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侃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得意弟子,深得其师学术三昧,禀性也如其师,时人曰之为疯师疯徒。“五·四”前后,胡适积极提倡白话文,章、黄二人竭力反对。黄、胡同在北大任教,每遇则舌战一番。一次相遇,黄侃笑道:“你口口声声要推广白话文,我看你未必出于真心。喏,如果你身体力行的话,名字就不叫‘胡适’了,应该改作‘往哪里去’才对呀。”胡适一时语塞。有一次,黄侃在教室讲课,一时兴起,谈起白话文问题,又把靶子移到胡适身上。他说:“其实白话文与文言文孰优孰劣,用不着费力大打笔墨官司,只随便举一例足可说明问题。比如胡适的妻子死了,家里要发电…  相似文献   

2.
文余 《学习之友》2006,(11):49-49
语言文字学家黄侃曾反对胡适所提倡的白话文。一次他在讲课中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文言文的高明。他说:“如胡适的太太死了。他的家人电报必云:‘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长达11个字。而用文言文则仅需‘妻丧速归’4个字即可,仅电报费就省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3.
<正>说到语言的繁与简,必先想到文言文和白话文。想到一段轶事。民国“文化疯子”黄侃先生反对白话文,有一次拿“新文学先锋”胡适开玩笑。说假如胡适的老婆死了,写一封电报,白话文必是“你的太太病死了,快回来呀!”11个字,浪费邮资。文言文只要四个字“妻亡速归”,言简意赅,省钱。后来,胡适讲白话文,提到自己拒绝政府邀请出任官员,请学生帮忙拟文拒绝。学生说:“才疏学浅,恐难胜任,另请高明。”胡适直接一句“干不了!”。  相似文献   

4.
正曾子说:"犯而不校。"犯即触犯,校即计较,意思是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不要过多地计较。鲁迅也说:"‘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因此,与人交往,面对"犯",就要有一种"不校"的态度和精神。有一次,民国才女苏雪林写了一封长信给胡适,攻击左翼文坛和鲁迅。胡适不赞成她大动肝火,用  相似文献   

5.
浅议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的误区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学习西洋文字,不单是要认得几个洋字,会说几句洋话,我们的目的在于输入西洋的学术思想,所以我认为中国学校教授西洋文字,应该用‘一箭双雕’的方法,把‘思想’和‘文字’并教。"  相似文献   

6.
新文学诞生以来,人们对它的说法很不一致。这种情况既反映了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也表明了新文学自身的复杂性。 “五四”时期,一些人以为所谓新文学,无非就是将文言文改为白话文。胡适说:“我的‘建设新文学论’的唯一宗旨,只有十个大字:‘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傅斯年说得更明白:“新文学就是白话文学。”但是,胡适本人又写了《白话文学史》,论证中国从来就有白话文学,如元人戏曲,明清小说……等。按其本意无非是说,白话文学是古已有之的,不必莫名惊诧。但是这样一来,问题出来了:历来的白话文学是不是新文学呢?  相似文献   

7.
胡适在白话—拼音文字相位提出"白话"主张,发起白话文运动。白话—拼音文字相位不仅为解决"言文背驰"问题提出,也是为中、西语言与文化沟通而作出的有针对性的设计,白话文运动因此走上与晚清以来语言文字变革不同的方向。在白话—拼音文字相位上,"白话"是一个理论观念,它构成白话文运动的逻辑起点,构成胡适有关白话文运动历史叙事的理论前提。"白话"与"白话文学"之间的紧张关系推动着白话文运动的实际进程。  相似文献   

8.
一次,我正在黑板上板书一首古诗:"必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突然,坐在后排的王军站起来说:"尹老师,你写错了一个字,‘必竟’的‘必’应该是‘毕业’的‘毕’。"我迟疑了  相似文献   

9.
胡适在白话-拼音文字相位提出"白话"主张,发起白话文运动.白话-拼音文字相位不仅为解决"言文背驰"问题提出,也是为中、西语言与文化沟通而作出的有针对性的设计,白话文运动因此走上与晚清以来语言文字变革不同的方向.在白话-拼音文字相位上,"白话"是一个理论观念,它构成白话文运动的逻辑起点,构成胡适有关白话文运动历史叙事的理论前提."白话"与"白话文学"之间的紧张关系推动着白话文运动的实际进程.  相似文献   

10.
正胡适的《我的母亲》(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简称"人教版",下同)中有这样一句话:"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穈先生’。"其中,"穈先生"的注释发生了两次变化。2002年12月第1版是:[穈(mén)先生]胡适小时候的名字叫"嗣穈",爱称"穈儿"。后来,课本修订改为[穈(méi)先生]胡适小时候的名字叫"嗣穈",昵称"穈儿"(2008年7月第3版)。这则注释有两个变化,其一是将"爱称"改  相似文献   

