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博士学位论文隐名评审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学位论文实名评审所产生弊端的基础上,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提出了博士学位论文隐名评审制度和论文评价指标及量化标准,经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提出了隐名评审制度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现有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制度的不足,结合实际工作阐述了对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办法的改进与实践。实践证明,对硕士学位论文隐名外送评阅制度,能有效地消除公开评阅的一些弊端,促进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保证硕士学位授予质量。  相似文献   

3.
谈博士学位论文评审方式改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分析现行博士学位论文评审方式的基础上,结合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隐名评审的实践,从分析和总结隐名评审的形式、程序等入手,对如何科学、合理、公正地进行博士学位论文评审进行了探讨,指出:只有建立严格的学术规范、普遍公认的博士学位论文标准并促使博士生指导教师严把质量关,才能确保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关于博士学位论文评审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博士论文的双向隐名复审结果和相同论文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的同行专家评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不同的评审方式对学位论文评价的影响,对如何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评审质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在现行博士学位论文评阅制度下,博士论文双盲评阅主要面临两类风险:一类是将合格的论文评审为不合格论文,另一类是将不合格论文评审为通过。基于专家评阅水平和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水平,建立了博士论文双盲评阅风险与评阅专家数量、评阅通过规则之间的关系模型。最后,通过运用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了不同假设情况下两类风险水平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山东大学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方式进行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2005年2月起,山东大学对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阅方式进行重大改革,对博士学位论文全部实行校外专家匿名评审,对硕士学位论文按5%-10%的比例抽查进行校外专家匿名评审。学校要求,博士、硕士学位申请人在预计答辩前7周将论文提交至各自培养单位,由各培养单位对申请人的学位论文进行审查后,将拟答辩人员名单及数据报研究生院。研究生院通过校外专家库随机产生学位论文匿名评阅专家  相似文献   

7.
学术创新,是评价博士学位论文最为重要的标准之一,为探讨这一问题,文章对近五年来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学位论文专家评审所累积的评阅数据进行了汇总整理,并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希望能够为进一步的比较研究和讨论提供一些资料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学位论文是评价学位申请人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获得相应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在以传统学科分类为基础的单一学科组织模式下,学科交叉学位论文在评审中面临学科知识体系认知差异和评审准则解释差异的挑战。借鉴刻板印象心理学理论,在现有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的基础上,通过交叉送审,采用自评表和评审表信息交互策略,搭建评阅专家与论文作者之间的隐性沟通桥梁,协调二者在论文评审中的潜在冲突,以体现评审过程的多元化和适应性,实现学科交叉博士学位论文的科学评审。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学位条例规定,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组织评审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达一总的要求,才能保证学位授予质量。根据我院学位论文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对学位论文评审工作进行了改革。现将我们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介绍如下。一、学位论文评审中的几个问题学位论文通常是在指导教师审查后聘请同行专家评阅并写出学术评语,然后由答辩委员会进行较全面的审查,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就是否授予学位进行表决。经过几年的实践,在掌握学术论文的水平方面,各学科、专业都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以前答辩委员会进行表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论文质量的优劣反映了培养质量的高低。因此,如何客观高效地评阅学位论文,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而学位论文网络评阅系统,不仅实现了学位论文的网上评阅,同时集成了对论文评阅流程的监控和评阅结果的评估。导师和评阅人依据评估结果,调整指导研究生方法和论文评审标准,实现自我管理;管理部门根据需要,向有关人员不同程度地公开评估结果,实现管理向服务转变;同时,评估结果还可为研究生培养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