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晶  洪一丹 《今日科苑》2009,(24):180-180
本文采用测量工具《自尊量表(SE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76名师范类本科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自尊水平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相关。大学生在社会支持利用度上存在性别差异性,但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自尊水平上不存在性别差异及文理科差异。  相似文献   

2.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超  闫淑军  孙明 《科教文汇》2011,(1):166-168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393名贫困大学生,2985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贫困大学生的SCL-90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且不同性别、城乡、是否独生、是否担任班干部等因素在SCL-90各项因子的得分也存在差异。另外,社会支持各因子得分贫困大学生明显低于非贫困大学生。进一步的相关分析显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社会支持水平越低,心理健康障碍越严重。  相似文献   

3.
陈郑 《科教文汇》2013,(18):175-176
目的:研究大学生感戴与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三者的关系。方法:采用董霞修订的大学生感戴问卷,段建华修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以及Kessler10中文版量表,对武汉市3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53份。结果:(1)大学生的感戴水平存在性别差异(F=3.483,p〈0.05),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专业类型差异(F=5.793,p〈0.05);(2)大学生感戴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正相关,与心理健康存在负相关,三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分层回归分析表明大学生感戴和心理健康可以解释主观幸福感43.3%的变异。结论:女大学生感戴水平高于男大学生,文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理工科大学生;大学生的感戴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可以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感戴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越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大学生自尊与节能环保理念的关系。方法:采用整体取样的方法,应用自尊量表(SES)、自编大学生节能环保理念调查问卷对西北民族大学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不同性别大学生的自尊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1.07,P〈0.05);大一与大二的学生在自尊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2.14,P〈0.05);不同性别大学生的节能环保理念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0.46,P〈0.05);大一与大二的学生在节能环保理念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3.00,P〈0.01);大学生自尊水平与节能环保理念呈现显著的正相关(r=0.317,P〈0.01)。结论:大一比大二的学生自尊水平、节能环保理念强;大学生的自尊水平越高,节能环保理念越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自尊水平的关系,并探讨其与非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情况。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高校本科学生施测,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性别、独生子女与否、获不同标准助学金的学生在社会支持、自尊、主观幸福感部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自尊均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并都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其中自尊在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高校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支持力度,提高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6.
陈向丽 《科教文汇》2014,(10):28-29
为了考察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对204名河南高校青年教师进行抽象调查。结果表明: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正常人群,青年男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优于青年女教师,已婚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未婚青年教师。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受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影响,两者可以解释心理健康12.4%的方差变异。  相似文献   

7.
李海燕 《科教文汇》2010,(15):190-192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攻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攻击性问卷(AQ)在498名大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中除情感温暖、理解外,其余各因子与大学生攻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各因子与大学生的攻击性存在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是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攻击性之间的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是大学生攻击性的有效预测变量,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干预应着眼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系统进行。  相似文献   

8.
运用心理健康量表和自尊量表,对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自尊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留守中学生在心理健康上不存在性别上的差异,而在初、高中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自尊水平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自尊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西藏自治区某所综合性大学184名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压力源问卷调查、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查。结果显示:西藏自治区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低于全国成人水平;西藏自治区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各维度间相关显著;心理压力对心理健康有显著预测作用,而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无显著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心理压力对心理健康水平无联合预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索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干预效果。采用理论授课和团体辅导干预的方法对河南某民办高校17级120名大学生进行干预,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的实验设计,验证综合实践教学的干预效果。团体干预前,实验组对照组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不显著;团体干预后,实验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对照组。综合实践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5,(17)
采用问卷法对207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了胖负面身体自我、自尊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女大学生胖负面身体自我与SCL-90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与自尊呈负相关;2)胖负面身体自我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3)胖负面身体自我以自尊为中介变量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考察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对204名河南高校青年教师进行抽象调查。结果表明: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正常人群,青年男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优于青年女教师,已婚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未婚青年教师。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受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影响,两者可以解释心理健康12.4%的方差变异。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团体归属感、家庭亲密度对此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团体归属感量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对广东6个城市的239名城市中年空巢女性进行测查。结果显示,心理健康水平与家庭亲密度、社会团体归属感呈显著负相关(p<0.01),社会团体归属感在家庭亲密度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提示以提高家庭亲密度、社会团体归属感为切入,多方面提出对策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重庆某民办高校2016级2800余名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研究,研究表明:(1)该校新生的心理状况与以往研究相类似,有少数同学存在心理问题,大部分同学心理健康状况良好;(2)在十大因子中,有3项因子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分别是强迫、恐怖、精神病性;有5项因子显著低于全国常模。研究结果对今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起到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运用量表法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贫困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性、抑郁、焦虑以及敌对性上显著的高于非贫困大学生,经过进一步的相关和回归分析,我们发现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这两个因素能够很好的预测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勤勤  郝振 《科教文汇》2008,(14):45-46
目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运用量表法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贫困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性、抑郁、焦虑以及敌对性上显著的高于非贫困大学生,经过进一步的相关和回归分析,我们发现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这两个因素能够很好的预测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赵飞  邢芝 《科教文汇》2011,(27):190-190,198
本文目的在于通过比较军校生、国防生、普通大学本科学生的心理健康差异.为不同群体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对154名军校生、139名国防生、161名普通大学本科学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偏执因子上的得分军校生高于国防生:国防生、军校生在SC]一90上各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地方普通大学生。结论:军校生、国防生、地方大学生心理健康整体状况良好.军校生、国防生心理健康明显优于地方普通本科大学生.军校生与国防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陈郑 《科教文汇》2013,(6):175-176
目的:研究大学生感戴与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三者的关系。方法:采用董霞修订的大学生感戴问卷,段建华修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以及Kessler10中文版量表,对武汉市3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53份。结果:(1)大学生的感戴水平存在性别差异(F=3.483,p<0.05),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专业类型差异(F=5.793,p<0.05);(2)大学生感戴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正相关,与心理健康存在负相关,三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分层回归分析表明大学生感戴和心理健康可以解释主观幸福感43.3%的变异。结论:女大学生感戴水平高于男大学生,文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理工科大学生;大学生的感戴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可以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感戴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越强。  相似文献   

19.
黄婕  张成龙 《科教文汇》2010,(6):175-177,194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744名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结果表明: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健康,但女生在抑郁、焦虑、恐惧和精神病性等4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不同因子上的得分也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学生在恐惧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城镇学生。根据测试结果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某医学院校本科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853名医学新生进行了调查,使用SPSS17.0建立数据库并统计分析。结果:阳性检出率6.83%,阳性项目比较多的出现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因子上。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该医学院新生除了恐怖因子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无显著差异以外,其余各项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大学生常模(P<0.01)。男生在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上显著低于女生(P<0.01)。独生子女除了在恐怖、偏执两个因子上没有显著差异以外,其余各项因子分均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P<0.01)。结论:该医学院新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女生,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