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中的第二篇《两年来宣传工作的回顾》是1926年毛泽东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宣传报告》的一部分。联系现实的新闻工作实践,反复阅读这篇文章,笔者认为重视重要事件的宣传报道,应该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消息     
首都新闻界座谈学习《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 2月10日,首都新闻学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召开学习《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座谈会。首都各新闻单位的20多人参加了会议。缪海棱、戴邦、方言等在会上着重谈了《文选》出版的意义。他们指出,《文选》涉及了我党新闻理论和实践中的所有重大问题,应该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必备的案头书。这部书的出版,对持有“新闻无学”观点的同志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学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曾被称为职务最高的新闻记者和评论员。他一生中在不同时期为《红色中华》、《新中华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和新华社提供过大量消息等新闻稿件。还亲自撰写了许多优秀评论。笔者最近系统地学习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选集》中的新闻作品.认为毛泽东的新闻评论作品特别是他后期撰写的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4.
为了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本刊从即将出版的《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中,选登了毛泽东同志八篇过去未公开发表过的关于新闻工作的论述,供新闻战线的同志们学习。  相似文献   

5.
消息报道的是新近发生的事实。这“新近”二字,指的是时间。消息有很强的时间性,要迅速及时。与真实性一样,时间性也是消息的生命。消息慢了,不及时,就不是新闻,而是“旧闻”。毛泽东同志向来强调新闻报道的时间性。1926年1月,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宣传报告中指出:两年来的宣传工作中,“对重要事件的宣传指导不敏捷,而且多未能尽量地做”是“最大的缺点”之一,以后应“改正之”。(《两年来宣传工作的回顾》,载《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12页) 在时间性的问题上,无产阶级新闻和资产阶级新闻都有共同的要求:快。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生前曾赞扬过一些新闻作品。这些新闻作品,包括消息、通讯、评论等。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新闻思想,应注意到这一方面。那么毛泽东究竟赞扬过哪些新闻作品呢?要准确地说出全部篇目,是困难的,但部分地说出,则有可能。新华社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的《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  相似文献   

7.
正什么是新闻?新闻是受众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传递。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的解放事业,无时不在发生重大事件,又无时不受到解放区内外、国内外受众的关注。连斯诺这样的西方记者也要突破千重阻隔来报道毛泽东和他的事业。写新闻本来不该是毛泽东或政治领袖们干的事情,他们是新闻的主体,是创造时势的英雄,是被采访的对象,各国领袖亲自上阵写新闻的也确实少见。但毛泽东要亲自捉刀,而且还留下了至少52篇写作和修改的新闻作品(见《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12月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生前曾赞扬过一些新闻作品。这些新闻作品,包括消息、通讯、评论等。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新闻思想,应注意到这一方面。那么毛泽东究竟赞扬过哪些新闻作品呢?要准确地说出全部篇目,是困难的,但部分地说出,则有可能。新华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的《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线索。我根据这些线索,查原稿,弄清写作背景,进行必要的追踪,觉得颇有收获,乃写成此文。  相似文献   

9.
最近出版的《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论述部分的《增强报刊宣传的党性》的第一部分,《务使报刊宣传服从于党的政策》中,提及范长江的两篇通讯。这两篇通讯发表在1942年9月6日延安《解放日报》第一版上。本刊现将毛主席给陈毅同志的电文和范长江的两篇通讯刊登如下,以供读者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新闻战线的杰出战士。毛泽东同志关于新闻工作的伟大实践,是他整个革命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我联系办报工作的实际,阅读新发表的《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中关于办好地方报纸的论述,感到十分亲切。  相似文献   

