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蚂蚁是社群性昆虫,一群蚂蚁上千至万,其中的蚁后、雄蚁(是少数),它们是由庞大的工蚁队伍来喂养。工蚁中还有兵蚁。蚂蚁群体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它们在频繁活动中是要互相通讯——传递信息的。那么蚂蚁是怎样通讯——传递信息的呢?我们可按下面所述的实验来进行观察探究。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发现,在成群的蚂蚁中,大部分蚂蚁都争先恐后地寻找食物、搬运食物,可以说是相当勤劳。但有少数蚂蚁则什么活也不干。它们,被科学家称之为懒蚂蚁。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观察时发现,在成群的蚂蚁中,大部分蚂蚁都争先恐后地寻找食物、搬运食物,可以说是相当勤劳。但有少数蚂蚁则什么活儿也不干。它们,被科学家称之为懒蚂蚁。为了深入研究这些懒蚂蚁在蚁群中如何生存,科学家做了下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发现,在成群的蚂蚁中,大部分蚂蚁都争先恐后地寻找食物、搬运食物,可以说是相当勤劳。但有少数蚂蚁则什么活也不干。它们,被科学家称之为懒蚂蚁。为了深入研究这些懒蚂蚁在蚁群中如何生存,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他们在这些懒蚂蚁身上都做上了标记,然后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并  相似文献   

5.
蚂蚁     
宏业  费嘉 《启蒙(3-7岁)》2011,(10):20-21
蚂蚁是生活中最常见、数量最多的昆虫,也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动物,它们在地球上生活一亿多年了。蚂蚁的个头儿相差很大,大的超过花生米,小的只有芝麻般大小。从身体的颜色来看,有红、黑、褐、黄等多种颜色的蚂蚁,少数蚂蚁还有金属光泽。  相似文献   

6.
蚂蚁是社群性昆虫,一群蚂蚁上千至万,其中的蚁后、雄蚁(是少数),它们是由庞大的工蚁队伍来喂养.工蚁中还有兵蚁.蚂蚁群体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它们在频繁活动中是要互相通讯--传递信息的.那么蚂蚁是怎样通讯--传递信息的呢?我们可按下面所述的实验来进行观察探究.  相似文献   

7.
华惠伦 《科技文萃》2005,(3):146-150
早在1亿年前,地球上已经出现了蚂蚁,它们和恐龙生活在同一个时期.然而,硕大无朋的恐龙灭绝了,小小的蚂蚁却一直繁衍至今.蚂蚁不仅出现得早,而且种类多,目前已发现11000多种蚂蚁.科学家推测,全世界蚂蚁的种数应该在15000种左右,还有近400种未被发现.此外,蚂蚁无处不在,除了永远冰封的南极和北极、极寒的山顶以及少数几个岛屿之外,世界各大陆上都有蚂蚁的踪迹.  相似文献   

8.
智慧实验     
《中学生电脑》2007,(2):44-44
懒蚂蚁效应日本北海道大学进化生物研究小组对三个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的活动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寻找、搬运食物争先恐后,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不干活,人们把它们叫做“懒蚂蚁”。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蚂蚁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却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绝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奋,忙忙碌碌,但它们却离不开小部分的“懒蚂蚁”,这是为什么?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  相似文献   

9.
蚂蚁一家     
时间:2007年6月 地点:森林里一个七色蘑菇里 人物:蚂蚁妈妈 蚂蚁爸爸 蚂蚁儿子 布景:七色蘑菇是蚂蚁的家,里面装修得很漂亮。摆放着红色沙发、茶几、电视、衣柜、床、锅碗瓢盆……蚂蚁妈妈正在绣图,蚂蚁儿子很好奇。  相似文献   

10.
人类进入了新世纪,我们蚂蚁也进入了新世纪。你知道吗?为了加强交流,共同进步,现在的蚂蚁见面都说英语。在我们的蚂蚁学校里,当然有蚂蚁老师,还有外教,有英国的、美国的,还有俄国的蚂蚁外教,这些国家的蚂蚁都是坐小型飞机来到中国的蚂蚁学校教外语的,而且它们的工钱不是钱而是食物。在上学的时候,蚂蚁学生们都穿着蚂蚁学校统一定做的校服,每人都有好几十套。现在你肯定在想蚂蚁学生的生活这么好,那它们的经济条件也非常好吧。那当然因为它们所谓的“钱”就是人类掉的馍屑,人们经常掉馍屑,蚂蚁的生活理所当然的好啦。蚂蚁的高…  相似文献   

