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闻产业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显著的影响,同时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报纸新闻与网络新闻是新闻的两种重要组成内容,两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均按照自身的理念以及写作规范进行。因此,对于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过程中的差异性进行分析,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将两者有效融合,从而促进新闻业的进一步发展,更好的满足受众的实际信息需求。本文从多个方面对报纸新闻和网络新闻两者之间的差异性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2.
网络新闻写作和报纸新闻写作都是写作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写作的过程中都要按照写作的规范和基本理念来进行,然而,网络是一种新型的媒介,在网络这个新兴的媒介中进行新闻写作也要遵循自身的规律,突出自身的特点。现在,网络技术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网络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这就要求网络新闻的写作要摒弃传统写作方法的缺点,在写作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本文主要分析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的区别,通过分析二者的主体、传播的方法、写作方式的差异,分析二者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3.
网络新闻写作的特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健 《新闻界》2005,(2):116-117
从受众角度来讲,网络新闻在接受方式、接受心理、接受习惯等方面与报纸及其他传统媒体新闻相比都有明显的不同。为适应受众的多元需求,网络新闻就应摆脱传统媒体新闻写作方式的束缚,积极探索网络新闻写作的特殊技巧,形成自己特有的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4.
石静 《新闻爱好者》2011,(2):102-104
从写作学角度来看,网络新闻写作是一个由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写作载体和写作受体四大要素相互联系组合而成的,动态、开放的活动过程。在网络传播中构成网络新闻写作体系的四大要素及网络新闻写作活动都具有与传统新闻写作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石静 《新闻爱好者》2011,(1):102-104
从写作学角度来看,网络新闻写作是一个由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写作载体和写作受体四大要素相互联系组合而成的,动态、开放的活动过程。在网络传播中构成网络新闻写作体系的四大要素及网络新闻写作活动都具有与传统新闻写作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顾宁 《记者摇篮》2006,(2):21-23
网络媒体的特性决定网络新闻导语写作的特性。网络新闻写作当中,层次化写作形式从客观上强化了新闻导语在新闻报道写作中的地位。在论述了层次化写作如何强化了新闻导语的重要性之后,从4个方面结合例文论述如何写好网络新闻导语:1、精心构思,了解网络新闻受众的阅读习惯。2、灵活写作,建立在新闻写作基本要素的基础之上。3、明确作用,最大限度地引发受众的阅读欲望。4、追求“爆料”,切记要遵守新闻写作真实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邓涛 《网络传播》2005,(10):49-49
网络新闻写作的基础是传统的新闻学,但是网络新闻传播的层次化、实时化、多媒体化等特点,在其新闻报道与写作上,有着相应的体现。关于网络新闻的写作,一方面要充分认识与利用传统新闻写作的规律,另一方面,又要研究其发展变化的新规律。  相似文献   

8.
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接受信息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机制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传统的新闻写作方式提出尖锐的挑战,认真研究网络新闻写作的特殊性,掌握网络新闻写作的特殊技巧,对于提高网络新闻传播的质量,增加网络新闻传播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在社会生活中,它不亚于一股强大的冲击波,景涉及到的事物,无不受到其或多或少的影响,新闻活动也不例外,由于商业网站新闻业务的发展,以及传统媒体新闻网站的纷纷成立,新闻事业受到网络的冲击也更为显,网络新闻不仅影响到了传统媒体新闻网站的纷纷成立,新闻事业受到网络的冲击也更为显,网络新闻不仅影响到了传统新闻观念、价值、媒体经营、运作等大的方面,更直接冲击了传统新闻业务,引起新闻烈军属作业务领域的一系列变革,本要探讨的就是新闻写作业务的在网络新闻的冲击之下所发生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爆炸、数字化的今天,网络新闻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而作为一种新的媒介传播方式,网络新闻如何区别于其他的新闻传播方式,以争取更多的受众?这已成为网络新闻从业者深思的问题。一、网络新闻的特点1.相对于传统报纸、广播电视新闻而言的特点:多媒体。网络新闻集报纸阅读功能、电视视听功能、广播说话功能于一身,可以为人们提供最为方便的新闻获取方式。容量大。报纸受版面的限制,广播电视受时段的限制,要求精编,而数字化使网络只要有足够的服务器,便有足够多的空间,可粗可精,弹性更大。超时空。与网络新闻相…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互联网作为传媒的特点入手,分析得出网络新闻写作区别于传统新闻写作的一些特点,进而对网络新闻写作的全新形式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七分采,三分写”,新闻写作是新闻记者将采访得来的新闻素材加工成新闻成品的过程。这一点上,网络新闻的写作与传统的新闻写作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不同的是传统的新闻写作是以“白纸黑字”的线性文本结构为主,而网络新闻的写作则是以网状的多媒体和超文本结构为主。所谓“超文本结构”,是指文本的构成不仅有文字,而且有声音、图片、动画、甚至电影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了媒体格局与传播方式。新媒体环境下,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媒体作为单一新闻传播方式的局面,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网络新闻成为信息的重要载体和沟通桥梁。媒体人要积极创新新闻编辑理念和方法,重新定位新闻写作,推动传统媒体转型升级,满足受众多元化的需求,推动新闻传媒的发展。本文围绕新媒体环境的新闻写作展开讨论,从新闻写作、受众需求两个方面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对新闻写作与传播的影响,进而概括新闻写作需要注意的方面,以促进新闻写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新闻学与新闻写作》是由江西省老新闻工作者徐光炎、朱洪波同志写的一本很有参考价值的书。作者从我国新闻工作的实际出发,总结我们新闻写作的实践经验,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十七章六十八节,从新闻事业的性质、任务和作用,到新闻  相似文献   

