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曹小平 《青年记者》2003,(12):26-26
《新闻战线》2003年笫7期刊登了一幅漫画《采访记》,说的是记者在采访中给被采访者提供“台词”,被采访者亦将记者的“台词”照本宣科。读过漫画,感触很多。漫画点出了我们某些记者采访中的一个通病:引导被采访者按记  相似文献   

2.
《半夜鸡叫》的故事出自一本叫做《高玉宝》的自传体中篇小说.自1950年代起,通过强大的文宣机器的推动,《高玉宝》的故事已经在中国当代文艺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要读书""半夜鸡叫"诸章节,已经成为革命文学的经典段落,并被收入当时的中小学语文课本.1964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改编拍摄木偶剧《半夜鸡叫》,使得这部作品在几代中国青少年中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是文宣部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3.
8月15日,记者约好在三联书店二楼咖啡厅采访沈昌文先生,没想到巧遇丁聪夫妇。丁聪先生是在老伴的陪伴下到编辑部拿稿的。很难想象,一位年届九旬、重病缠身的老画家,现在还在给一本杂志画版式。32开配一副图的封面,简洁的版式,还有每期必有的一两副漫画,读书的标准像25年不变,就是因为有了这“从一而终”的丁聪。为读书作画是丁聪生活里一桩顶顶重要的事。他盯稿子盯得很紧,稿若没按时来,就急得亲自到编辑部去取。这位抗战时就开始漫画创作、并曾在香港创办《良友》杂志的老画家说,他真的“欢喜这份工作”。不变的丁聪经历了《读书》的好几茬…  相似文献   

4.
曾从事多年新闻报道工作的我,不外前有机会回到了“娘家”一《淮阴日报》社。在一位副总编的办公桌上,我偶见他的两张崭新名片:一张是“记者××”,另一张是“副总编辑××”。同是一个人,为何备两种名片?在与主人的交谈  相似文献   

5.
幽默推理     
漫画是一种幽默艺术。漫画若无幽默便失去趣味。幽默推理是漫画创作的一个手段。我们通常所说的推理,按《辞海》的解释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向提溜出未知判断(结论)的思维方式。”而幽默推理则是在推理过程中按事物原有的逻辑演绎出不协调,从而产生意外的幽默效果。我有一些漫画就是运用幽默推理的方法创作的,如《知识转移》(见图一)。我们都知道,读书可以丰富人的头脑,增长知识。那么按照这个逻辑去推理:知识是写在书本上的,读后书变小了,人的脑袋必然变大,这不是书上的知识转移到脑袋里去了吗?这就是幽默推理。为什么这…  相似文献   

6.
提起《半夜鸡叫》及其作者高玉宝,相信读者不会陌生。当年,文盲战士高玉宝边打仗边"画书",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先例--书名、主人公、作者三者同名。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国内有7种少数民族文字版本,国外有近20种文字版本。仅汉文版累计印数就多达450余万册。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冬日的下午,出于对第三届全国漫画金猴奖得主崔玉滨先生作品的仰慕,笔者终于有机会采访他并听他谈起了这次获奖作品《内部表决》(见图)的创作过程。记者:崔先生,您的漫画作品《内部表决》在全国漫画大赛上取得了好  相似文献   

8.
明红 《湖北档案》2005,(1):71-71
提起《半夜鸡叫》及其作高玉宝,相信读不会陌生。当年,盲战士高玉宝边打仗边“画书”,创造了中国学史上一个先例一一书名、主人公、作三同名。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国内有7种少数民族字版本,国外有近20种字版本。仅汉版累计印数就多达450余万册。  相似文献   

9.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09,(15):7-7
警惕承认漫画色情化《文汇读书周报》发表读者丁运时的评论说:成人漫画对于读者而言早已不是陌生的事物,起初是海外成人漫画登陆抢滩内地的图书市场,紧接着本土  相似文献   

10.
<正>上海市档案馆馆藏历史期刊中刊登了大量漫画作品,其人物形象立体直观,针砭时弊,为百姓所喜闻乐见。以创作牛鼻子形象著称的黄尧便是其中之一。馆藏期刊中黄尧的漫画集中在1934年—1937年,主要刊登在《时代漫画》,其次是《漫画界》和《礼拜六》。黄尧(1917年-1987年),上海人,知名学者,对中国历史、文学、哲学和艺术均有很高造诣。同时黄尧也是广受欢迎的漫画家,1934年黄尧在《新闻报》担任记者时,创作了著名的漫画人物牛鼻子。之后,连续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漫画作品和漫画人物。除了漫画以外,黄尧还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与写作》2007,(9):I0001-I0001
江有生,原名江文著,1921年生于日本横滨,原籍广东中山下栅(今属珠海).1942年参加新四军,历任一旅战地服务团漫画木刻组组长、《苏中画报》主编、第三野战军文工团美术股长、《华东画报》记者、江苏《新华日报》编委,美术摄影组长、《漫画》杂志编辑部副主任、《讽刺与幽默》编委.出版有《江有生漫画》,《江有生漫画选》等.  相似文献   

