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据报道,北京市教委新修订了<北京市中、小学生守则>和《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原规范的第20条最后一名是“遇到坏人坏事要主动报告、敢于斗争”,现在“敢于斗争”被去掉了。  相似文献   

2.
2003年,《北京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遇到坏人坏事要主动报告、敢于斗争”中的“敢于斗争”四个字被删除。  相似文献   

3.
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社会对青少年一直努力从小培养他们“舍己救人”与“勇于牺牲”的精神。1987年开始实施的《中学生守则》、《小学生守则》更是把“遇到坏人坏事要主动报告,敢于斗争”作为青少年的行为规范。而长期以来,敢于牺牲的“小英雄”在中国社会的舆  相似文献   

4.
新学年伊始,北京在全市170万中小学生中试行新的《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删掉了原来“遇到坏人坏事要主动报告,敢于斗争”中“敢于斗争”的内容,同时也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见义勇为”改为“遇有侵害要善于斗争,学会自救自护”。  相似文献   

5.
智擒盗贼     
编辑大朋友的话长期以来,人们都在鼓励小学生见到坏人坏事时要“敢于斗争”。今年,北京市的《中小学生守则》却删除了“敢于斗争”这一提法。这在全国各地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同学们也表达出了自己的很多看法。我们小学生要不要“敢于斗争”?如何“敢于斗争”?就听一听同学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吧。  相似文献   

6.
小学德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回归活。学生的品德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能动地表。回归生活,关注生命在生活中的动态生成过程,这是德育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认可和对生命的尊重。关注生命,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生命的“琴弦”;关注生命,教育方可绿意盎然,生机无限。一、造履适足,还是削足适履[案例]为了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每个学校往往都要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一步制订校本化的《小学生学校行为规范》《小学生家庭行为规范》《小学生社会行为规范》,围绕《小学生学校行为规范》,又分别制订《课堂常规》…  相似文献   

7.
董栢林先生是北京市教委德育处处长,从事德育工作多年。2003年初,北京市教委进行了一项大举措,对执行多年的中、小学生《守则》(1981年)、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1994年、1991年)和《北京市中小学生礼仪常规》(1992年)(简称“三规”)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北京市中、小学生《守则(试行)》和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试行)》,于2002—2003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起在全市中小学校试行。为此,我们特别整理了董栢林处长在高级研修班上的讲话,以飨读者(题目为整理者后加)。  相似文献   

8.
教育文摘     
萍师附小重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江西省萍乡师范附小重视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狠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唱好“四部曲”,做到“三结合”。他们的“四部曲”是:“一教”,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通过学生大会,主题班、队会,思想品德课,行为规范幻灯晚会等形式,一条一条地给学生讲解。“二导”,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方面“正人先正己”,以身作则,另一方面针对学生的思  相似文献   

9.
小学自然教学除肩负着对学生进行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学,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外,还肩负着对他们实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自然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一定的联系,自然中的生理卫生部分与行为规范更是联系紧密。因此,在自然教学过程中,要恰当地渗透行为规范教育。 自然教学如何同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呢? 一、自然教学前,弄清自然与行为规范的联系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共有20条,其中有12条与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国家教委正式颁布《小学生行为规范》5周 年。5年来,我们贯彻、实施《规范》,强比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让他们从小学会做人,作了一些探索。 为了使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看得见、摸得着、制度化、科学化、易操作,我们按照《小学德育纲要》的总体精神和《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根据各年级学生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制定了《沙市实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系列》,分年段分层次把《规范》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1.
贯彻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训练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在实践中,采取了以下六种方法,效果较好。一、“玩”中训练。根据小学生好动好玩的心理,教师在和孩子们同玩耍共游戏时,有意识地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学生。例如,在做“找朋友”的游戏时,引导学生在敬礼、握手时,动作要规范,做到礼貌待人;说“再见”时要和蔼可亲。二、“演”中训练。根据小学生好表现的心理,通过表演一个小品,唱一首歌曲,跳一个舞蹈,结合学生实际进行训练。比如,三个小学生表演了一个童话故事:小灰兔不爱劳动,靠老山羊送给的白菜过活,常常饿肚子。小白兔爱劳动,向老山羊要了菜籽自己种菜,通过辛勤劳动收获了很多大白菜。表演结束后,老师提出“不学灰兔懒惰手,要学白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学生,不但需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从小学做人。国家教委颁发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对小学生日常行为的最基本要求,是教育孩子怎样学做人的准则。列宁说过:“人的个性的真正本质表现在他的行为和行动之中。”因此,要贯彻实施《规范》,就应通过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能“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书写要达到“规范、端正、整洁”。从这一要求出发,根据以往小学写字教学的经验教训,我认为指导学生观察好每个汉字,在写字教学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行为规范》),是国家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的最基本的要求。贯彻《行为规范》是学校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良好习惯主要在学校里养成。”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深入持久地搞好《行为规范》教育,切实把这项德育的基础工程建设好。贯彻《行为规范》,必须让学生熟知其每一条  相似文献   