15.
1998年5月,联合同新闻委员会正式提出,网络是"第四媒体",标志网络作为新闻的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在信息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JC)最近几次的统计报告,网络新闻在中国网民对网络信息需求中始终位列前几位.网络新闻正以其更快的时效性对受众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而作为新闻写作活动中的人,网络新闻写作主体与受体随着传播媒介的发展变化也日益暴露出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新闻一般侧重于消息报道,擅长关注事件表面.对于一名专职从事网络新闻采写的从业人员来说,还需要树立网络新闻写作的精品意识,不能仅仅止于一般性新闻消息式的报道,要学习吸收各种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的深度报道写作方式,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自身网站知名度,也有利于网络新闻记者的全面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17.
边缘新闻写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迅猛发展,现代化的新闻传播工具普及与应用,报纸上出现了一大批别开蹊径、生动活泼的新闻作品。这些新闻,在忠实干事实的基础上,用清新的笔调,优美的文字。灵活准确地报道了五彩缤纷的大于世界,颇受读者们的欢迎。这些新闻从体裁的角度来分析,具有独特的边缘性特点,它既不同于一般消息、通讯的写作,又游移于消息与通讯的形骸之中;既严格区别于小说、散文、小品文等纯文学性的作品,又借用了文学性的语言和叙事手法来反映客观的现实。这种新闻体裁的出现,使我国报业由单一的报道样式向复合型报道样式…  相似文献   

18.
西方的新闻采写理论由于其西方新闻观、报纸商品化和西方文化背景等等根源,同我国的新闻采写理论在现实上和理论上毕竟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那么,在探索我国新闻采写理论的道路上,如何从理论上评价和从实践上借鉴西方新闻采写理论,有效地促进我国新闻采写实践和新闻事业的发展?《西方新闻采访与写作》一书正是研究和回答这个问题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优化和网络信息更新的速度加快,网络新闻传播日益拓展。初露头角的新闻网络化写作,正以其特色成为网络新闻传播的鲜明优势,并被其他媒介广泛借鉴,混搭并相融于传统写作的文本格式中。研究并确认网络新闻文本的特色,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方法,是面对网络媒体发展和网络新闻传播日渐提升的有效办法。本刊特约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者撰写了一组《网络新闻文本与写作初探》的文章,探讨网络新闻文本,一种在不断变化提升中走向规范并产生外溢影响的崭新新闻文体。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新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网络新闻 科技的进步,给新闻传播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从口耳相传到报纸印刷,从广播到电视,每一次技术上的突破都会给新闻事业带来新的生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又在悄悄地向人们展示另一种深刻的变化。 1.传播主体的变化。 口耳相传时期的新闻传播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没有明显的分野,新闻传播的主体,便是社会中随机的个人,社会上没有专门的个人和组织负责新闻传播。后来社会上出现了专门负责新闻传播的机构。再后来,报纸出现了,连同现代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共同构成了最具影响力的三个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