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蒙汉大学生性度取向的跨文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此项研究是根据贝姆性度测验量表,对232名蒙汉大学生进行性度取向测查的研究报告。测查结果发现:一、蒙汉大学生中存在着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和中性化四种性度取向,表明性度取向类型的普遍性。二、蒙汉大学生中男性化和女性女性化的人数分别占各自的三分之一左右,表明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仍有重要影响。三、蒙汉大学生双性化取向的人数约占四分之一,表明当今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男女性度取向特征有接近的趋势。四、蒙族大学生比汉族大学生双性化取向的比率高,表现出明显的民族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蒙汉族人群上颌前牙不同位点的唇侧骨壁厚度的异同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120例需要拍摄CBCT的蒙汉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民族分为蒙古族组(60例)、汉族组(60例),分别测量蒙汉族患者唇侧骨壁不同位点的厚度,比较两组不同位点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蒙古族患者于位点1处的骨壁厚度大于汉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古族患者于位点2处的骨壁厚度大于汉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古族患者于位点3处的骨壁厚度大于汉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据的统计学差异对于牙齿种植及前牙美学的修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河西学院汉、回民族学生的ABO血型、单双眼睑、耳垂有无及舌卷曲4对遗传性状的调查,比较了这4对性状的基因频率在两民族间的分布.结果表明:ABO血型、单双眼睑及耳垂有无3对遗传性状的基因频率在汉族和回族间存在明显差异,而舌卷曲基因频率在两民族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正常恒牙汉族人76名、蒙古族人102名为研究对象,进行牙颌模型测量分析。比较蒙古族与汉族人牙弓长度、宽度、腭盖高度及Spee氏曲线深度的民族、性别差异。结果表明,蒙、汉族人的牙弓长度和宽度均为男性大于女性;蒙、汉族人之间的牙弓宽度,牙弓长度、腭盖高度和Spee氏曲线深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山东回族(435例:男218例,女217例)、汉族(435例:男218例,女217例)的惯用手、鼻梁高低、直卷发3对遗传性状的调查,比较3对性状在民族间、性别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在2民族间惯用手无显著差异( u=0.5813),鼻根高度(u=10.0924)和发型(u=5.5040)存在极显著差异,且性别间也如此.回族、汉族男性与女性之间:鼻根高度有相同的显著差异;直发、惯用手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蒙族汉族两个民族儿童关于地球概念的研究,揭示了蒙汉儿童关于地球概念的心理模型的共同点与差异性,并且分析了形成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法对西藏地区387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西藏中学教师工作压力不大,处于中等水平。考试压力,工作负荷,职业期望是西藏中学教师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民族,性别,职称在工作压力上差异不显著,但是性别和民族分别在考试压力和学生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女性教师考试压力显著高于男性教师,汉族教师在学生因素方面的压力显著高于藏族教师。学校类别和教龄在教师工作压力上分别存在显著差异。高中教师的工作压力显著高于初中教师,教龄6-10年教师成为工作压力最大的群体。  相似文献   

8.
5~7岁蒙、汉族幼儿利他行为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是从呼和浩特市区普通蒙、汉幼儿园中选取 5~ 7岁年龄段幼儿各 80名作被试 ,在实验情境中测查他们利他行为的发展情况 ,结果表明 :(1 )蒙、汉两种不同民族的幼儿利他行为之间的一致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但蒙族幼儿中的男孩、汉族幼儿中的女孩利他倾向增长较快 ;(2 ) 5~ 7岁年龄段的蒙族幼儿利他倾向比同年龄段的汉族幼儿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少数民族地区儿童期的虐待情况.方法:采用儿童虐待量表对27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其中蒙族150人,汉族120人.结果:儿童虐待与性别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并不存在族别的差异.被调查的270名大学生中,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躯体忽视和情感忽视的发生率分别为45.55%,17.41%,20%,85.18%,84.07%.结果显示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期虐待通常也是数种虐待类型同时存在.结论: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期虐待没有族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汉族学生202人、蒙族学生203人用90项症状清单测评,将统计结果与全国青年组常模进行比较、蒙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高职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5%,其中蒙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3.4%,汉族学生为26.7%;(2)高职生在焦虑因子、敌对因子、强迫因子、恐怖因子、躯体化因子上的得分比全国青年组的平均水平高;(3)汉族学生在焦虑因子、抑郁因子、强迫因子、偏执因子、恐怖因子的得分比全国青年组的平均水平高,蒙族学生在敌对因子上的得分比全国青年组的平均水平高;(4)蒙族学生在人际关系因子上的得分低于汉族学生,并且差异显著,蒙族学生的人际关系比汉族学生好.研究蒙族、汉族高职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目的是为就业心理调适提供理论支持,使就业心理调适更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从多重社会认同研究视角出发,分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民族-国家双重社会认同的结构、影响因素及其与群体间知觉的关系。对云南省昆明市和昭通市的643名汉族和364名少数民族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又存在显著差异,整体上国家认同要显著强于民族认同,汉族的民族认同要明显低于少数民族。民族-国家双重社会认同两维结构得到证实,认同类型主要包括4种:整合型、民族型、国家型和弥散型,汉族调查对象主要表现为整合型和弥散型认同,少数民族表现出全部4种类型的认同模式。居住环境影响少数民族的民族-国家认同,所在社区汉族居民较多时,少数民族居民更多地表现出整合型和国家型的民族-国家认同。群际知觉因民族-国家认同类型不同而有差异,整合型认同调查对象的群际知觉最为积极,弥散型认同的调查对象群际知觉最为消极。调查结果有助于深入把握人们对民族身份和国家身份的管理模式,以及由此形成的民族-国家双重社会认同对群体关系的影响和意义,有利于制定更有效的政策以促进积极的群际知觉。  相似文献   

