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道光中,古文家周凯任兴泉永道观察,驻厦门,重视玉屏书院的兴办,一时高材云集,称为极盛。金门林树梅渡海拜周凯为师。周凯为台湾道观察,林树梅赴台湾凤山幕,师生在台湾继续交往。林树梅追随周凯六年,古文受周凯指授。周凯与林树梅师生情谊深厚,多有唱酬。周凯过世后,林树梅为刻周氏遗著不遗余力。  相似文献   

2.
嘉道间,将门子弟林树梅出生于金门岛、成长于金门岛,自幼随父镇守海疆,前后还生活在南澳、铜山和厦门等岛屿。林树梅海岛历史记忆的书写。恰好都集中在宋元易代、明清易代之际。他关注战争,关注时局变化,绝非仅仅是发思古之幽情而已。神勇、忠义、忠孝、忠烈、忠贞,海岛的历史记忆,给了林树梅很多的回味和感动。鸦片战争厦门战事爆发前夕,林树梅毅然从军,与他青少年时期的海岛记忆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在华夏之邦,河南淮阳陈氏家族繁衍甚众,生齿颇多。自古及今,其宗族生息之所播及大河上下,长江南北;甚而,在海外一些有关国家和地区,其族人也举目可见,比比皆是。这个家族根系深远,枝繁叶茂,当今人口逾七千万,约占国人总数的6.8%,名列中华十大姓之第五,仅次于张、王、李、刘四姓,堪称神州名门望族。同时,与陈姓同源异流或由其衍生出来的姓氏多达40余,个中田、胡、姚、孙等均系中华大姓。更不用说王姓一支、袁姓一系,也为陈姓递传一脉。若把此等外姓支流亦归而纳之,其人口数量之大,实无出其右者。一言以蔽之,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陈姓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要源头,孕育了龙的传人繁衍生长的主体根系。陈姓族系为何如此光大显赫,盖由我国历史上的古陈国(今河南淮阳)封号而起。笔者读史之余,披砂砺金,叩蚌求珠,不无所识;愿以井中之天,管窥之豹,振叶寻根,观澜索源,  相似文献   

4.
辈序是封建社会姓氏宗族中上下尊卑的排列形式。一般以诗形式表现,即有所谓内四诗和外四诗之别。内四诗是某姓共用的,外四诗是分房后某房(二房以下)的始祖自作的。它大约是明之后才流行于潮汕,故目前多有内四诗。如陈姓的内四诗是:廷佑光华受右虞,振承祚世树鸿图,家传海国顺风远,声起南天作上都。”谢姓是:行于仕思国,懋克泰复恒,友谦观晋益,德礼昭平治,诗书合怡谋,传家唯孝顺,奕世庆贤  相似文献   

5.
广西南宁市友爱村存有一部《遂昌户黄氏族谱》,这是一部生动的、原汁原味的宗族迁徙史,承载着这一移民家族的世系繁衍,其中包含族人的宗族世系、姓氏源流、婚姻亲属关系、宗祠情况等内容,它不仅是黄氏家族寻根问祖的重要依据,也为南宁市乃至广西的宋代移民家族个案研究和南宁城市发展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佐证,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研究价值与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6.
“九姓渔船”是指船民的九种姓氏。相传陈友谅兵败,子孙九姓家属(陈、钱、林、李、袁、孙、叶、许、何)被贬钱塘江流域舟居,从事撑船、背纤等苦活。徽州境内新安江主、支流上飘泊的船民,为“九姓渔船”的后裔,以陈、叶、钱、汪四姓为多。陈姓来自建德东州(徽港、婺港汇合处),叶姓来自桐庐。这些船民长期过着浮家泛宅的水上生活,  相似文献   

7.
“九姓渔船”是指船民的九种姓氏。相传陈友谅兵败,子孙九姓家属(陈、钱、林、李、袁、孙、叶、许、何)被贬钱塘江流域舟居,从事撑船、背纤等苦活。徽州境内新安江主、支流上飘泊的船民,为“九姓渔船”的后裔,以陈、叶、钱、汪四姓为多。陈姓来自建德东州(徽港、婺港汇合处),叶姓来自桐庐。这些船民长期过着浮家泛宅的水上生活,  相似文献   

