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淼 《出版广角》2014,(17):70-71
区域形象是公众对区域内在的经济实力、文化活力和未来发展期待的综合评估,良好的区域形象有利于本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在网络传播时代,区域形象塑造面临着新机遇与新挑战。本文主要以河南的区域形象为例,探究网络传播时代河南的形象塑造问题,从政治、文化、历史等方面分析其根源,力求提出可行和完整的策略并解决区域形象塑造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Web2.0和微博时代的到来,给信息的快速高效传播提供了土壤。在中国,政府的各项决策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需求。网络使得政府决策信息公开化,为民主决策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3.
吴雯 《东南传播》2012,(12):54-56
政务微博,以其即时、互动、便捷的传播优势,逐渐成为政府部门与群众沟通的新型互动平台,被认为"正在改变官方和公众话语权整体格局"。那么,如何利用微博进行政府信息的传递,通过促进与群众的沟通交流,以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正成为政府部门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笔者通过对国内较为成功的政务微博的跟踪观察,和与浙江金华市政务微博工作人员的深度访谈,就目前的政务微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结合传播学、公关学等理论对地方政府形象的"微"传播作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Web2.0时代是自媒体的黄金时代,博客、播客、电子互动杂志、RSS等新技术粉墨登场。在这场大潮中,艺人徐静蕾的博客"老徐"和电子互动杂志《开啦》分获巨大成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传播现象。本文将这一现象置于web2.0时代的大背景框架之下,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揭示出当前自媒体的五大传播新特征:传者个性化、传受一体化、内容精细化、互动多维化、媒介开放化。  相似文献   

5.
“自”媒体与网络社区营销的商业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曙光 《传媒观察》2006,(10):41-42
与web1.0条件下专业媒体机构主导的网络信息传播生态不同,博客(blog)、RSS、维基(wik-i)等Web2.0技术将信息传播主动权还给了普通大众,为个体提供了信息生产、积累、共享、传播的独立空间,形成个人信息管理的自媒体(We Medi-a)。无数个体可以相对自由地将自我信息面向多人发布,真正实现了以受众为中心。“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瓶,里面有自己的溶液,每个溶液有自己的味道”,千橡互动销售部全国营销中心总监田晨用非常形象的语言概括了Web2.0时代出现的各种技术性词汇的要义。一旦用户成为“自媒体”就会在网络服务中留下各种痕迹,这些“痕…  相似文献   

