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宋斌 《辽宁教育》2011,(7):59-59
尊重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和前提。作为班主任而言,“尊重”是什么?是学生生病时的一丝牵挂,是学生外出时的几许叮咛,是学生迷茫时的一盏明灯;  相似文献   

2.
1.严肃认真地尊重学生.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维的人,他们有独立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人格,就等于尊重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才能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实现教育过程的默契配合和最优化,才能消除学生紧张、畏惧的心理,激发其创造的潜力,提高其知识的领悟能力.……  相似文献   

3.
1.严肃认真地尊重学生。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维的人,他们有独立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人格,就等于尊重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才能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实现教育过程的默契配合和最优化,才能消除学生紧张、畏惧的心理,激发其创造的潜力,提高其知识的领悟能力。  相似文献   

4.
1999年,"以培育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为己任的淮安外国语学校,在伟人故乡诞生了。十年的砥砺与发展,学校领风气之先,以矫健的步伐行走在教育改革的大道上。成功的舞台,缘于教育的尊重学校十分注重学生生活自律、管理自主、人  相似文献   

5.
阅读无锡市东土夅实验学蠽炝樾3さ墓芾砭?叙事,一种人性的感动油然而生。在这里,我们更多看到的是,摈弃了以往太多"他治"色彩之后体现尊重人的生命价值的"自治"色彩。这种"自治"色彩缘于对作为学校重要主体的教师、学生"自我"的唤醒,并集中突显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广西教育》2006,(1B):19-19
吴晓林在《教师博览》2005年第10期上撰文认为.“师道”.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道之“尊”.一是尊重学生.二是尊重家长,三是尊最自已。所谓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教育过程中.如果不把学生当作一个有独立人格尊严、有为人权利的人来看待.而是损害或践踏他们为人的尊严和权利,就会对学生人的发展和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7.
阅读无锡市东土夅实验学蠽炝樾3さ墓芾砭?叙事,一种人性的感动油然而生。在这里,我们更多看到的是,摈弃了以往太多他治色彩之后体现尊重人的生命价值的自治色彩。这种自治色彩缘于对作为学校重要主体的教师、学生自我的唤醒,并集中突显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突显在朱校长所概括的管理思想的三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兴趣,需要充满爱的教育,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师生之间应用民主原则,主要是平等相待,心理相容,保证权益。师生要共同构成教学主体,自觉实现教学教育过程默契配合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9.
一、注重情感交流,是识字教学的切入点情感是一个人投身于某事的态度趋向。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其积极情绪,与教师形成情感上的默契,才能形成较强的学习动力。所以说注重情感交流是提高识字质量的切入口。那么如何在识字教学中,发挥这种情感因素呢?  相似文献   

10.
曹阳 《西藏教育》2014,(9):57-58
<正>一、爱学生,必须做到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美国著名作家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要不伤害学生的人格,不伤害学生做人的尊严。尊重学生,这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获得尊重,是人生存的"五种需要"中的高层需要。我们都是生长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幸福阳光下的公民,班主任与学生不在乎就是年龄和某一单方面知识的差别,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班主任一定要做到尊重学生的自尊和人格,决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加于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就要充分理解班级每一位  相似文献   

11.
这个话题的提起缘于观看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一次探讨教师应如何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  相似文献   

12.
我们要在校园内创建的文化是具有尊重特征的学校文化,尊重文化、尊重规律、尊重人、尊重学生自身文化的创造。尊重学生自身文化创造的立足点在于我们的教育是培养学生,还是培养人,如果是培养某种类型的学生,培养对象是被动的;如果是培养人,培养对象就是主动的。  相似文献   

13.
秦戈 《学周刊C版》2014,(1):199-199
正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为人粗鲁意味着忘记了自己的尊严。"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我们尊重别人的同时也会获得别人的尊重。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如此。教师只有尊重理解学生,学生才能尊重信任教师,才能对教师无话不说,甚至把埋藏在自己心底的秘密告诉教师,这样师生之间就架起了友谊的桥梁,教学工作也得心应手,效果好。所以说,尊重、理解、信任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4.
倾听是一种美德。人与人之间需要倾听。善于倾听的夫妻是和睦的。有倾听才有尊重,有尊重才有理解,有理解才会创造出一个美满的家庭。倾听于下班回家的丈夫,是妻子开门时一个甜甜的微笑,是  相似文献   

15.
尊重学生是教育的基本宗旨,也是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必要保证。人格的尊重是尊重学生的首要问题。人格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在社会中获得的气质、能力、性格等特征的总和。它有心理学上的个性差异,又是人的社会性的外在表现。是作为个体的人与社会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  相似文献   

16.
和谐的社会是由和谐的人组成的,和谐的班级就是由一群和谐的学生组成的。活泼、天真的学生、可敬的家长、默契的老师等和谐的人组成了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和谐班级,能够促进班风、学风的形成;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舒展,精神上得到惬意;能够健全学生人格,使他们健康成长。那么,怎样来构建和谐班级呢?  相似文献   

17.
尊重和满足人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原理。思想政治工作中一定要做到关心人、理解人和尊重人。关心人,就是要针对物质生活的基本需要,注意解决人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理解人,就是针对精神的需要,解决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信仰问题;尊重人,就是针对人的人格需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一定要尊重人、尊重人格。这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们开始比较多地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课堂教学中也强调对学生的适从,特别是注意学生的生动活泼,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这是好事。但教学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教师也应该得到尊重——除了行为礼貌、生活待遇、人格地位外,这种尊重也应该体现在对教师自主教学风格的发挥上。  相似文献   

19.
<正>人与人的关系,存在着一种奇妙的定位。这种定位一旦形成,会使两个人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默契。这种定位,诚如我们的左手和右手。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配合能比左手与右手的配合更默契。当我们把教师和学生看作两个个体的时候,两个人的配合要达成默契是有难度的;而如果我们把教师和学生看作一个个体的两个部分,要达成默契就只是时间问题了。所以,作为教师,请告  相似文献   

20.
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共性"。如何构建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