8.
温姓来源有多种说法,然温姓出自姬姓黄帝的后裔,以国名为姓之说比较可信。温姓的远祖先是黄帝,近祖先是黄帝之孙颛项帝,受姓祖先为己平。温姓起源或根在今河南温县西南,形成宗族、望族是西汉的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为文献所佐证。济源发现的神道碑刻、墓志铭,为研究温姓人的迁布、源流提供了价值甚高的实物资料,进一步佐证了温姓人是黄帝的子孙,也丰富了中华姓氏文化。  相似文献   

9.
从一乡主姓的宗族凝聚力,扩大到结合同乡次姓的宗族凝聚力,进而将宗族的血缘认同,巧妙地转化为对乡的地缘认同,是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金石镇《仙都乡族谱》的创举。仙都乡住了林、谢、董三个宗族,林姓是主姓。该族谱是《仙都乡林氏族谱》的重修,编纂人员主要是该乡林姓族亲,族谱内容不免以林姓为主轴,但破例兼收仙都乡谢、董两个次姓的数据,显示了仙都乡林姓宗族利用同乡诸宗族的凝聚力,淡化宗族同乡会鲜明的血缘性,强化对仙都乡的地缘认同。  相似文献   

10.
如龙公信仰兴起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是一个以黄氏宗姓为主要信众的民间新兴宗教信仰。如龙公信仰经历了由家族到宗姓再到区域社会三个发展阶段,如龙公的身份也由家族的如龙叔公转变为区域社会的如龙法师。如龙公信仰呈现出三大特点,即以宗族信众为信仰主体与传播载体、宗族信仰与区域信仰有机结合、儒道巫医的混糅而以道教特色为主色调。作为一种家族与宗族信仰,如龙公信仰之所以能顺利完成由黄氏家族信仰向赣西北湘赣边乡村区域社会信仰的转变,是因为它适应了当今社会农村居民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现实。  相似文献   

11.
文学名著的观念是因时间变化而衍变的特殊意识形态.林纾在西洋文学(主要是小说)翻译的丰富经验中建立起了自己的名著观念,主要是对古典中国诗文观念的比附和移用.林纾及其合作者的古文翻译产生了一些翻译经典(即译作名著),以及林纾翻译的一些西洋文学中的名家名著,例如莎士比亚戏剧、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等,显现林纾尽管遭遇了新文学群体的严厉指责,但无疑仍是介绍西洋现代文学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2.
林纾是晚清白话运动的积极参与者、第一代中学国文读本的成功编纂者,是福州近代"能轻重时人而取信后世"的文化巨人。  相似文献   

13.
林小红是《红楼梦》的第一号小丫鬟。明义《题红楼梦》绝句第八首专写了小红。在最早的《红楼梦》里(《红楼梦》成书过程的第一步),小红与玉狸(晴雯)、猖儿(袭人)鼎足而立。在庚辰本里,一等管家之女林小红不当小姐当小丫鬟。林之孝夫妇的低调令人赞叹。庚辰本第二十六回写的佳蕙所言。令人感到奇怪。林小红的家庭背景的变迁涉及到复杂的成书过程。仅仅从林小红与晴雯这一对丫鬟的关系来看:《红楼梦》成书过程的第二步是——怡红院里增加了很多丫鬟,其中有麝月,“笑教开镜与梳头”情节中的小红,换成了麝月。《红楼梦》成书过程的第三步是——小红的“老子娘”是三等仆人、仆妇,晴雯的“老子娘”是一等管家。《红楼梦》成书过程的第四步是——小红开始姓林,其父名林之孝,其母林之孝家的在第五十七回看望宝玉,因姓林而被贾母“赶出”怡红院。小红的“老子娘”变成了一等管家。睛雯变成了孤儿。  相似文献   

