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与擅长拳法的对手过招遇到擅长用拳法的对手,要常用腿法。如:我可使用腿在退时反击,以腿进攻,使其不得出手;对手进攻时,我则用拳防守,同时要抓住时机进攻。进攻时要防守,形成一个"防守——进攻——防守"的计划;防守时注意进攻,形成一个"进攻——防守——进攻"的公式。进攻得手,就是  相似文献   

2.
在对抗性的排球比賽中,进攻和防守是矛盾对立的双方。沒有进攻就沒有防守。反过来說,沒有防守作为基础也就沒有进攻的条件。由于进攻是突破防守,而防守又是积极地阻止进攻。两者互相促进、提高、不断地向前发展。从比賽来說,又是胜負的条件。排球比賽中的进攻主要体現在发球和扣球,尤其是扣球。而防守同样体現在接发球和接扣球。接扣球的防守是最复杂的防守。 現阶段扣球技未有了高度的发展,拦网虽是防守中的重要手段,但拦网不能代替后排的防守,拦网仅能减輕后排防守的負担,而后排防守就要积极  相似文献   

3.
1—3—1移动进攻法能够应用于进攻多种区域防守,特别在防守战术变化频繁情况下,有广泛的适应性,在对付不同区域防守时,只需稍作变化就能奏效。怎样才能有效地进攻区域防守呢?首先,进攻要善于判断防守的战术形式以及防守的战术意图(无论防守采用哪种假象伪装起来),这是很重要的。只有  相似文献   

4.
从国际男篮赛事分析21世纪世界男篮发展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伦红  杨国宽 《体育学刊》2007,14(4):101-104
以第28届奥运会、2006年世锦赛男篮统计资料作为切入点,结合其它世界大赛,探讨世界男篮发展特征。结果发现,世界男篮进攻上注重提高进攻质量与效率,进攻区域扩大,进攻具有整体性,进攻类型上以内线为主,内外线均衡发展为主要进攻方式;防守上注重防守质量,防区扩大,防守阵形具有伸缩性、针对性、随机性与强调防守效率评价,防守阵形上以综合防守为主。进攻节奏加快,强调攻守平衡。世界各国篮球运动水平之间的差距在缩小,形成欧美抗衡的局面。国际球员促进各国篮球技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持球摆脱徒手防守是篮球进攻的重要一着。进攻摆脱防守的方法靠个人的技巧和集体的协作。掩护是集体协作互相摆脱防守的基础进攻战术。掩护摆脱防守是利用身体动作合理地阻挡防守者的去路,使同伴和自己都获得摆脱防守,取得良好攻击机会的基础进攻战术。掩护的形式多样应用多变,其中,要推侧掩护为核心。  相似文献   

6.
篮球比赛,是进攻与防守双方在激烈对抗和攻、守相互转换中进行的。防守与进攻同等重要。一个强队必须攻守兼备,不仅进攻有力,还要防守有方。要掌握扎实的防守技术,运用针对性强的防守策略,才能有效地破坏和阻止对方的进攻,取得比赛的胜利。  相似文献   

7.
进攻与防守,永远是矛盾对立着的两个方面。因此,乒乓球运动中的进攻与防守的理论研究工作,非常重要。乒乓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的、个人竞技的体育运动,在每场比赛中,每一个球的争夺中,充满了进攻与防守的对垒。进攻与防守运用得当与否,能够决定比赛的胜负成败。如果教练员对进攻与防守缺乏研究,在比赛中指挥不当,会造成比赛的失利。在训练中对进攻与防守的技术概念模糊,就会引起运动员在思想上对技术、战术的运用与实战需要的混乱,造成进攻与防守的目的不明,使训练工作事倍功半,徒劳无益,甚至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8.
接拦回球防守阵形,可分为在强攻和快攻两种进攻方法下防守。各种进攻体系中的强攻接拦回球防守,以集中优势防前区为重点,防守阵形相对比较固定。快攻下接拦回球防守,由于快攻的突然、快速、多点进攻等不同情况下的变化,其防守阵形则是变化不定的。对抓好接拦回球防守训练,必须加强保护防守的意识训练;反射性接球能力接球动作训练;成队的各种进攻战术被拦回球的整体防守阵形训练。  相似文献   

9.
一、防守的目的进攻与防守是足球运动变化发展的主要矛盾。进攻是为了破门得分取得胜利;防守是为了保住大门,不输球,并且争取变被动为主动,获得再次进攻的权利。攻防是相互作用对立统一的辩证过程。因为比赛是一个整体,因此进攻中必然包含有防守的因素,防守中也必然包含有进攻的因素,只有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使比赛取得预期的成果。从整个足球历史来看,  相似文献   