12.
西部回、苗、蒙、维族民众对西部大开发关注程度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编的《西部大开发社会焦点问题的社会认知》问卷,对回、苗、蒙、维等各民族以及汉族共3456名民众进行调查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西部各族民众对西部大开发都高度关注,但各民族关注的具体焦点有所差异: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问题上,回族关注程度显著高于苗族和蒙古族,苗族的关注程度显著低于汉族;在民族交往中的冲突问题上,回族和维吾尔族的关注程度显著高于汉族、苗族、蒙古族和其余民族;回族和蒙族对民工权益保护的关注程度显著低于汉族、苗族和其余民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对腐败问题的关注显著低于汉族和其余民族。  相似文献   

13.
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居民的教育收益率可以很好地解释儿童入学和辍学问题。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居民的教育收益率整体上偏低,明瑟方程估计的结果为2%,海克曼模型估计的结果为2.49%,少数民族的教育收益率高于汉族。不同性别之间,汉族男性的教育收益率低于女性,而在各少数民族内部,男性的教育收益率都高于女性。在各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少数民族的教育收益率普遍高于汉族。汉族在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阶段的收益率是逐渐递增的;在初中阶段,全体样本和少数民族的教育收益率为负,教育收益率呈现出"U"型结构。  相似文献   

14.
琼南地区黎汉族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自编的<琼南民族地区中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问卷>时海南岛琼南地区的1238名黎汉族中学生(黎族896名,汉族342名)的学习动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黎族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总体上较汉族中学生强,其中黎族中学生的社会取向性动机、尊敬性动机和交往性动机均强于汉族:(2)黎族男生的学习动机较黎族女生强,也较汉族男生强;(3)黎汉族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各维度在不同年级和性别上均存在自身的特点和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明瑟方程估计了不同民族的教育收益,尤其比较了汉、藏、回三个民族的教育收益。结果发现:少数民族的教育收益率高于汉族,其中藏、汉族大体相当;回族远高于汉族。教育收益率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明显,在汉、藏族内部男性高于女性,而在回族内部则相反。增加对这一结果的社会认知,可以较好地提高少数民族家庭投资教育的热情,促进更多的少数民族儿童入学。  相似文献   

16.
崔淼 《教育教学论坛》2012,(14):144-145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77名回族初、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考察了回族青少年的少数民族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两个层面,认知、情感、评价及行为等四个维度。结果表明:(1)回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维度中,认知维度存在年龄和性别的交互作用,高中男性比初中女性有更高的认知分数;民族认同的情感维度存在年龄的显著性差异,高中生比初中生的分数高;(2)回族青少年中华民族认同维度中,男性情感和评价维度分数显著高于女性。研究结果为回族青少年民族认同、中华民族认同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青壮年心源性猝死病理学研究.方法:对内蒙古赤峰地区1980—2005年间心源性猝死病例139例尸体进行病理学解剖,从宏观到微观的病理学研究.结果:139例猝死尸检中,男性72例,女性67例,通过男性与女性心源性猝死年龄构成比较P<0.05;不同年龄组女性心源性猝死率比较P<0.01;不同年龄组男性心源性猝死率比较P>0.05.结论:男性与女性发生心源性猝死年龄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女性心源性猝死率与年龄明显相关;男性心源性猝死率与年龄尚不能认为有关.心肌脂肪浸润在女性猝死中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合访谈及课堂观察对英语专业蒙、汉两个自然班学生进行了词汇学习策略对比研究,结果发现:(1)词汇学习观念上蒙、汉大学生观点类似,均明显反对机械记忆;蒙族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运用来学习词汇;(2)词汇策略使用上,蒙、汉大学生广泛运用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运用较少,社会/情感策略使用频率最低;蒙族大学生各个次策略使用的平均值均低于汉族大学生;(3)蒙、汉大学生词汇学习策略使用存在较大差异性。此次调查研究进一步明确并细化了蒙、汉大学生词汇学习特征及策略使用,体现了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特殊需求,为少数民族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有益的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19.
民族杂居区不同民族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这样的多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关键是民族教育的信息化,而民族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在新疆民族信息化进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新疆某民族杂居地区的哈萨克族、回族、汉族中小学信息素养水平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回族中小学教师与汉族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回汉中小学教师与哈萨克族中小学教师之间却存在显著性差异,文中尝试对出现此种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为了考察当代青年职业价值观的新变化,对高中生、大学生以及在职青年三个阶段的当代青年进行了职业价值观的调查,使用自编问卷,包括六个维度:工作保障维度取向、贡献及集体主义取向、自我发展取向、家庭取向、尊重及声望取向、社会关系取向。结果发现:青年女性比男性更加重视工作保障,汉族青年更加重视社会关系,少数民族青年更加重视贡献集体主义,青年人的职业价值取向存在性别及学历水平的差异,但没有发现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