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近长安远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滞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相似文献   

2.
日近长安远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相似文献   

3.
日近长安远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②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③意④告之。因问明帝:"汝意⑤长安何如⑥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⑦可知。"元帝异⑧之。  相似文献   

4.
赵人养猫     
[原]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日:“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  相似文献   

5.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义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人,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  相似文献   

6.
月攘一鸡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相似文献   

7.
道德的故事     
19世纪末,美国纽约某大富翁,雇华仆一人,名丁龙。数年后将之辞退,但该翁居室不慎失火,翁幸免于难。丁龙讯后即自动返来侍候在侧,翁不胜感动,因问曰:“我早将你辞退,为何自愿重返?”丁龙答:“家父早有明训,亲邻有难,必助之。”翁听后又问:“令尊是否读过孔孟圣贤书,有以教之?”龙答曰:“家父乃草莽农夫,不识字。”翁继问曰:“令祖父必读过书?”龙又道:“吾家世代皆未读过书,非书香子弟。”  相似文献   

8.
陈亢①问于伯鱼②:“子有异闻③乎?”对日:“未也。尝独立,鲤趋④而过庭。日:‘学《诗》⑤乎?’、‘对日:‘未也。’‘不学《诗》,无以言⑥。’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日:”学《礼》乎?‘对日:“未也。’‘不学《礼》,无以立⑦。’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⑧其予也。”——《论语》  相似文献   

9.
胡须像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0,(9):F0002-F0002
一画士写真既就,谓主人曰:“请执途人而问之,试看肖否。”主人从之,初见一人问曰:“哪一处最像?”其人曰:“方巾最像。”  相似文献   

10.
幽默片断     
《小学生》2009,(7):36-36
★还是他 语文测验。有一道填空题,问《背影》和《春》的作者分别是谁。某生一概不知。填第一个空时,他悄悄问同桌,答曰:“朱自清。”填第二个空时他又问。答曰:“还是他。”  相似文献   

11.
庞爱华 《课外阅读》2011,(4):198-199
孔子东游,见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小儿日:“我以日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小儿曰:“以日出时远,而日中时近。”一小儿曰:“日初出时,大如车盖;及日中时,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大者近乎?”一小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两小儿曰:“孰谓汝多知乎?”  相似文献   

12.
不见长安     
席九天 《中文自修》2006,(11):18-19
人的感觉是极靠不住的,却往往凭此作判断,以至成了人类“愚昧”的宿疾。 习作由哲学的“胳膊肘现象”,引出晋明帝凭耳闻目睹,回答元帝的长安与日之远近的问题,与古时小儿凭感觉的凉热来辨日之远近,如出一辙:文中又佐以“母亲”“把人家的头顶当成人家的脸,头发当成了胡子”闹出的笑话为例,由此阐述了人无法克服的盲点,以及因思维惯性常出的谬误。此文,可使人获得一种思辩的乐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到底是谁在问?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里是谁在发问?教材认为是桃花源中人,因为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的第2小题是这样说的:“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教师教学用书》也持这一观点,其“练习说明”中的答案是:“村人问‘今是何世’,渔人当答以‘今是晋’;村人会接着问‘秦之后即晋乎’,渔人再答曰:‘否,秦之后尚有汉魏,魏之后方为晋。’”  相似文献   

14.
鲍鹏山 《新读写》2014,(6):51-51
《论语》中的无名氏.最打动我的,是《宪问》篇中的晨门——一个负责早晨开启城门的人。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相似文献   

15.
为文之道     
韩愈 《阅读与鉴赏》2005,(10):68-68
有来问者,不敢不以诚答。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时曰:“宜师古圣贤人。”,曰:“古圣贤人所为书俱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必谨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又问曰:“文宜易宜难?”必谨对曰:“无难易,唯其是尔。”如是而已?非固开其为此,而禁其为彼也。  相似文献   

16.
自修旧课     
儒者闻海岛石人能言。往叩之。石人问:“亲存否?”对曰:“存”。石人曰:“父母在,不远游,尔何至此?”儒者无以对,一道者闻斯言,自谓吾亲不存,可以往见。  相似文献   

17.
作为《夙慧篇》的故事,这个故事意在说明晋元帝(司马睿)的儿子聪明。小小年纪竞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说明“长安”与“日”同自己距离的远近。从客观作用上看。说日远长安近.可以安慰日夜思念北方的元帝;说日近长安远,是怀恋故都。更是委婉批评群臣的无心北伐。  相似文献   

18.
社鼠     
晏子 《阅读与鉴赏》2010,(4):24-25,56
景公问晏子曰国:“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谓也?”对日:“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会故也。  相似文献   

19.
鸟语     
中州境有道士募食乡村。食已,闻鹂鸣,因告主人使慎火。问故,答曰:“乌云:‘大火难救,可怕!’”众笑之,竞不备。明日果火,延烧数家,始惊其神。好事者追及之,称为仙。道士曰:“我不过知鸟语耳,何仙也!”适有皂花雀鸣树上,众问何语。曰:“雀言:‘初六养之,初六养之;十四、十六殇之。’想其家双生矣。  相似文献   

20.
眇者识日     
《阅读与鉴赏》2008,(7):95-97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粲。”扣碟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日:“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禽,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