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琵琶演奏是具有社会性的音乐实践活动 ,本文对如何充分发挥琵琶演奏时的情感体现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目前的音乐教育存在技术化、普通音乐教育专业化等多种倾向性现象,音乐教育的审美性、艺术性严重丧失。而忽视音乐的情感性,是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之一。对此,笔者结合我国音乐教育现状,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审视音乐情感,对音乐教育的情感性做了详细阐释,以期引起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对该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呼吁情感化音乐教育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情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道德传统。中国传统音乐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它深深扎根在人民群众当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正确诠释中国传统音乐的道德情感及其当代价值,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道德传统、正确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审美教育,音乐的本质功能就是审美功能。在音乐教育实践过程中只有从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上切实遵循它的本质属性才能进一步明确音乐教育改革的培养方向。建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是当今音乐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因此,提升音乐审美教育的地位对音乐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二胡演奏不是简单的机械运动,单靠演奏者朴素的音乐感受力是不够的,需要具备深厚的音乐理解力、娴熟的演奏技巧以及深刻的情感投入。演奏主体的情感体验始终贯穿整个演奏过程,具有艺术思考和艺术情感投入的演奏才称得上良性演奏习惯。  相似文献   

6.
音乐审美意识的性质及情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审美是音乐整体艺术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音乐审美意识的感情特征对于培养人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音乐鉴赏水平,提高音乐审美判断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一反《乐记》其"乐者,所以象德"的功能性论见,运用魏晋玄学"校实定名"、"辨名析理"的方法,系统地探讨涉及到了现代音乐审美体验理论中的诸多重要命题,例如音乐的本质、曲调以及"礼乐之情"等艺术本体论上的问题,从而形成了一套具有深远意义的音乐理论。音乐美学的研究从历史上看,一直存在自律派、他律派等不同观点的争论,而其中对音乐与情感关系探究的争论尤为激烈,它涉及到了音乐的本体、审美、功能、主客体的关系等关键词。《声无哀乐论》中音乐审美的借鉴,对进一步认识音乐美自律视野下的音乐与情感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歌唱者的情感和情绪具有感染性.人们之间的感情沟通正是由于情感、情绪的感染功能,才能以情动情.文学,电影(视)、戏剧、音乐、舞蹈等无不是以情动人.  相似文献   

9.
丁毅华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3):108+134-108,134
本文主要探讨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音乐内容进行意境创设,引导学生完成情感的体验。意境创设与情感体验最终是要让学生能够准确地听懂音乐,提高审美力,从而达到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的。本文就音乐欣赏课"意"与"情"的表现进行了探索,并针对这两方面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为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角度。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音乐是精神,是灵魂,音乐本身来源于生活,在此基础上得以提炼和升华,情感也 随之加重。音乐艺术是综合的艺术,它所包容的内容万千,是其它任何艺术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1.
大学音乐欣赏教学是大学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可以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享受音乐,丰富情感,提高审美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大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内容与形式,直接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体验活动,欣赏同一音乐作品会因人而异获得不同感受,强迫所有人都以一种感觉去理解同一音乐作品是不科学的,文章从欣赏者的主观性以及音乐自身具有的特性方面来分析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现今的社会中,学习钢琴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人们往往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忽略了情感的表达。在音乐发生的过程中,情感表达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在钢琴演奏过程中,只有注重情感的表达才能将乐曲所包含的情感及思想表达得透彻,使听众感受到音乐的美。  相似文献   

14.
创设音乐情境是音乐教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更好的欣赏音乐作品有积极地促进作用。以审美为核心,从培养学生兴趣和创造力出发,分析音乐作品对学生心灵的启迪、激励、唤醒、感染与净化,进而让学生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美,有效发挥出音乐课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创造,感受音乐之美。  相似文献   

15.
声乐的艺术实践活动,是以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与修养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技能训练,使嗓音在学习中达到一定的艺术标准,并利用技能、技巧,最终表现作品的思想与情感内涵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高度的技术性、艺术性与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指出应在音乐教学中创设情景,诱发情感,即通过发声练习、吟唱歌曲和音乐欣赏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7.
古典的以及现代分析美学的诗美构成要素论、音节化与情感诗化的理论以及唯美主义理论,是新月三美论中音乐的美理论的深层次核心理念,也是新月诗人现代诗歌美学建构的基本理论。新月的代表诗人闻一多、徐志摩等对现代汉语诗歌的音乐的美的建构所做的示范性的探索与实践,依赖于这些文学美学的基本理论。后期,新月诗人的纯正、纯粹的诗歌美学追求倾向,则从关注诗歌的外在形式美向内在主体精神的美学品格转化。《奇迹》的音乐美与散文美交织的内在矛盾正是这种美学追求的呈现。认识清楚这些,对于深入认识现代诗歌的流变进程与现代诗歌的美学建构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器乐教学已成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在授课中应根据学生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音乐情感,加强表演意识和器乐合奏的训练,提高音乐教学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音乐欣赏号有广泛的群众性,它对群众有一种"侵蚀性"和"渗透性"作用.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有意识地利用这种"渗透性"作用,开展好音乐欣赏活动.开展音乐欣赏要注重情感熏陶的特征,借助音乐表现的非语义性、抽象性、朦胧性特点,正确地欣赏音乐作品;同时还要注意音乐欣赏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20.
对于声乐艺术表演中情感表达方式与技巧运用的融合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演唱是情感的一种表达和宣泄,有技巧的演唱能够很有效地提升情感表达。声乐艺术以一种优美动听的方式向人们倾诉自己内心的世界以及对生活的一种感受和向往,并且能够让听众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我国的声乐文化有着较为悠远绵长的历史,并且在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传统音乐的资源。另外,受到民族风格、地域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音乐风格与艺术特点也存在一定差异,当音乐表达风格不同时,所采用的演唱技巧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