么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生态链,即价值链。媒体的产业链则为:媒体所经营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所构成的一个生态链,即媒体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17.
王维炜  李耘 《今传媒》2013,(8):93-94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注重用各种娱乐方式使自己放松,各种媒体也意识到娱乐性栏目是最能盈利的形式之一,因此竞争也最为激烈。从综艺节目到今天的各种选秀节目,受众的口味变化之快令各媒体难以捉摸。有些媒体不惜使用低俗、甚至是残忍的表演来吸引受众。对于这些现象,研究者们提出应改变以收视率为唯一评判标准,丰富人文内涵,提高娱乐传播水平[1]。"限娱令"颁布之后各地仿效之风大大收敛,净化了荧屏。2012年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使观众眼前一亮,就在浙江卫视趁热打铁积极筹备第二季时,湖南卫视又推出了《我是歌手》,汪涵对黄绮珊说:"你把我们去年流失的观众又唱回来了"[2]。新一轮收视率的PK已经开始。本文是作者基于对以上两个节目的了解进行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孙月沐 《传媒》2014,(6):23-24
正媒体求新求变,革故鼎新,趋时应势,理所固然,这是新闻姓"新"的本质决定的。本身就搞媒体、就做新闻,如果对时兴的东西、流行的玩意、风尚一类的事物漠不关心,说轻了是迟钝,说重了则无疑是顽固保守、不通时变、坐以待毙的代名词。但如果一味地追风,皂白莫辩地人云亦云,照搬照抄照转,则显然又有违新变之旨,会落入食"新"不化、鹦鹉学舌的泥淖,害人害己。观近年媒体,察"流行"之表,真的有不少难免此讥。更有甚者,有些业者已坠入此渊而洋然不觉也。  相似文献   

19.
2005年以来,在全国纸媒广告"寒冬"来临的大环境下,媒体间的经营竞争各显其能,争夺激烈。在广告收益的浴血"肉搏"中,省会郑州报业间的广告市场俨然成为一片"红海",市级党报跻身其中,虽然也略有分羹,但显然不是这片红海市场中的主胜者和大成者。  相似文献   

20.
袁玲  余人 《出版广角》2014,(15):19-21
正西方"三次售卖理论"认为:媒体第一次售卖的产品为有价值的内容信息,在获得读者购买内容费用的同时,也获得特定读者群的注意力;第二次售卖的是读者群的注意力,获得广告收益;第三次售卖的是媒体自身的无形资产——品牌,通过品牌影响力取得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