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第二次近卫声明的发表,标志着日本公然挑战《九国公约》对华政策的总原则,导致英日矛盾迅速激化。为此英国对远东政策做了较大调整,逐步放弃等待、观望的外交政策,走上援华制日的道路。英国调整远东政策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利用中国的力量牵制日本,阻止日军南下,确保远东自治领的安全;二是阻止日本与德、意联手,确保欧洲和英国本土的安全;三是为争取美国的支持与信任;四是鼓舞远东自治领的士气。英国的远东政策调整完全是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虽在客观上利于中国抗战,但同时也在合作中英道路上埋下了冲突的种子。  相似文献   

2.
1944年秋以前,罗斯福对华政策的决策首先考虑的是军事需要,即追求把中国作为打击日本的军事基地,并保住这一基地的短期战略目标;1944年9月后,罗斯福对华政策的决策出发点由战时考虑向长远政治考虑转变,他的远东战略思想开始出笼;罗斯福扶蒋反共的远东政策,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他那造就一个强大的亲美的中国,使其成为太平洋稳定力量的理想是不现实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决定了罗斯福远东政策的必然失败。  相似文献   

3.
门户开放政策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针对中国的特殊政策,也是美国在孤立主义外交方针指导下,协调列强在远东国际关系,谋求对外扩张,争取远东国际事务首席发言权的早期外交政策,这一政策在远东国际关系史上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16世纪是葡萄牙在远东的黄金时期,葡萄牙享有对东方的“保教权”,但是它的这种霸权受到了来自西班牙的挑战。葡、西间的这场斗争在第一阶段表现为16世纪双方世俗政权之间的斗争;第二阶段的表现形式为17世纪双方各自支持的基督修会在中国的竞争。这场斗争改变了近代远东的国际关系,并对之后的远东殖民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它们竞相争夺殖民地,侵占别国领土,亚洲是帝国主义角逐主要地带,而地大物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便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争夺的焦点。帝国主义在远东角逐当中,最突出的是沙俄的远东政策与日本大陆政策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导致了一系列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本文从沙俄的远东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对中国造成了危害进行揭示,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历  相似文献   

6.
从1931年日本法西斯策划“九·一八”事变,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苏联的远东战略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拟就此作一简要的评述。 一 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如何解除日本侵略的威胁,这是当时苏联党和国家领导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也是整个30年代及40年代初期苏联远东战略的核心问题.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既是为了解块日本的所谓“生命线”问题,也是为了取得进而吞并全中国和北进苏联的前沿阵地。苏联当时认为“日本侵入中国东北,造成了对苏联远东疆界的直接威胁”“孕育着反苏战争”,于是开始把远东安全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7.
在17世纪的远东传教区内,欧洲多方势力围绕着传教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这成为该时期天主教远东传教史的最大特点。本文立足于传教修会的立场和角度,论述了在这场争夺过程中修会与教廷冲突的实质是一场教廷欲建立对各修会远东传教团的绝对控制而各修会加以抵制的权力之争,而引发各修会间斗争的根本原因是各修会间为争夺日本、马来半岛、中国等地区的传教事务领导权,并分析了这场斗争对远东教务的利弊得失和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8.
最新的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表明,卢沟桥事变后英国的对日政策,从九一八事变后的绥靖政策,转变为一种自私自利的、被迫的援华抗日政策。英国明确反对日本侵略中国,但不愿为了中国而与日本开战;英国官方不愿公开援助中国抗战,但允许通过民间方式援助中国;英国希望“和平”解决卢沟桥事变,但英国对日退让的底线是“恢复到卢沟桥事变前的状态”。英国的这种对日政策虽然仍然是一种妥协,而且还没有完全摆脱绥靖政策的阴影,但已经有了实质上的改变:英国并没有出卖中国来与日本妥协,实现其维护在远东利益的计划。这也就说明,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并不存在英美等国勾结共同出卖中国的“远东慕尼黑阴谋”。  相似文献   

9.
《快乐阅读》2012,(20):129
2012年5月16曰至18日,上海远东出版社"远东收藏系列"第五届年会在郑州举行。"远东收藏系列"图书的出版已历时九年,在出版界和广大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它的内容特色是:以"中国现代文学版本"为主打,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版本"和"民间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国共两党之间爆发了一场持续三年之久的全国性内战,这场内战的爆发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战后的远东政策,特别是雅尔塔体制对于远东的安排有着必然的联系.对此,拟从雅尔塔体制下美苏战后对华政策的矛盾性这一角度,分析美苏在远东地区的争夺以及对战后中国形势的发展、中国内战爆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早期俄国对远东市场的依赖入手,在介绍水运对早期俄国东扩的影响后,着重结合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对19世纪中后期,俄国在西太平洋沿岸尤其是中国黑龙江流域、黄海沿岸等远东地区的(不冻)港口的选择进行了分析。一方面展现了俄国这样一个工业落后、远东力量薄弱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出海口和不冻港的急需,一方面揭示了俄国在远东政策的渐进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中日甲午战争受到欧洲列强远东政策的支配。英俄矛盾是当时远东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矛盾。决定了远东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对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进程和结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英国和俄国在调停中日矛盾过程中所采取的政策.体现着各自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日石油管线竞争为例,应用博弈理论分析中日油气之争的起因,阐明中日对俄罗斯远东石油竞争的经济和战略背景。说明这种竞争的不可避免性和非合作性并预计在更广范围将影响到我国海外能源战略。  相似文献   

14.
日俄战争后,日俄分别加强对南、北满洲的渗透。清政府为了应对危急局势,采取了在满洲引进欧美资本以牵制日俄的政策。但一方面由于清政府实力太弱,无力与日俄周旋,另一方面又由于当时英法俄日四国在远东已形成了合作局面,而美国为了维护其在菲律宾的利益,不愿公开与诸强对立,从而使清政府的政策遭到了失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高校间的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俄罗斯教育家来黑龙江讲学,黑龙江省部分教师选择去俄罗斯深造的日益增多,对推动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国际教育合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简要阐述国际教育内涵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国际教育合作现状,从发展前景、关系处理、坚持主动权、拓展国际教育合作等四个方面对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国际教育合作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俄罗斯为了加快本国经济发展,决定全方位开发远东地区,实施远东大开发战略。这对中国,特别是对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振兴具有重大深远的战略意义,它能为辽宁的发展提供新的能源支持、科学技术支持和人才资源支持,缓解辽宁就业,是辽宁新的经济发展机遇和增长点。辽宁应抓住这一机遇,从战略高度重视发展与俄罗斯的关系,转变单一的对俄关系理念,实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俄开放,加快改革步伐,实施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建立健全有利于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长效机制,促进辽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蒙古新闻》1909年夏创刊于哈尔滨,大约出至1918年底或1919年初,因俄国爆发革命,在哈尔滨的俄人失去依靠而停刊。总共出刊约300余期。它大概是中国境内首家由外国人主办的蒙古文报纸。其出刊宗旨是通过对蒙古人进行亲俄的政治宣传,来为沙俄在远东地区的侵略政策服务。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俄国远东地区市场的特点、发展前景及开发障碍;提出了抓紧最近三、五年的设想,并探讨了开拓这一地区市场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第一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是东方历史的转折点。苏俄主动放弃沙皇奴役东方各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加紧对东方各国的压迫,为“东方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东西方形势的彼长此消,向共产国际提出了转变策略的要求,共产国际“四大”是“东方战略”上升为主要战略的标志。远东是重点,中国是主角。对东方各国人民的历史命运产生了极大影响的“东方战略”,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