6.
基于"政府行为 对政府行为的解释=政府形象传播"这一框架,优化与完善政府形象,一是政府通过调整和修正自身行为,向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和绩效,进一步加固、提升政府在公众心目中已有的良好形象;二是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尤其是大众传媒,强化对社会公众的有效信息传播,加强与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在公众中建构符合客观实际的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7.
施璐 《东南传播》2016,(1):54-56
高等学校是社会运转结构中的重要构件,高校的运行已经随着经济的发展由计划封闭性转向社会融合,高校形象是学校对内对外的总体评价,互联网的普及为高校形象的树立提供了有效渠道,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全新媒介格局的形成,为高校形象传播提供了机遇,同时也面临很多挑战。通过阐释新媒体和高校形象的定义,分析新媒体给高校形象带来的问题,进而为如何利用新媒体树立良好的高校形象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曹劲松 《青年记者》2010,(13):36-38
政府形象传播是政府传播的重要方面,也是政府各类传播活动的目的所在,体现了政府传播的基本诉求。政府形象传播作为一种渗透到各种传播活动中的内在诉求,除了在各种传播活动中予以充分表达和体现外,还可以通过专门的形象传播设计、策划,加以组织实施和舆论主导,以良好的政府媒体形象影响公众认知。认真分析政府形象传播过程的诸要素,强化这一过程中的政府责任,有助于政府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好地选择和运用传播路径,不断优化为媒体和公众服务的工作机制,赢得自身形象传播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刘庆振 《今传媒》2015,(2):16-17
传播是政府公共形象树立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发布信息、重归共识、价值塑造始终是政府对于公众传播的主线。本文主要着眼于新媒体时代的政府传播范式的转换,提出传播的态度要从单向灌输转向平等对话,在这样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公民精神以及新媒体手段的作用,从而为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奠定媒体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王驰 《视听界》2013,(2):76-78
政府形象凭借一定的符号和媒介手段传播作用于公众,公众通过有效地解读符号接受形象信息,政府媒介形象塑造一直被视为政府部门调整外部社会关系的重要构成和政府公共关系的重要内容。视觉化传播时代,媒介以数字技术、交互式传输为标志,具有虚拟性、消费性、大众性、复制性等特征,改变了单一单向的平面化传播形态,人们的认知方式、思维模式、表意手段也随之发生改变,意味着政府部门调整外部社会关系的传播格局和舆论机制将发生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11.
政府形象的塑造和传播首先依靠其施政行为,但随着媒体时代的来临,通过媒体来塑造和传播政府形象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当今社会,政府形象的媒体传播已不可能是单向和随心所欲的传播,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将传播者——受众,以及受众反馈——传播者的双向过程结合起来,才构成一次完整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网络信息的交互环境日益复杂,为我国的国家形象“出海”带来诸多挑战。积极应对网络媒介传播新生态对我国国家形象构建带来的挑战、重塑公众对我国的媒介形象认知尤为关键。本研究从公众认知视域出发,分析国家形象自塑在网络媒介修辞中的建构机理,为中国形象自塑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期为中国构建良好的大国形象、增强国际话语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发展态势下,各大主流城市纷纷通过广泛参与全球经济、不断推动区域发展从而塑造和推广自身的形象。在实践过程中,政务微博作为党和政府执政资源的一部分,因其对政府形象的广泛影响和互动性、即时性等特点,越来越被公众所关注。良好的政府形象既是政府赢得公众的必要条件,也是建立和塑造城市名片的重要资源。本文通过厘清政务微博建构政府形象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走出一条建构织博为民、问政利民、取信于民政府形象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政府形象塑造是建设现代政府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形象是政府所拥有的特殊资源。传播政府形象是政府形象塑造的重要环节,在政府形象传播的诸多手段和方法中,大众传媒对于政府形象的塑造和推广是不言而喻的。微博是一种新媒体,其功能强大,具有比传统媒体更为便捷和高效的特点,它的出现和发展对政府形象的传播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运用微博科学传播政府形象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政府要用更加智慧的方式开发和利用微博,为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添砖加瓦:开通微博,塑造亲民形象;关注热点,塑造高效形象;即时更新,修复受损形象;付诸实践,树立负责形象。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4,(23):55-59
自媒体平台给政府形象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明显放大了政府发展目标与公众期望之间的结构性风险,传统政府形象传播理论和方法在微博时代都显现出不适应性。政府形象传播亟需转变传播观念,形成政治认同视域下的微博仪式传播思维;亟需建立科学的微博舆论引导机制,提升政府形象传播的有效性;亟需提升官员媒介素养、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积极建立对话新思路与新平台,拓展政府形象微博传播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媒介的迅速发展,民间话语在国家形象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媒体为民间话语的表达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公众不仅是国际交流和外交谈判的旁观者,也可以成为谈判的参与者、事件的评论者、政策的推动者。国家形象传播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对于国家和政府来说,应适当放开民间渠道,鼓励民间话语参与,同时对民间话语进行引导,形成民间话语与官方话语的良性互动。而对于民众而言,应加强文化自觉,增强"走出去"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媒介素养,主动与外界沟通,充分利用网络传播和展现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7.
当人们还沉浸在web2.0所带来的方便与享受之中时,已有人在绘声绘色地描述web3.0所能烤制出的蛋糕是什么样,而某些西方国家则把实现第二次互联网革命作为未来10年发展的目标。在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和传播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网络新闻传播者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网络大众传播彻底改变了传统社会的信息传播机制,使多元化社会文化和多元诉求表达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这使政府形象管理面临巨大的挑战,也是信息化时代各级政府需要重新审视的重大课题。本文从社会心理学和媒介传播的视角,界定了政府形象管理的内涵,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其主体和客体,并从策略确立、原则制定、方法设定、途径实现、评价实施等实践层面阐述了政府形象管理的具体实施思路。  相似文献   

19.
袁仲伟 《新闻世界》2010,(9):155-156
本研究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深入剖析网络流言与政府形象的互动过程,认为网络流言的传播降低和破坏了政府形象,而这与地方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一贯形象是相吻合的。因而,地方政府形象提升已经成为势所必然,政府公信力有待提高。有效了解公众舆情和及时进行信息公开成为政府应对网络流言的必然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李华君 《现代传播》2013,35(5):69-72
网络媒体的时效性极易使得政府的负面舆论通过网络传播扩散,形成网络空间的政府舆情危机。危机给政府形象的传播、修复以及政府公信力的塑造等方面造成极大困境。政府形象修复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在于获得公众的认同与媒体的支持。新媒体时代政府应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公信力和执行力,建立系统的危机传播管理体系,才能使政府形象在网络媒体信息传播中实现最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