12.
10年前,河南日报上几乎没有什么漫画,当地也没听说有什么漫画人才。漫画事业在河南可谓是一片空白,远远落在许多兄弟省的后面。1982年,我在《新闻战线》上指出了这点,结果引起了河南日报编委会的重视。他们在新闻界、漫画界人士的点触下,奋起直追,辛勤耕耘,终于取得了可喜成绩。河南日报上漫画大增,漫画专版问世,全省漫画作者队伍迅速组织起来,有关的学术活动相继展开。1985年,河南日报创办了全国当时第一本漫画杂志——《漫画月刊》。1989年,《漫画月刊》又和郑州太学联合创办了全国第一个漫画大专班……10年后,河南为漫画事业开辟了一块丰腴沃土,出现了一批漫画家,培育了一批漫画作者,提供了一批质量可观的作品,为漫画艺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而今,《漫画月刊》又将在北京举行一次漫画展览,展出该刊7年来所  相似文献   

13.
10年前,河南日报上几乎没有什么漫画,当地也没听说有什么漫画人才。漫画事业在河南可谓是一片空白,远远落在许多兄弟省的后面。1982年,我在《新闻战线》上指出了这点,结果引起了河南日报编委会的重视。他们在新闻界、漫画界人士的点触下,奋起直追,辛勤耕耘,终于取得了可喜成绩。河南日报上漫画大增,漫画专版问世,全省漫画作者队伍迅速组织起来,有关的学术活动相继展开。1985年,河南日报创办了全国当时第一本漫画杂志——《漫画月刊》。1989年,《漫画月刊》又和郑州大学联合创办了全国第一个漫画大专班……10年后,河南为漫画事业开辟了一块丰腴沃土,出现了一批漫画家,培育了一批漫画作者,提供了一批质量可观的作品,为漫画艺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而今,《漫画月刊》又将在北京举行一次漫画展览,展出该刊7年来所  相似文献   

14.
50年代初期,一本名为《高玉宝》的自传体小说,曾引起轰动。虽然距今已有几十年了,高玉宝还依然十分清楚地记得那个黄昏,他第一次提笔写《高玉宝》时的情景。那天他当军邮员送信回来,忐忑不安地第一次拿起了笔,说不清为什么,手竟微微有些颤抖。由于读的书很少,他不但连写小说的格式都不知道,斗大的字也不识一筐.但高玉宝也有高玉宝的办法,在大连做童工时,从郝先生那里听来的评书给了他很大的启迪。正是这些听来的评书,对他的写作给予了相当大的帮助。他按照评书的格式,以四句诗开篇,接下来以“话说……”开始,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尾。  相似文献   

15.
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西方哲理漫画》古代卷己全部出齐,堆起来有一大摞,她的文字作者就是与我对面而坐的王玉北。《西方哲理漫画》是一摞好书,值得一读;王玉北是一个好人,更值得一“读”。一《西方哲理漫画》以文字和漫画相结合的形  相似文献   

16.
《读书》杂志是三联书店的名牌杂志。近一段时间,一场围绕《读书》的“批判风暴”在报纸和网站上沸沸扬扬。作为一度被称为“中国知识界最重要的阵地”,“检验中国思想解放的重要尺度”的知识分子杂志,这场争论显得意味深长。批评矛头对准了《读书》近几年的风格变化,以及“长江读书奖”的评选结果。来势之凶猛,使业外人士如坠云雾。为此,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读书》各方当事人,请他们谈谈对“读书事件”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时事漫画是以新闻事实为内容,借助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一种漫画,它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新闻文体。1903年,上海《俄事警闻》发表了一幅新闻漫画《时局图》,这是我国最早的报刊时事漫画。1985年,《羊城晚报》率先在国内报纸上开设新闻漫画专栏至今。而在国外,时事漫画  相似文献   

18.
记者是种匆忙的职业。过去,新闻界把采访叫做“跑新闻”。一个“跑”字活现了忙的程度。因此,读书,特别是系绕地读书常常是和记者无缘的。不仅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如此,即使天才如马克斯、恩格斯也曾为这个问题所困扰。一八四二年至一八四三年,马克思担任《莱茵报》主编时,曾表示了辞去报馆工作回到书斋里去的强烈愿望。当时,作为《莱茵报》出色记者的恩格斯更直接了当  相似文献   

19.
日前,记者在卡通图书市场发现,以兔巴哥、宠物小精灵为代表的娱乐卡通图书这一老家族不再独霸天下,独享江山。相反,另一个新家族开始悄然兴起——这就是科普卡通图书。近年来,科普卡通图书遍地开花,硕果颇丰。外版的就有《恐龙公园》系列丛书(吉林文史出版社)、《恐龙纳普》系列丛书(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奇妙的科学小百科之机器猫哆啦A梦》(吉林美术出版社),国产的也有《漫画金头脑丛书》、《漫画科学  相似文献   

20.
温州市图书馆主办的《温州读书报》,1997年创刊至今累计发行165期,业已形成比较鲜明的特色,成为展现温图人乃至温州人精神面貌的一个窗口,介绍区域历史文化的一张名片,在社会上赢得良好的声誉。传播地域文化,推介历史文献,活跃读书风气,已成为《温州读书报》和温图同仁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