10.
1 假动作的基本类型及运用 1.1进攻中假动作。进攻假动作指进攻者面对防守者时,根据场上形势利用假动作诱骗防守者使防守者做出误判。从而造成防守出现空间或时间差距,使进攻者摆脱对方防守。进攻中假动作的基本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1.
现代足球赋于防守的任务不仅要遏制对方的进攻,消除门前威胁,更重要的是运用抢截手段夺取控球权,从根本上扭转被动局面,变防守为进攻。牢固的防守是组织有效进攻的坚实基础,出色的个人防守技术又是形成稳妥防守体系的根本。基于上述观点,我们对长城杯赛各队防守技术运用情况作了如下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2.
1995~1998年全国甲A足球联赛技术运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 1995~1998 赛季甲A足球联赛4大类13项技术指标运用情况的对比分析表明:我国甲A联赛的技战术总体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防守相对落后于进攻。运动员的进攻意识和进攻技巧是影响进攻质量的重要因素;个人防守意识和防守能力是制约防守质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一、目标与信息篮球架上的篮圈,是篮球运动员投篮的进攻目标;绿茵场上的球门,是足球运动员射门的进攻目标。一般地说,把投篮(包括组织进攻)技术、射门(包括组织进攻)技术命名为进攻技术,非常容易为人们所理解与接受。于是,那些专门用来防守投篮、射门(包括组织进攻)的技术,便是防守技术。从而,便找到了给篮球、足球运动命名它们的进攻技术与防守技术的方法,即必须先要找到进攻与防守的目标,然后才能区分进攻技术与防守技术。由于乒乓球比赛是在一张架着球网的乒乓球桌上进行的,没有设置像篮圈、球  相似文献   

14.
现代排球后排防守技术的演变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世文 《体育学刊》2004,11(4):130-131
力量排球再次成为进攻的主宰,势大力沉的扣球使防守,特别是后排防守捉襟见肘,异常被动,攻守出现失衡。这是由于进攻的长足进步和防守理念的陈旧和技术上的滞后所造成的。只有树立以动制动的防守理念,采用前进式的后排防守技术方法,才能使防守富有积极主动性,才能使防守技术简约化、实用化,以适应进攻发展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在各种级别的比赛中,不同流派的区域防守正被广泛采用着。在最近几年里,我们有50%时间是遇上各种不同的区域防守。为了击败任何防守,无论是区域防守或人盯人防守,我们都要求以同样队形组织进攻。一旦我们决定用进攻人盯人的2—3队形为基础,进攻区域防守也采取2—3队形。 2—3进攻法的目的是在内线接球和获得从底线或限制区内有较高命中率的投篮机  相似文献   

16.
篮球比赛是在激烈的对抗中进行的 ,攻守交错 ,运动员无论进攻或防守都要依据临场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脚步动作在球场上移动。改变位置、方向、速度 ,达到获球、堵截、协防、创造进攻机会等目的。因此 ,脚步动作直接影响队员的应变能力和积极性。1 防守时的脚步动作篮球运动的对抗中坚固的防守尤其重要 ,脚步动作的灵活性又影响着防守威力的大小 ,一个球队防守威力大 ,没有后顾之忧 ,进攻才会得心应手。另外 ,防守好能挫败对手的进攻 ,提高本队士气。个人防守好才能构成集体防守能力的提高。防守的脚步动作多种多样 ,哪一种防守动作好 ,没有绝…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录像观察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国男子篮球队对手3分球进攻的战术防守效果进行分析,指出中国男子篮球队在防守3分球时的主要问题:在防守快攻时,重视限制区周围的防守,放松对3分区的防守;使用区域联防时,对手的3分球运用率和命中率较高;在半场人盯人时,防守范围较小,是松动盯人,使对手容易进攻到3分线从而获得较多的3分球进攻机会;高大运动员防守对手3分球进攻的意识和能力不强。  相似文献   

18.
多交的破区域防守进攻法篮球教练员们正在不断地寻找一种对付所有形式的区存防守都有效的进攻法。我们不但已找到了这一方法,而且还恰当地把它命名为“Eureka”(译注:作者所在大学名)。各种各样的区域防守正被广泛用于各个级别的篮球比赛中。近年来我们发现在比赛中有50%的时间是在进攻对手的区域防守。为了对付任何形式的区域或盯人防守,就得要求进攻的布局能适应各种防守形式。由于我们的破人盯人进攻布局是2—3,所以决定破区域防守的布局也是2—3。 2—3布局进攻的目的是把球传向内线、底线,或限于制区内易于命中的区域  相似文献   

19.
篮板球,想抢就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果把传球和投篮比作篮球运动的心脏,那么抢篮板球就可以比作肺腑。抢篮板球不像投篮命中那样容易博得掌声,而且要想在比赛中抢得更多的篮板球,平时还必须刻苦地训练。俗话说,表演看进攻,赢球靠防守,而篮板球则是进攻和防守两方面均要着重掌握的重点技能,是进攻转防守,防守变进攻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个人进攻和防守能力的训练方法(一)个人进攻能力的训练个人进攻能力包括无球队员的进攻能力和有球队员的进攻能力。1.无球队员进攻能力的训练方法训练目的:提高脚步移动改变身体移动方向的能力,实现摆脱防守占据有利进攻位置的目的。并能够与同伴进行掩护、侧应等配合,为球队创造更多的进攻机会。训练方法:进行跑动、滑步、急停、变向等各种脚步移动的练习。如,在有防守情况下的突然起动、变向,从而摆脱防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