11.
陈衡哲是江苏常州人,是民国第一批庚款留美女生,是中国第一个女教授。陈衡哲在美国留学时结识了任鸿隽、胡适等,开始响应胡适提倡的白话文运动。陈衡哲率先开始用白话文写小说,开白话文风气之先;陈衡哲的白话文充满自由豪迈之情,鼓舞人心,具有思想启蒙作用;陈衡哲"五四"时期发表的诗歌、散文、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品都具有开山鼻祖的意义。陈衡哲是白话文运动主要干将之一,是《新青年》的主要投稿人之一,对推动文言文转变为白话文的中国语文政策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站在马克思主义和人民大众立场上的瞿秋白与站在实验主义和商绅立场的胡适其文化观是对立的,揭示了为下层群众服务还是为上等人服务,是两种文化观的分水岭;在反对胡适扛着"白话文"的招牌,偷卖新文言同时,瞿秋白批判了胡适为首的新月派代表极少数人利益的阶级实质;同时表明,瞿秋白不全盘否定胡适在白话文运动中的作用,他对胡适文艺理论的批判是辨证的否定.  相似文献   

13.
胡适等当年提倡的白话文,在"五·四"时期即已替代了文言文,成为社会普遍使用的思想交流工具.以提倡白话文、推动文学革命为契机,中国文化实现了一次大飞跃.中国文化发展的前景是"充分世界化",也就是现代化.而白话文运动实际上就是文化的载体--汉语的现代化.它对我国学术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在半个多世纪之后,旧事重提仍对白话文进行非议,是对汉语发展的历史无知,也无视现代汉语在现实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06年7月,由于查找资料的需要,译者在上海徐家汇藏书楼翻阅《字林西报》,无意中在1924年7月14日《字林西报》60周年增刊上发现了胡适的这篇文章。这份增刊可以说是一份当时中国各界名人的文章荟萃集,除了胡适,还有诸如唐绍仪、宋美龄等人的文章,每位都在其擅长的领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胡适最重要的成就之一便是提倡和推广白话文,鼓吹新文学。此篇文章的主旨便是推广白话文运动。全文大致介绍了中国的白话文运动和文学革命,并得出文言文已死,而白话文则适用于从文学创作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一结论。这也是胡适的一贯观点,在他的《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文学改良刍议》等文中,以及《国语文法概论》、《白话文学史》等著作中,他一再强调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乃历史之大势。胡适认为,过去的文学已经僵化,并且有三大毛病,即无病呻吟、摹仿古人和言之无物,而新文学正是要改变这些毛病。新文学的本质是"活的文学",认为文学语言要"活",需用浅显生动的白话进行创作;文学精神要"活",需有真情感和真思想的贯注,而具有这种文学性的文学在胡适眼中就是白话文学[参见刘波.胡适论"活的文学"--民间文学之文学性探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这次发现的这篇文章除了概括了上述观点外,还由于是刊登在英文报刊,是供在沪外侨及海外人士阅读的,胡适在文章中描绘了一个白话文运动的全景,从文言文兴盛的原因到需要改革的理由、改革的先驱以及改革的困难和成效等等。可以说,这篇文章虽然没有在原来基础上深入,却完整地体现了胡适关于白话文运动的思想。译者查阅了1994年12月由耿云志主编、黄山书社出版的《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1998年11月由欧阳哲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胡适文集》,同年12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胡适文集》,以及2003年9月由季羡林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胡适全集》,均未收录这篇文章,希望此文的发现可以为研究胡适及白话文运动、文学革命提供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胡适在《水浒传考证》中曾指责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充满“八股选家气”。“草蛇灰线法”,便是用来做这种指责的最重要的一条证据。他说:“例如圣叹最得意的批评是指出景阳冈一段连写十八次‘哨棒’,紫石街一段连写十四次‘帘子’(按,实为十  相似文献   

16.
胡适的支票     
学者陈之藩年轻时,无钱去美国留学。曾资助过许多贫困青年的胡适听说后,送给他一张400美元的支票。陈之藩后来把钱还给胡适,还写了一封信向胡适表示感谢。胡适接到信后,给陈之藩回信":谢谢你的来信和支票,其实你不应该这样急于还此400美元。我借出去的钱,从来不盼望收回,因为我知道借出去的钱总是‘一本万利’,永远有利息在人间。"陈之藩后来说":我每读这封信时,并不落泪,而是想洗个澡。我感觉自己很污秽,因为我从来没有过这样澄明的见解和这样宽广的胸怀。"  相似文献   

17.
1919年12月,胡适发表了《新思潮的意义》一文,抛出了“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的纲领,作为再造文明的手段之一,在学术阵地上,胡适树起了“整理国故”的大旗。何谓“国故”呢?胡适说:“中国的一切的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国故学’的使命是整理中国的  相似文献   

18.
钱梦龙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写道:"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1]古典诗词教学在中学课堂中普遍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古诗词教学变身为"说文解字"课。许多教师觉得古诗词离学生太遥远,于是照本宣科,逐字逐句把古诗词翻译成白话文,教师辛苦,学生收获甚微。  相似文献   

19.
"五四"运动的时候,我是江南一个快要毕业的小学生.当时,文学革命运动和反侵略运动汇成一股洪流,向中华大地一泻千里."文学革命",又被称为白话文运动.从1918年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和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算起,白话文运动到今年整整80年了.  相似文献   

20.
胡适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倡导文学革命,号召民众用白话文进行创作.凭借着自己深厚的传统文学功底,他成功的回到历史为白话文学寻找到可靠依据,并受唐宋古文运动的启发,以此为参照,领导新时期文学革命.通过对中国白话文学史的梳理,胡适推演出白话文实为文学正宗的结论.白话文地位的确立无疑有助于文学的自然发展,也有助于更好的吸收国外先进科学方法,促使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