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系统分析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和各革命根据地人民大众口头创作的大量红色歌谣,作为我国第一批无产阶级革命诗歌,在真实地再现这一历史时期的革命进程、歌咏党和党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光辉业绩、反映苏区和各革命根据地人民大众英勇无畏的战斗风貌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指出苏区红色歌谣既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又能给人美的享受,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鄢丽娟 《教师》2013,(31):36-37
"红歌"是红色歌曲的简称.狭义的红歌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歌曲.广义的红歌泛指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各个历史革命阶段广为传唱的革命经典歌曲.它包括战争时期的红军歌曲、抗日歌曲、解放歌曲,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各类健康、进步、励志歌曲,也包括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经典歌曲.红歌产生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当时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1927年"四一二"政变以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创建了工农红军,在全国先后建立了包括湘赣、赣南、闽西、湘鄂西四个中央革命根据地在内的十五个革命根据地.为了宣传革命、鼓舞士气,广大人民群众用歌谣、小调颂扬中国共产党、革命领袖及英勇的红军,由当地群众和红军战士共同创造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歌谣,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十送红军》等.红色歌谣的旋律来自于各个根据地老百姓传唱的经典民歌,唱词由革命者或群众填上新词而成.1934年,中央苏区编写了第一本《红色歌谣》集,《红色歌谣》的出炉,丰富和发展了当地民间歌谣的内容和形式,在宣传党的政策、教育群众、团结人民、打击敌人、推动土地革命等方面发挥了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军民创作了数以万计的红色歌谣,它极大地刺激了边区工农群众的革命热情,成为鼓励他们勇敢参战,争取胜利的一面旗帜。红色歌谣兴起的缘由众多,主要在于苏区有深厚的民歇传统,“文学大众化”实践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推动等。  相似文献   

4.
陇东红色歌谣是甘肃近现代音乐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革命战争年代陇东地区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反映了甘肃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精神风貌。陇东红色歌谣以其时代性、思想性、群众性深受人民的喜爱。通过对陇东红色歌谣的形成与发展、音乐本体进行分析,结合革命战争时期陇东民歌的历史价值,探索甘肃近现代音乐历史中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音乐文化,从而丰富甘肃省近现代音乐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5.
流传于川陕苏区的红色歌谣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特殊产物,它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当地深厚的民歌传统孕育了红色歌谣,轰轰烈烈的革命实践刺激了红色歌谣的创作,中国共产党的大力宣传推动了红色歌谣的兴起。  相似文献   

6.
大别山地区抗战歌谣是指产生并流传于大别山地区抗战时期的革命歌谣。抗日战争时期,这些抗战歌谣全面反映了大别山地区的社会历史,其内容涉及日军暴行,激励与鼓舞人民抗日斗志,团结群众等方面,是大别山地区人民抗日斗争历史的生动记录,是红色大别山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成为我党发动、组织群众抗战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7.
红二十五军在长征及创立鄂豫陕根据地期间,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创作了大量红色歌谣。这些歌谣具有时代特质、政治特质、革命特质、阶级特质、文学特质、艺术特质、民俗特质、民族特质、生活特质和地域特质,以上特质又可归结为史料特质和红色文化特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红色歌谣发挥了明志、志史、宣传教育、提升红军凝聚力和战斗力、慰藉民众精神等作用。其经过红军和民众的广为传唱,瓦解了敌军斗志,鼓舞了红军士气,宣传了革命,发动了群众,对革命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史学和社会学方法分析研究红二十五军和鄂豫陕根据地的红色歌谣,重温革命历史,挖掘红色文化,对我们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者系统分析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和根据地人民大众口头创作的大量红旗歌谣,作为我国第一批无产阶级革命诗歌,在真实地再现这一历史时期的革命进程,歌咏党和党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光辉业绩、反映苏区和根据地人民大众英勇无畏的战斗风貌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指出苏区红旗歌谣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又能给人美的享受,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以五凉时期的凉州歌谣为研究对象,从地理优势、人文环境等方面分析了五凉时期凉州歌谣产生的原因,以及其主要类型即文人诗歌和民间歌谣的创作风格,探讨了五凉时期凉州歌谣的文学价值、本身拥有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历史文化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较早的一块重要革命根据地。本文尝试从彭湃感召下的陆丰革命实践活动历史去阐述陆丰的红色精神,为陆丰红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持,同时为红色海陆丰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红色歌谣是指在特定的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革命根据地)流传开的具有典型红色风格的革命歌谣,其在当时所发挥的作用已是不言而喻。但在当今社会大环境背景下,红色歌谣的传承途径和发展前景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社会功能性也受到了很多的质疑。其发展空间越来越小,流传途径越来越少,流传的内容越来越模糊。所以,在重重压力之下红色歌谣应该开辟一条创新的道路,只有在创编中创新才能更好的传播和传承。  相似文献   

12.
红色歌谣是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材和音乐教育资源,这些资源作为文艺作品多被搬上舞台与银幕,而进入教材和学校音乐课堂中的微乎其微,究其原因是我们对红色歌谣的教育意义及学术价值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文章从红色歌谣产生的历史背景、时代特点、艺术特色入手,剖析红色歌谣进入音乐课堂的德育功能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伍祝金 《教师》2019,(9):22-23
上杭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上杭留下了伟大革命实践的史迹。近年来,学校依托家乡的红色资源,结合百年老校的深厚底蕴,以红色文化育人为特色,文章从四个方面进行德育实践的论述,促使红色教育入脑入心。  相似文献   

14.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湘西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在湘西这块红色土地上,积淀了丰富的思想教育资源。这些资源是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难得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5.
红色歌谣是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宣传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鼓舞战斗士气、宣传革命思想、增进军民情谊、打击敌人意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红军长征在贵州期间,沿途遗留了很多红色歌谣。这些红色歌谣针对性强、通俗易懂、情感真挚、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在今天仍然具有突出的政治、经济、文化价值,值得保护、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的乡土小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湘西特色,这种特色主要体现在其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湘西方言。本文通过分析沈从文乡土小说中充满乡土气息的方言词、修辞、俗语和歌谣,探讨其语言蕴含的自然感,从而更好地体会沈从文乡土文学中所构建的"湘西世界"。  相似文献   

17.
陈渠珍是民国时期湘西政坛的风云人物,曾对湘西的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他在促进湘西近代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推行自治、文教改革、创办实业三个方面。本文在阐述陈渠珍开发湘西所采取措施的基础上,分析其产生的影响以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湘西歌谣在湘西民族地区语文教学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内容中表现;语文课程价值中的表现;语文课堂教学发展价值中的表现。这些表现对湘西民族地区语文教学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扩大、丰富语文活动课资源、表现新的语文活动课程观。  相似文献   

19.
红色文化内涵丰富,在革命战争时期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对现在及未来社会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红色文化的内涵谈起,着重分析赣南红色文化的内涵及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新编中学历史课本中多次提到“苏区”和“根据地”,那么,它们究竟有何异同呢? “苏区”与“根据地”都是指中国革命赖以进行和发展的地方。“苏区”一词产生于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它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历史名词,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因其根据地内的革命政权是根据苏俄革命政权组织形式建立的,即采用的是苏维埃(代表会议)形式,故这类根据地称作“苏区”。而“根据地”则是革命游击战争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以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即为据以长期进行革命武装斗争的地区。它特指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