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擦顶球,是指槌头击打自球,使自球从地面跳起来擦击他球顶部而过。落地之后继续直线前进,从而使自球到达预定的目标处,进行攻击对方球的一种特殊球技。要打好擦顶球必须掌握好基本原理和技术要领。  相似文献   

2.
何为越顶球?打法和擦顶球相似,但自球不擦及他球顶部,而是从他球顶部越过。例1:见图1 比赛时间只剩40秒。双方比分17:16。红方领先,轮及②球起杆。②球进场接④球,③球进场接⑤球,④球擦②球靠柱。不巧,正好落在⑨球正后方约30厘米处(⑨球距柱一线之隙),④球闪②球出界后时间已到。4号击球员正  相似文献   

3.
打好擦顶球是门球队员的基本功,它是检验队员基本技术水平的标尺。我认为打好擦顶球必须掌握它的击球要领和方法,即站好位,掌握好击球的角度和力度。一站位:如采用正打(跨打)站位时,脚后跟要与自球平行。若采用倒向外侧打,其站位就要背向目标球和方向线,面对自球,右脚在前放在自球左侧,  相似文献   

4.
自、他两球相距比较近,目标在两球的延长线上,用打擦边球的方法难以奏效,可用擦顶球或打跟球的方法。跟球是擦顶球的补充。当自、他两球之间的距离小于30厘米时,打跟球比较有效。一、打跟球的方法要领:打跟球的姿势各不相同,但原理是一样的:都是瞄准自球、他球和目标的连线,击打自球后上部,自球被地面弹起,撞击他球后上部,使两球一前一后相伴滚向目标。在续击时,完成新的任务。应该注意的是,打跟球应根据自他两球距离的不同,击打自球的部位略有不同。两球距离稍近时,击打自球的部位应略高一些,自球被地面弹起的角度会小一些;两球距离稍远时,击打自球的部位应略低一些,自球被地面弹起的角度会大一些。同时还要根据目标的远近,决定用力  相似文献   

5.
擦顶球有多种打法,我认为相比较而言双手握杆横向打擦顶球优点较多。其优点有:一、跳球距增加,从10~100厘米,均有擦顶成功的可能。二、提高了稳定性,双手握杆两臂紧靠身体,克服摇摆不稳,有利准确压击。三、便于控制击向,身体与自他球平行,有利于瞄准,使成功擦顶成为可能。四、容易控制力度。五、可避免触球犯规。  相似文献   

6.
第四部分一、提高头顶球技术 1、助跑跳起顶球给移动中的同伴图1 队员将球抛给自己的同伴,抛出的球使同伴能够来得及助跑跳起顶球。抛球的同时抛球队员向左或向右移动,顶球者顶球时要稍微转体将球顶在移动队员的身前。练习十次之后,两人交换。刚开始练习时球可以抛得准一些,而后可以向顶球者身体两侧抛球。  相似文献   

7.
所谓闪击越顶球,就是通过击打自球而产生的冲震力将扶置于自球斜前上方的他球从空中震出,越过障碍球的一种特殊技术。如图1所示: 闪击越顶球的技术要领闪击越顶球的运作,要手脚并用,技术难度较大。但是只要身体灵便,在实践中细心体会要领,经过勤学苦练,做到程序清楚、动作规范,是完全可以掌握的。闪击越顶球与闪击球的程序大同小异,其操作步骤是:侧站位、踩直角、放他球、横瞄准、击自球;具体方法(仅以右手为主示范)分述如下。 1.侧站位:击球员身体正面应与自球和目标(门或柱)连线相平行。 2.踩直角:用左脚脚趾部位踩住自球中心,并与自球和目标连线相垂直。自球左半部位留作  相似文献   

8.
分球是赛场中经常使用的技巧陛撞击球的方法,它既有观赏性和艺术性,又具有很强的攻击力。分球和擦顶球、双杆球等技巧球组成了门球运动中美妙、丰富的战术乐章,使门球运动具有了独特的魅力。下面谈点体会:适度用力击球,根据目测目标到自球的距离来确定力度的大小,还要综合场地沙砾粗细以及湿度来考虑击  相似文献   

9.
随着门球运动的不断普及发展,门球的技艺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表现在远击球、超薄擦球、擦顶球、造打双杆球的能力及闪送球落位的控制上等都有明显的提高。门球的战术也必然随之演变发展。我认为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球队,应注重以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巧打撞顶球     
撞顶球就是击球员击打自球撞击他球后,利用被撞击的他球顶撞其他球,以达到抢时抢分持续进攻的目的。这是一种高技巧高效率的战术球,诸如撞顶过门得分,撞顶造双杆球,撞顶造接力球,撞顶碰柱等。打好了一杆撞顶球.可使局势变不利为有利.甚至反败为胜,下面举例说明:在一定条件下,撞顶球是取胜的惟一手段,其他任何方法不能替代。  相似文献   

11.
<正> (七十一)侧身跑跳顶球图解说明: 1.9号面对10号抛球队员,左脚前跨一步,判断好球的落点。 2.右脚前跨、蹬起,左腿向上摆,身体在空中向右转,面对球门。 3.看准抛球的落点,面对球门用前额顶射。练习要求: 1.安排三名队员顶射,一人抛传球,循环轮流顶射。抛球可由教练担任。 2.跳起顶球一刹那,头前额应对准球门。 3.顶球时不能闭眼。 4.跳到最高点顶球。 5.抛球队员必须传好球。  相似文献   

