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苏青作品中所呈现的对女性的实际生存境遇的关注和它所彰显的女性意识,她对传统的大胆反叛,弥合了中国女性解放肇始--"五四"女性解放的内在精神在此前所造成的裂隙,但在男权社会的强大历史惯性支配下,苏青的女性意识也不免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2.
苏青作品中所呈现的对女性的实际生存境遇的关注和它所彰显的女性意识,她对传统的大胆反叛,弥合了中国女性解放肇始——“五四”女性解放的内在精神在此前所造成的裂隙。但在男权社会的强大历史惯性支配下。苏青的女性意识也不免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3.
五四思潮的影响下,欧阳予倩在翻案剧《潘金莲》中赋予潘金莲众多现代理念和意识,但是作为在旧时代浸淫已久的女性,她不可能完全超越自己所处的社会背景,必然地脱离剧作家的意愿,与男权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也就形成了她的悖谬。  相似文献   

4.
单元 《丽水学院学报》2006,28(6):38-41,58
陈学昭的杂文是其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杂文不仅延续了“五四”所提倡的女性解放、男女平等、人格独立等现代思想意识,而且更为贴近女性生活现实,对男权社会有大胆的反叛和尖锐的揭露,因而更具冲击力,体现出20世纪中国女性觉醒初期反叛黑暗、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是真正的女性言说,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应该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5.
早期的澳大利亚是英国殖民地,有较深的男权烙印,妇女的地位很低。一直以来,澳大利亚的女性作家们都迎着逆境坚持从事文学创作,借助自己的小说来阐述自己的经历和人生感悟。克里斯蒂娜.斯特德是澳洲文学史上很重要的一位女性作家。她的代表作《仅仅为了爱》被普遍认为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作品中的女主角为了自由,为了独立,为了追求个性自我而历经坎坷。小说中的女主角的经历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本文试图分析女主角的成长经历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对其成长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觉醒》中的困惑——兼评肖邦的女权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女权主义作家肖邦的思想充分体现在她的作品《觉醒》中主人公埃德娜身上。埃德娜对自身存在有着种种觉醒及其觉醒后的困惑。在男权为中心社会里 ,女性追求独立与解放几乎是不可能的。肖邦在母性价值观念、婚姻对女性自我发展的限制方面也提出质疑 ,但她无法解决女性自身存在与自身解放的悖论 ,尚未认识到 ,妇女解放不是女人自己的事情 ,而应是全人类的事业  相似文献   

7.
黄碧云的女性书写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深度上都令人激赏.与众多的女性主义文本一样,她的小说中充满了去势男人.在深入描绘去势男人过程中,她破除了"男性品质"的虚假论述,这是女性主体性确立的一个前提.她揭露男性眨低女性善妒的话语,重笔书写了女性与女性之间深厚的姐妹情谊,显示了女性的胸怀与坚忍.黄碧云从早期女子为求反抗化身为巫写到现代女性离弃母职,走向独立,实现了对男权社会最终的反抗与颠覆.而黄碧云女性书写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不仅仅是女性书写,既然男性建筑的文明已坍塌,她当然可以凭借自己身为女性的观点来探索理性与混乱,文明与野蛮,进步与落后,自由与生命等等的命题,而这,就是她一直运用的独特手法--魔幻现实主义最深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丁玲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的早期作品展示了她作为自由知识分子所具有的个性解放意识,在延安时期,读者仍能发现“莎菲式”的个性解放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五四”以来的启蒙话语和个性解放的主题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作家很难再坚持新文学初期的自由意识的表达。丁玲的女性化立场受到严重的冲击。文章通过黑妮、杜晚香等形象的解读,指出丁玲晚期的女性文学创作开始用政治意识置换女性意识,尽管出现了创作思维的相对矛盾,但仍然充满着女性的“声音”和“语调”。  相似文献   

9.
《荆棘鸟》通过对克利阿里家族三代女性.性格的刻画和生活经历的描述,展现了女性意识从觉醒到成长并最终解放的过程。老一辈女性虽然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不能认识到自己受压迫的根源在于男权专制,因而最终未能获得独立自由;新一代女性通过实现经济和人格上的独立摆脱了男权束缚,最终实现了爱情和自我价值的圆满。  相似文献   