15.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 :“思想品德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 ,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小学思品课教学必须强化生本意识 ,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 ,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能力和道德评价的教育过程与小学生所遇到的问题紧密相连 ,通过小学生主动的思辨和探索达到道德内化。一、了解学生实际 ,引导道德认知方向小学生正处在心理生理发生突变的时期 ,他们对于偶发事件往往十分敏感 ,而且他们对道德概念的理解还相当肤浅 ,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上 ,因而往往会造成一些道德概念的混乱。如分不清“包庇”与“友谊”、“勇敢”…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第一条规定“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第一条规定“维护国家荣誉,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可见,会唱国歌是中小学生最重要的行为规范之一。  相似文献   

17.
教学《高大的皂荚树》一文时,一名学生提出了一个我未曾料到的问题:“《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定不准玩火。为什么课文里的同学要烧皂荚树枯叶取暖?难道他们的老师不管吗?” 我好生尴尬。《规范》张贴在教室墙壁上,提醒学生时时对照执行。其第十九条是:注意安全,不玩火,不做危险的游戏。我很清楚学生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小学生在校烧枯叶取暖确实有悖于《规范》,如若指导不当,学生会产生误解。“轻烟飘舞”、“火苗跳动”、“同学欢叫”,似乎为了取暖就可以燃烧枯叶,似乎玩火烧树叶成了趣事。就曾有学生把烧空地枯草烫了伙伴的手脸当作趣事来写。  相似文献   

18.
“又是一天新来到,小海燕们起得早;自背书包上学校,校服整洁领巾飘;见到老师问声好,见到同学说声早;一日之计在于晨,宝贵时间要抓牢……”清早,杭州胜利小学传出一曲曲的校园童谣。仔细一听,你会发现他们唱的不是什么歌谣,而是“行为规范”。“行为规范”居然也能唱?而且孩子们居然唱得如此津津有味?一直以来,《学生守则》、《行为规范》就是“板着脸孔”的说教。学生能熟练背诵,可是,真正落实到行动上,真正起规范作用的又有多少?寻找根源,我们发现不是孩子们不愿遵守,也不是他们没有这样的能力规范自己的行为,而是《守则》、《规范》不那么…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称《规范》)第七条明确规定小学生要诚实,不说谎话。是否诚实是评价学生品德行为的一条重要标准。然而,现实中哪个小学生不会说谎话?哪个小学生又没有说过谎话?很多学生说谎时面不改色心不跳,说谎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包俊丽 《成才之路》2012,(36):18-18
一、从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的学习为切入点,开启基础性养成教育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缺乏是非明辨能力,很有必要先让学生进行熟记、理解规范条文的训练,利用晨检时间和班会课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定期指导学生理解贴在墙上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并人手一份,让学生拿回家,让家长指导、训练、督促学生执行行为规范,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训练,如“不骂人,不打架”“在操场楼道不乱跑”等日常行为要求,做好奖惩规定,做好记录和月总,月评选出榜样。为让学生形成“升国旗肃立,唱好国歌,行注目礼”,与教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等习惯,学校通过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每天的两操和大课间活动,让学生通过经常性操练,定期比赛,不断巩固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