11.
(一) 在新出版的《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中,收录了毛泽东同志亲自写作的许多精美的新闻作品。其中有许多篇是在疾速变化的形势下及时赶写出来的,充满了“动”的感觉,“活”的感觉。战争年代,一切在动,瞬息万变。变动产生新闻。截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一个阶段、一幅画面,及时反映出来,就是活的新闻。毛泽东同志在那些年代,就是掌握了新闻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是一位卓越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他在革命的一生中,始终把新闻工作作为指导革命运动的重要手段,并亲自参加新闻工作的实践,写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这些作品是无产阶级新闻写作的典型范例,达到了鲜明的政治观点和完美的表现形式的高度统一,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新闻文风的鲜明特色。毛泽东同志的新闻作品主要包括新闻消息和新闻评论,本文只就他的新闻消息的写作特色试作赏析。毛泽东同志的新闻消息的写作有着多方面的特色,主要可概括为: 篇幅短小 简洁明快 毛泽东同志写的新闻,很少超过千字,多是一、二百和三、四百字,如《爷台山战事扩大》203字,《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78字,《我军解放郑州》150字。特别是《南京国民党反动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在1931年3月写的《普遍地举办〈时事简报〉》一文中指出:“《时事简报》不做文章,只登消息。……也不是完全不发议论,要在消息中插句把两句议论进去,使看的人明白这件事的意义。但不可发得太多,一条新闻中插上三句议论就觉得太多了。议论要插得有劲,疲沓疲沓的不插还好些。不要条条都插议论。许多新闻意义已明显,一看就明白,如插议论,就象画蛇添足。只有那些意义不明显的新闻,要插句把两句议论进去。”(见《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  相似文献   

14.
在纪念我们的伟大导师毛泽东同志九十诞辰之际,《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出版了。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意义深远的大事。在半个多世纪的长期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同志不但是我们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而且也是我们新闻战线的一名伟大战士。从《湘江评论》开始,毛泽东同志一生主办过十多种报刊,亲自撰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中,捧读《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集》,其中一篇名为《如实公开报道灾情》的短信,让笔者对新闻宣传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959年6月,广东省的水灾严重,新华社记者撰写了《广东水灾继续发展,全省工作中心转入抗洪救灾》和《广州市人民极度关心汛情的发展》两篇报道,刊登在《内部参考》上,只供领导干部参阅。毛泽东阅后,给他的秘书胡乔木和新华社社长、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写了一封信,说:“广东大雨,要如实公开报道。全国灾情,照样公开报道,唤起人民全力抗争。一点也不要隐瞒。政府救济,人民生产自救…  相似文献   

16.
《我军固守爷台山阵地》和《爷台山战事扩大》是两篇动态性消息。我们知道,消息是新闻体裁中一个主要的门类,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事实为其基本特征,并且经常地广泛地被人们所采用。同时,由于新闻事实本身是极其丰富、极其多彩多姿的,所以,反映新闻事实的体裁也是多种多样的。仅就消息而言,就有人物消息和事件消息,经验性消息和评述性消息,一般简讯和特写性消息(新闻素描)等等不同。各种消息体裁之间虽然有所区  相似文献   

17.
华北召开中等教育会议这是1948年9月给毛泽东同志送审的一条新闻标题。毛泽东同志把这个标题改为:华北中等教育会议决定改善中等教育的诸项制度毛泽东同志就此指出:“凡新闻,标题必须有内容。原题并无内容,不能引人注目。”(见《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第157页)  相似文献   

18.
(三) 新闻内容和形式的和谐融合,是毛泽东新闻写作风格的又一特色。新闻的内容决定形式,但形式又为内容服务,好的形式可以突出新闻内容,使新闻内容更引人注目,发挥更好的新闻效果。新闻的形式包括新闻品种的各种模式,不同新闻品种的不同方式,新闻标题、导语、主体、结尾之间的关系,新闻背景的运用,新闻内容的波澜起伏的写作艺术等。《文选》中刊登的新闻作品,属于新闻范围的有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声明、广播讲话、贺电、编辑组合稿件等八个品种。毛泽东善于根据新闻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新闻形式。形式的运用往往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的。一是适宜用客观报道形式的,尽量采用客观报道,所以消息的形式用的最多,因为客观报道,最容易为读者接受;二是必须采用主观形式时,就看内容的分量轻重,采用不同形式,有些是记者声明,有些是发言人声明,有些是述评,有些是评论,用来增强内容的分量,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关于抓好突发性事件报道,早在1959年6月20日,毛泽东同志看了新华社关于广东水灾的内部参考材料后,随写批语送胡乔木、吴冷西同志:“广东大雨,要如实公开报道。全国灾情照样公开报道,唤起人民全力抗争。一点也不隐瞒。政府救济、人民生产自救,要大力报道提倡。工业方面重大事故灾害,也要报道,讲究对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第214页)在社会主义各个时期,回顾我们的新闻报道,凡是这样做了的,都产生过积极的社会效果。怎样看待突发性事件和如何搞好突发性事件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1945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大所作的口头报告中强调,要“讲真话,不偷、不装、不吹”(《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虽然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论述已过去60多年,但今天揣摩起来仍颇有意义,对当今的新闻采编人员而言,仍是良语箴言,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