10.
“五四”前后一批作家所表现的新女性形象,探讨了妇女解放所走过的一条在曲折中前进的道路。从早期的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到虽然软弱却依然举起个性解放大旗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再到把个性解放与社会解放联系起来走上真正的妇女解放道路的女性形象。说明五四前后是"一个风云变幻和社会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诞生众多女性形象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觉醒》是19世纪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其主人公埃德娜是一位具有觉醒的自我意识并努力寻求自我的女性。作为一位女性,埃德娜在男权社会中努力寻求主体意识及自由独立的过程中遭遇到三重人格,即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的矛盾和冲突,无法摆脱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的束缚,无法真正实现自我解放,只能走向自我毁灭。她的自我毁灭一方面消解了她为追求自我而作的努力,另一方面又象征着自由和新生。  相似文献   

12.
爱丽丝·沃克是美国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她是有着较强独立自主意识的女性代表,用她的作品,表达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映射对男权社会的不满和反抗,字字都反应着对女性解放的呼吁。在她的作品中,姐妹情谊的表达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女性解放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本文将会以爱丽丝?沃克的作品《紫色》为例,阐述表述姐妹情谊在女性解放的进程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多丽丝·莱辛的著名短篇小说<到十九号房间>讲述了女主人公苏珊是一位具有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渴望独立与自由的现代知识女性.但男权社会制度却束缚了她的自由,由于她的理智使她最终选择了自杀.通过描写苏珊,表达了莱辛的女性意识,女性必须有自己的自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相似文献   

14.
五四女作家的婚恋小说,既表现了女性在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由上的敢于言说,也表现了这种言说的残缺,实际上仍是女性觉醒意识的残缺。“五四”女作家发现,女性仅仅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不可能得到真正的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她们在婚恋问题领域开始了更深广的探索,对理想的爱情、理想的家庭模式都作了形象的展示。特别是女性情欲和性爱的表现,摆脱了男性文学“荡妇”或“贞女”的二元选择,打破了女性性描写的禁区,开创了女性性描写的先河,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庐隐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文坛上的一位女作家,她的作品大多是以女性为题材。描写了一大批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而觉醒的知识女性,她们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走上社会,她们满怀激情,振臂高呼“女性解放”,大胆追求婚姻幸福和爱情自由,要求获得独立的社会地位及经济地位,并且积极探索人生意义。然而基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缺陷,她们觉醒后又再次陷入无限的困惑、迷茫中,苦苦挣扎而不得脱身。  相似文献   

16.
论梅娘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娘是1940年代沦陷区的一个代表作家,她的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本认为她的女性意识是不断变化的,经过了最初的爱情社会价值论到后来的爱情本质论的转变;她在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等方面与“五四”学有密切联系,但她在探讨女性意识时具有更多的现实感和复杂性,尤其是对爱情本质的思索超越了“五四”。  相似文献   

17.
托妮.莫里森在她的第二部小说《秀拉》中刻画了一个既疯狂又叛逆的黑人女性秀拉。这个形象是美国文学之前从来没有过的。正如19世纪的女性作家笔下的疯女人,秀拉也是黑人女性作家的非理性替身。通过这个反传统的秀拉,作者充分表达出自己对白人和男人占主导的社会的不满和愤恨,并审视了黑人女性在双重压迫下没有自我的生活和旧传统文化强加给黑人女性的令人窒息的性别角色,强有力地为黑人妇女的解放和独立而呐喊。事实上这也是男权社会的女性为了取得独立和平等所必然走的一条路。  相似文献   

18.
薛涛的抒情诗是真实的女性心声,诗中以鲜明的女性视角,把她的生命体验倾泄出来,反映了她对附属于男权社会下的女性生存状态的执着探索;对女性失落在男权体制下的情爱的寻找;以及对苑囿于男性世界中的女性独立人格的渴望。薛涛的女性意识实质上是对女性依附于男性的反抗,是对男权社会的反抗。  相似文献   

19.
哈代小说的女性形象以其矛盾性格和不幸命运已在批评界反复被人提起,《心烦意乱的传道士》同样也塑造了这样一个女性形象。女主人公莉萨一方面纯朴善良,向往自由生活,追求人格独立,具有叛逆精神。但另一方面,她又在暗中参与走私贩卖私酒的交易,是哈代塑造的一个"另类"新女性。哈代同情男权社会中女性受压抑的生存处境,同时又保留了某些男权意识和价值取向,冲破男权传统樊篱的女性最终走不了多远,体现了哈代女性观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20.
薛涛的抒情诗是真实的女性心声,诗中以鲜明的女性视角,把她的生命体验倾泄出来,反映了她对附属于男权社会下的女性生存状态的执着探索;对女性失落在男权体制下的情爱的寻找;以及对苑囿于男性世界中的女性独立人格的渴望.薛涛的女性意识实质上是对女性依附于男性的反抗,是对男权社会的反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