11.
阿根廷蚂蚁,最早只生活在南美洲,这种黑色蚂蚁虽然身长只有3毫米,却是蚂蚁中攻击性最强的。而阿根廷蚂蚁具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们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一般来说,不同蚁穴之间的蚂蚁常常要为争食物和领地发生战争,但不同蚁穴的阿根廷蚂蚁却可以结成“合作群体”,他们在相遇时从不打架,而是合并、合作,汇聚成更大的群体。  相似文献   

12.
说起蚂蚁,谁都不陌生,蚂蚁是一种有着渺小身躯的生灵,在自然界简直微不足道,人们常常把“踩死一只蚂蚁”用来比喻事情的简单,蚂蚁甚至令人深恶痛绝,谈蚁色变,因为见过蚂蚁噬骨的惨不忍睹,因为有过“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惨痛教训。但是,我更愿意谈谈蚂蚁积极的一面,尤其是对作为中学班主任的我来说,它给了我许多有益的启示,我觉得,如果我们班级里的每名同学都有和蚂蚁一样的精神,那么,我们的班级将是一个十分优秀的班集体。因此,我经常用“蚂蚁精神”教育学生,力图创建一个“蚂蚁型”班级。  相似文献   

13.
蚂蚁家TM透明容器中填充了彩色的透明“土壤”,玩家可以通过这个透明容器观察到蚂蚁在其中的各种生活形态。他们不吵不闹,不需要您特别的照顾。在将蚂蚁放入蚂蚁家中时,玩家会观察到蚂蚁从对陌生环境的慌乱,通过互相用触角交谈、分工、开始挖掘巢穴直到最终安家乐业的整个生活过程。  相似文献   

14.
怎样捉到蚂蚁?在学生对蚂蚁的观察活动中,怎样将单个蚂蚁从一个观察地点比较方便地移到另一个观察地点,而又不伤害蚂蚁?经过多次尝试,我想到了一种快速捉住蚂蚁而又不会伤害蚂蚁的办法——轻粘法。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15.
暑假里的一天,我在家闲得无聊,便跑到院子里去玩,发现一队蚂蚁在搬运东西,有的东西较大,几个蚂蚁就齐心协力一起搬。我看得入了迷,连妈妈喊我吃晚饭了我还不愿离开。后来我找了一只盒子,捉了几只蚂蚁装进去带回家玩。到家后我把装蚂蚁的盒子放到桌上,吃饭、看电视、洗澡、睡觉,把蚂蚁的事给忘了。  相似文献   

16.
小学自然学科的内容大多是学生常见的、感兴趣的、渴望了解的知识,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善于挖掘教材,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和材料,让学生经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使他们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既强能力又练本领,学会科学探究。在教学《蚂蚁》一课时,我巧妙设计,有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1让学生在捉蚂蚁中发现教学本课前,我布置学生利用课下观察蚂蚁的活动情况,并通过观察蚂蚁来探索蚂蚁生活的秘密。捉一些蚂蚁留作课上观察用,但我并没有告诉学生捉蚂蚁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我有幸聆听了《蚂蚁》一课,印象特别深刻,有意或无意间都会想起这节课。这节课基本上由两部分组成:一、学生想办法把棕色瓶中的蚂蚁取出来;二、学生观察、描述蚂蚁的形态,教师在黑板上画蚂蚁简图。  相似文献   

18.
在南美洲亚马孙热带雨林里,横行着一种十分可怕的蚂蚁,因为它们常以“娘子军队”的形式出没于雨林而被称做“进军蚁”,它们体长大约只有半厘米长,眼睛很小,绝大多数尾部为红色,腰部头部呈黑色,也有少数除了上颚及六肢为黑色外,全身都呈红色,这种红色从视觉来看好像有警告,不要轻易向它靠近的意思。  相似文献   

19.
刘谨 《吉林教育》2006,(11):1-1
昆虫学上有一个“懒蚂蚁”现象。生物学家经过观察发现,在蚂蚁王国里有一种很不公平的现象,就是在每个辛勤忙碌的蚂蚁群落中,总有那么几个从不干活的蚂蚁。别的蚂蚁在忙碌着,它们则无所事事。但生物学家发现:如果蚂蚁群找不到新的食物时,那些“懒”蚂蚁就站了出来,很有自信地说:“跟我走!”至此,生物学家终于明白了,所谓懒蚂蚁,它们并非剥削者和寄生虫.而是专司组织、思考和指挥。它们的存在保证了蚁群的生存与发展。其实.这个现象与我们校长进行学校管理是相通的。特别是在知识分子集中的学校,尤其需要“懒”来管理 。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蚂蚁世界里,总有一定数量的“懒蚂蚁”无所事事,四处闲逛。难道蚂蚁中也存在着剥削阶级?他们试着将这些蚂蚁剔除,忽然发现整个蚁群的运转效率大大降低,过一段时间,蚁群又自然分化出同等比例的懒蚂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