12.
读了《运动生物力学》、《田径》等书后,书中关于推铅球出手角度的叙述,笔者感到不尽完善、不够明确,值得商榷。本文着重讨论滑步推球与原地推球的差异。一、原地推铅球 1.最佳状态的描述铅球出手后的运动是斜抛运动,运动轨迹是一条抛物线。设抛出点高度为h、抛出角(出手角)为α、抛出初速度(出手速度)为V_0、飞行时间为t、投掷远度为s,在不计空气阻力作用时,由质点运动学方程可得到  相似文献   

13.
随着门球运动的深入发展,平时多练打好一杆擦顶球很有必要。一遇契机,往往打好一杆擦顶球扭转乾坤,反败为胜, 此种情况,屡见不鲜。现举一例供门球爱好者欣赏。有一场冠亚军门球决赛,离比赛终场时间还有1分钟,场上比分为18: 14,红队领先。场上态势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14.
头球 许多球员不喜欢用头去顶球,其中甚至包括一些经验丰富的职业球员。他们担心头球会给大脑造成伤害,但只要你适当地进行练习,并运用头部的正确部位顶球,相信头球会让你制造更多的进球机会。 眼睛盯住球 许多青少年球员头顶球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闭上眼睛,这是人的本能反应。当有人突然向你掷东西时,你肯定会躲避并闭上眼睛。可在顶球时,你的眼睛应盯住球,从而确保前额顶到球。如下是一个有效的练习方法;在与一个同伴练习前后顶球之前,你可以先将球抛至正确的位置,使头额习惯对球的感觉,然后将球抛得更高,并试着将球顶得…  相似文献   

15.
<正> 越位一、当队员踢或顶球时,同队队员在对方半场内所站的位置是在球的前面,并且他与对方端线之间,只有一名对方队员,算越位。这里阐明了构成越位的三个条件:①同队队员处在球的前面:②在对方半场内;③在他与对方端线之间,对方队员不足二人。只有这三个条件全部具备时,该队员才算越位。二、越位的函义,就是越过球的位置。如果同队队员回传球或球与接球队员平行时传球接球队员没有越过球,不能判越位。三、判定是否越位的时间,是在同队队员踢或顶球时触球的一刹那,而不是在队员接球时。传球时,  相似文献   

16.
撞柱过门     
在临场比赛中,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即球门后有几个他球,但与门前自球不相对应。如果,正面击自球过门,自球过门后,球的落点离门后他球较远,续击时,很难击打到靠边线的他球。因此,要想过门后能击打到门后他球,就必须撞击一侧球门柱,使球撞柱过门变向。但因球门柱直径仅有1厘米,擦打门柱过门难度较大。如果擦打门柱不稳,可能会正撞门柱,自球会停在门柱上;如撞击门柱的外侧,会使自球滚向相反的位置,连门都过不去。只有擦边撞击门柱的内侧位置,利用门柱的反弹力折射过门,自球才能到达预定的位置,就可续击他球或自球小角度过门得分。撞柱过门调位球,…  相似文献   

17.
擦顶球是门球中的特技球。“特”就“特”在:在操作上,技术含量高,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在效果上,有隐蔽性,杀伤力强,令对手猝不及防;在场面上,有观赏性,能给球迷、观众带来快乐门球,“美”的享受的新理念。此项技术发展很快,目前有多种打法。下面笔者专门介绍横向侧打擦顶球。  相似文献   

18.
第二部分一、提高头顶球技术 1、顶球和向后传球图1 两个队员进行练习,第三个队员抛球。(见图1 A)练习者站于一条直线上,相互间距离不要太远,中间队员做向后顶球的练习。练习时第一个队员(左边)用手将球抛给中间队员,他向后顶给第三个队员并立即转身,第三个队员用头顶给中间队员,中间队员再向后顶给第一个队员。此练习进一步可如图1 B所示,练习者互相顶球不准用手接球(第一个队  相似文献   

19.
踢球入门     
这期介绍常用头顶球技术要领及特点。 1.前额正面顶球:前额正面头顶球是用额骨正面部分去击球的一种动作方法,其要领分为三个方面。 ①原地顶球动作要领:原地顶球时,身体正对来球方向,眼睛注视运动中的球,两脚左右开立(或前后),膝关节微屈,重心置于两脚间的支撑面上(或后脚上),两臂自然张开,触球前一刹那,两腿用力蹬地,迅速向前摆体,微收下颏,在触球前瞬间颈部做爆发式振摆,用前额正面击球中部,上体随球前摆。  相似文献   

20.
踢球入门     
你在第五章《原地头顶球》中所学的一切技巧仍然适用于跳起头顶球技术,但现在必须准确计算最适当的跳起时间,以及迎顶来球的高度。 更重要的是,跳起顶球的不仅只你一人。对手很可能在空中与你一同争夺来球,因此,判断准确的球员,将占有最佳的位置,能够正确地顶到球。 ●游戏一 你可以用与第五章相同的方法练习基本的跳起头顶球技巧。只要将球抛高,然后跳起去迎顶球。安排一个对手守门,你设法以头球攻门。每队员练习10次,看谁入球最多。别忘记要将上身后仰,使头球的力度更大,同时应以单脚跳起。每组两人,可以轮流进行练习(见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