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体育旅游产业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交叉融合而产生出来的具有旅游和体育特点的新型产业.随着我国假日经济的兴起,体育旅游产业在我国体育产业中的核心作用越来越明显,将成为体育产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文章分析了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提出了发展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策略,从而为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体育旅游产业集群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文献资料、归纳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中国体育旅游产业集群进行了研究.当前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面临"拐点",体育旅游产业发展陷入"比较优势陷阱",体育旅游产业驱动要素的跃升,体育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使我国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具有必要性.全面提升体育旅游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应采取非均衡的发展战略,形成市场主导、政府调控的发展路径,促进集群中的企业壮大,积极走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3.
冰雪体育旅游是体育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以参与冰雪体育运动为主要目的的旅游.随着我国冰雪体育旅游的不断升温,冰雪体育旅游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对我国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特点及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了解我国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明确优势和不足之处,提出解决发展中的不足和存在问题的策略,进而为我国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健康和快速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杨皓  王龙海 《体育世界》2013,(10):13-14
体育旅游是由体育与旅游业相融合而构成的兼具体育与旅游性质的新型产业。我国假日经济的兴起是推动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促进了我国体育旅游产业我国体育产业中产生的重要作用,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预示着其将成为体育产业中有益于经济增长的新势力。本文重点分析了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并提出了其发展策略,为我国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行性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高质量发展,体育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体育旅游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竞争力评价作为评价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研究以我国体育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为研究对象,使用熵值法与特尔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来测度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水平,综合评价我国各省体育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以我国省级行政区为研究的基础空间单元,在对体育旅游概念内涵剖析的基础上,构建体育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测度结果发现,我国各省市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竞争力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并从五个方面提出提升体育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的策略:促进政府管理职能转变,完善制度供给;完善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推进产业融合,强化产业支撑;强化人才保障体系,确保要素供给力度;开发体育旅游特色产品。  相似文献   

6.
河南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化发展是整合地区体育旅游资源、提升体育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河南体育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为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韩两国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环境、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韩两国休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生态环境以及政策法规及战略规划、组织管理体系、宣传推广路径、人才培养模式均有差异。建议:未来我国休闲体育旅游产业在健全体育旅游产业专门性政策法规、探寻区域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推动体育旅游产业智能化创新与数字化植入、构建体育旅游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寻求借鉴与融合,以实现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的变革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体育旅游产业造成严重冲击。站在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在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体育旅游行业的应对之策,洞察后疫情时代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认为:疫情在检验体育旅游行业免疫力的同时,亦在重塑人们对运动增强免疫力在抗"疫"中关乎健康和生命质量的深刻认知,并由此触发体育旅游消费新升级,引致体育旅游行业蝶变。后疫情时代,体育旅游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智慧基因植入、健康生态内核深度表达、精众品牌塑造、危机管理体系构建、产业深度融合、区域一体化加速推进等一系列措施都将为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的复苏和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相似文献   

9.
北京奥运会对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文献综述为研究方法,通过对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历届奥运会对主办国家经济影响的分析,论述了2008年奥运会对我国旅游业、文化体育产业、体育旅游产业的影响,提出我国体育旅游业应向体育旅游产业方向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的旅游业出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产业集群是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的有效模式。本文在分析河南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河南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路径选择问题.诚希望为河南省体育旅游产业乃至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体育旅游资源分析与市场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省具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有关省(市)体育旅游发展经验的研究与借鉴,初步分析了河北省体育旅游资源的构成特点,并结合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环境提出加强区域启动、培育精品、推动京津冀体育旅游一体化等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2.
体育旅游资源的特征、涵义和分类体系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基于多年对体育旅游资源的研究,提出体育旅游资源的特征,涵义和分类方案,还构建了体育旅游资源汇总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趋势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座谈、实地调研、问卷调研等方法,对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的趋势进行了调研与分析。在此基础提出了加快发展我国体育旅游的建议:提高认识,制定加快发展体育旅游的有关政策;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推动体育旅游发展;加强规划引导,制定体育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提升业态,丰富体育旅游产品体系;加强培养体育旅游人才;建立体育旅游企业运行管理的规章制度;创新体育旅游的营销和宣传形式。  相似文献   

14.
国内对于体育旅游的理论研究方兴未艾。通过对近年来国内有关体育旅游的研究文献的分析,从概念界定、体育旅游供给研究、体育旅游需求研究和体育旅游影响研究4个方面,对我国的体育旅游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的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体育学科和旅游学科之间的横向交叉、融合、渗透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加乏奥运旅游年的到来,必将促进体育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在体育旅游不断得到重视的同时,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问题逐渐浮现出来。本文就培养体育导游的培养途径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意见,希望能为我国体育旅游的更好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体育旅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86,自引:0,他引:86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分析、论述了体育旅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与作用。提出体育旅游是旅游业与体育产业交叉融合而产生的新兴朝阳产业;发展体育旅游对丰富和促进旅游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定向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向体育旅游是体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定向体育旅游已成为保持我国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提出并阐述了定向体育旅游的概念,分析了我国目前定向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定向体育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从旅游体验的视角,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认为要想构建完整、独立的体育旅游学科体系,必须将体育旅游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紧密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模块,提出了构建我国体育旅游研究框架的设想,以期对体育旅游研究体系的完善和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体育社会学的角度出发,通过了解潍坊市风筝运动及体育旅游的开展现状,树立发展脉络,结合风筝运动在潍坊市的发展特点,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风筝运动与潍坊体育旅游发展进行了研究性分析。这不仅丰富了潍坊市体育旅游的研究,也是对风筝运动促进潍坊市体育旅游经营研究进行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发展壮大四川省体育旅游产业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针对当前在四川省各地号区大量出现的与旅游业、旅游地交叉融合的户外运动及体育项目建设发展情况,就四川省体育旅游的资源配置、产业运行、社会贡献及其良性开发的对策进行了调研。提出了如何在进一步扩大体育旅游新的投入与增量基础上,促动其产业技术的换代升级及包括旅游业、体育产业、娱乐业在内的整个休闲产业全面发展的思路,探寻了如何强化体育旅游项目与旅游业发展及产品结构调整的整体关联度,构建了四川省各旅游区与国内各大体育圈在产业发展及区域布局上整体匹配的西蜀岷山体育圈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