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区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城市统筹发展理念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强调从统筹、均衡的理念着手,推进城区学校的均衡发展,实现区域教育均衡,促进城市和谐有序发展。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涵盖区域间、学校间、城乡间资源配置失衡等方面。由于城区区位、资源等因素制约,城区教育均衡发展的形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城乡基础教育发展非均衡化主要表现为过程非均衡和结果非均衡,产生非均衡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城乡二元制度、教育投入、资源配置及教育法规政策不完善等。解决河南省城乡基础教育发展非均衡的问题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力度、加强资源共享,建立区域间和区域内城乡学校之间联合互动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校长教师流动机制,坚持依法施教。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性指导思想.当前,教育资源供给短缺和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是造成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两个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制、加强薄弱学校的改造、实施区域内教育资源共享等措施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物力资源配置使用不合理是阻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绊脚石。城乡义务教育物力资源配置使用不均衡问题主要表现在生均固定资产、校舍建筑结构、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等方面。其主要原因有政府投入不合理、配置比例不均衡、学校管理者思想滞后、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物力资源均衡的策略包括政府要高度重视、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强校际合作、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学校与社区合作。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物力资源配置使用不合理是阻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绊脚石。城乡义务教育物力资源配置使用不均衡问题主要表现在生均固定资产、校舍建筑结构、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等方面。其主要原因有政府投入不合理、配置比例不均衡、学校管理者思想滞后、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物力资源均衡的策略包括政府要高度重视、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强校际合作、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学校与社区合作。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而教师资源是所有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因此,教师资源配置既是基础教育均衡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内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内容。学校教师资源配置要有利于各年级教师资源配置的均衡化。我校推行的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循环制”,包括“大循环”和“小循环”。所谓“大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师资的均衡发展对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师资呈现非均衡发展的状态。通过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基础教育师资非均衡发展的过程,可以让我们了解造成今天基础教育师资不均衡现状的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解决师资非均衡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管理》2008,(2):18-19
近年来,在青羊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学校硬件资源的非均衡状态已经得到根本改变,教师资源配置的欠合理成为我区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典型特征。如果说教师的无序流动是导致教师资源配置欠合理的重要原因,那么政策与制度的因素则是决定教师资源配置是否均衡的根本原因。基于此,我们重点从政策、制度层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本质要求。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保障了公民的人权,是由现阶段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决定的。但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呈非均衡发展。为此,应从政府方面、学校方面、学生方面着手,采取措施,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本质要求.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保障了公民的人权,是由现阶段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决定的.但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呈非均衡发展.为此,应从政府方面、学校方面、学生方面着手,采取措施,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现状、成因、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二元的经济结构,"农村化"、"分级管理"、"多渠道筹措经费…等教育理念的偏失和政策的偏误,导致了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以现代公平理念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均衡发展政策理念,改革基础教育财政体制、实行完全政府办学,加强教育支付转移、加大对基础教育投资,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是逐步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徐海茹 《文教资料》2007,(15):140-142
本文首先指出了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表现:区域间、城乡间和学校间的非均衡发展,并进一步分析非均衡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澄清了均衡发展的涵义,继而提出如何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由浙江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熊才平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性均衡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项目编号:70503023),主要研究信息时代教育对社会贫富差距的影响、“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财政投入体制、区域范围内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城乡学校高度共享,以及在区域范围内以信息技术实现教师资源配置的城乡一体化等问题。同一地区内,城、乡学校之间,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教育信息资源配置差距显著。显然,传统的各个学校耗费巨资组建自己的图书馆的做法,是不能实现不同学校之间基础教育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城乡基础教育的师资非均衡现象愈来愈突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策略莫过于教育的信息化,只有教育的信息化才能有效地解决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师资不均衡现象。因此,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教育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软硬件建设必须加大建设力度,从而保障基础教育在师资方面的均衡发展,为整个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科学的运行策略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提法,是指在地区与地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逐步缩小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方面的差距,实现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平衡发展,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由于历史的、制度的、政策的、尤其是经济等种种因素的作用,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呈现多种形态,其消极影响广泛而深刻。本文试图对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诸种形态加以描述,并对导致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加以简要分析,以期引起有关当局的重视和改进。  相似文献   

16.
实证研究发现,现阶段学校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配置城乡差距巨大,主要表现在校园网络建设、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建设和《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情况等方面。提出以县为中心,集中资金建设大型数字化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库,本地区各级基础教育学校不再单独组建校本教育信息资源库,直接共享县中心教育信息资源库的所有资源,实现基础教育信息资源配置的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采用中国六个省所有县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层面数据,全面评估了"新机制"政策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财政资源均衡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改革虽没有改变义务教育阶段城乡间学校教育财政资源非均衡配置的现状,但在缩小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财政资源配置差距方面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新机制"政策需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以及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资金转移支付力度,同时强化对地方政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问责,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财政资源均衡配置,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城乡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虽然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得到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1)在教育机会方面,农村小学、初中阶段的辍学现象比较严重;由于学习费用的高涨和高级中学稀少而造成高中阶段的受教育机会的短缺,高中阶段教育机会的城乡差别明显大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差别。(2)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城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综合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以广州市荔湾区、从化区中小学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为对象,开展城区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向外围薄弱学校辐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辐射的相关政策规划还不完善;资源配置不均衡,缺乏人才流动相关政策;辐射过程中农村地域特色被忽视;没有充分发挥技术在资源辐射中的优势。针对现状,围绕统筹规划,优化顶层设计;创新人才流动机制,盘活教师资源;创建特色帮扶,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借助互联网,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四个方面提出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向外围薄弱学校辐射的发展路径,为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辐射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0.
学龄人口的变动对教育均衡会产生巨大影响。人口波峰和波谷变化,使得基础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学龄人口纵向波动明显,教育资源配置紧缺和剩余并存;同时,城镇化和学校布局调整使得学龄人口在区域间的横向变动很大,进而对城乡教育均衡、区域教育均衡和校际教育均衡产生影响。今后有必要根据人口变动情况,加强教育资源配置预测,调整基础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资源配置,使其结构合理;建立城乡共同体,探索区域均衡发展的强弱互助形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