14.
素有“平民元首”美称的林森非常注重清廉自律、以身作则,在衣食住行方面始终刻苦自励,过着克勤克俭、清心寡欲的平民化简朴生活;但在“节约献金”、慰劳抗日将士、扶持教育等活动中则慷慨捐资捐物。林森十分重视政风建设,把“国利民福”作为从政的宗旨,将“为人民服务”、“清正廉洁”视为当官的本分,要求官员保持一份宁静恬淡之心,不谋私利;当好公仆,关心民众疾苦,维护民众利益,并谆谆告诚属下和亲族要作勤政廉政的表率。尽管林森也难以遏制国民党内部的奢侈腐败现象,但他俭以养德、清正廉洁的思想情操依然赢得世人的赞颂。  相似文献   

15.
"美"是黎族称呼汉族的汉语音译,它最早源于黎族对临高人的称呼,临高人称母亲和特定女性为"美",并产生了大量以"美"贯首的临高人地名,黎族据此称临高人为"美"."美"在黎族的语境中是指与"我"不同的先进的人或先进的群体,后演变为对汉族的固定称谓并延续其寓意.由于汉族文化具有先进性,使其在黎族社会的发展中扮演重要的推手,黎族社会由此产生巨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署名林则徐的《西河郡林氏族谱序,》写明林则徐家族的开基祖三十六郎圣联公,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移居龙岩龙门陈邦洋,即今福建龙岩龙门镇石牌前村。这与龙岩石碑前林氏旧族谱不谋而合。这是林则徐遗著的新发现,它为林则徐生平和家族世系探寻提供了新的文献依据。在查阅林则徐现存全部遗著及有关林则徐研究的权威著作基础上,参照石牌前林氏旧族谱,就《西河郡林氏族谱序》的发现和价值及其真伪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论证。  相似文献   

17.
Born in what is now known as Shantung Province's Tsou hsien, Mencius (c. 390-305 B.C.), whose family name was Meng and his name K'o, was a student of a disciple of Tzu Ssu who was Confucius' grandson. Mencius was a trumpeter for restoring the slave system and was long revered by the reactionary ruling classes as the "No. 2 sage," second only to Confucius, because he had inherited and made contributions in developing the reactionary theories of the Confucian school. The so-called "policy of benevolence," which was incisively criticized by Chairman Mao in On the People's Democratic Dictatorship, was a reactionary slogan which Mencius had done his utmost to advertise in his effort to restore the slave system. By criticizing his reactionary words and deeds and. analyzing the class content of his political line, we can better understand how the overthrown reactionary classes worked overtime to revive the old system and how they viciously attacked the new system. Through such criticism and analysis, we can als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lass struggle under the dictatorship of the proletariat and see clearly the counterrevolutionary nature of Lin Piao and other political swindlers.  相似文献   

18.
有关徐志摩的传记作品,已有数十种之多。这些传记在描述徐志摩一生的浪漫经历与文学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与事实不符或表述不当的问题。“志摩”一名用于何时?张君劢与张公权,到底是谁“发掘”了徐志摩?是否徐志摩送张幼仪去德国求学?徐志摩与张幼仪的离婚是否因为林徽因?是胡适主持了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礼吗?文章就这些问题根据相关资料进行辨正,以期对徐志摩研究、对徐志摩传记的创作提供参考与确证。  相似文献   

19.
“魏廷珍就是林如海的原型”一说,在考证中存在片面化、简单化比附倾向。从《红楼梦》文本与史料对照,魏廷珍有些像书中人物林如海,但又有更多的不像。审视林如海出场后的表现,又发现曹雪芹似在用曲笔勾销他与贾家(曹家)的关系。曹雪芹煞费苦心在一个次要人物身上打哑谜,其中必有隐情。魏廷珍即使算得上是林如海的原型,也是个假的,真原型另有人在。  相似文献   

20.
当今围绕比较文学的“危机”有种种争论。一些学者认为,危机乃是源于当初“比较文学”这一学科的命名本身就是名不副实的,它导致了后来种种混乱的产生,使比较文学越来越走向无边与无根。走出危机,首先需要正名,重新回到法国学派。而有的学者则反过来提出了“泛比较文学论”的概念,主张进一步扩大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其实,真正的问题在于,当今关于比较文学学科边界的争论,根源不在于所研究的那些东西是否有意义,而是学科之间画地为牢、占山为王的结果。其实,“未完成”反而意味着变化与新生的可能,围绕比较文学学科现状与未来的种种“焦虑”也就大可不必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