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错位风     
风这东西,从来就是吹来了又吹去,不会停留。在上海,春夏的东南风过后,必会迎来秋冬的西北风,这是大自然的规律。然而,上海人在狂吹“现代风”时,又夹着股“怀旧风”,形成奇异的“错位风”,构成了上海独特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2.
曾元沧 《新读写》2012,(10):16-16
本文标题中的“风”,指的是现代风,改革开放之风;还指文学创作的时尚风,“深度文学”之风。马映宇同学的习作《李叔》和《晚安,画笔》就得益于这二“风”。总体看,都相当不错。  相似文献   

3.
明代学者曹学俭是评点《文心雕龙》的先驱者之一,曹评以独具中国古代文论特色的“风”涵盖“为文之用心”。笔者力求在还原、贯通、参照的基础上,从“风与文思”、“风与通变”、“风与时序”、“风与气、势”四方面对曹评中的“风”做一梳理、总结,古今相参,以指导我们的文学创作实践,充实、提高写作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4.
《诗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两大典范,滋润着我国历代诗歌的繁荣与发展。作为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自古以来风、骚并称并存,犹如南北两朵奇葩,争奇斗妍,竞相开放。比较“风”“骚”,既有共同性特征,又更具各自独特的诗艺风格。“风”率性而言,不加雕饰;“骚”神山仙界,奇响不绝。“风”朴实、幽闲,“骚”华丽、苍翠。本文对“风”、“骚”诗风的异同进行了粗略比较研究,以期加深对“风”“骚”个性化诗风特征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八风”辨     
《察今》:“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课本注:“[通八风]通,调和。八风,八方的风,,又叫八卦之风,这里指阴阳之气”。我认为此注甚不妥。“八风”,各家都解为“八方之风”,虽名称各异,其实一样,即这“风”是自然之风。自然之风与音乐何关?《古乐》云:“帝颛顼好其音,乃令飞龙作效八风之音,命之曰承云,以祭上帝”。这种解释欲说明风与音乐的关系,但这只是一种传说,并非历史事实,故不可为凭。汉代高诱注:“八风,八卦之风”。此若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诗歌,从古至今,以写“风”抒情的诗句不计其数。在千姿百态的景物中,唯独“风”同时具有无形和流动两大特性。本仅就唐诗从“风”的称谓多样化、“风”的描写多元化、“风”为景之首三方面阐述“风”在诗歌中以景抒情的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本期“同题作文擂台赛之个人show场”的赛题是’“风”。暖风、寒风、狂风、清风、春风、秋风、民风、动漫风、收藏风、中国风、流行风……自然界里有必会生活里也有风。风穿梭往来,影响我们的生活。请以“风”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字数在800字左右。  相似文献   

8.
夏雨雨人     
语见《说苑·贵德》:“管仲上车曰:‘嗟兹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风”,前“风”是名词,后“风”是动词,吹的意思。“雨”也是这样。春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探讨书法传统与传统书风、传统书风与“流行书风”乃至“民间书法”之间的关系,并且得出这样的结论:书法传统中的经典部分是永远可以流行的;“流行书风”不排除传统,注重个性发展和自我情感张扬,具有群体可接受性;“流行书风”、“民间书法”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应有其探索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两大典范。自古风、骚并称。“风”率性而言,不加雕饰,“骚”神山仙界,奇响瑰词。“风”朴实、幽闲,“骚”华丽、苍翠。  相似文献   

11.
当前,大学中的厌学风越刮越烈。由此引起的连锁反应是“经商风”、“麻将风”、“恋爱风”,以及诸如课堂纪律松驰、考试舞弊等等严重违犯校规校纪的现象也越来越甚。  相似文献   

12.
关于“诗六义”,孔颖达提出了“三体三用”说,但是没有详细解释“诗六义”把“赋比兴”放在“风”的后面的原因,导致部分学者质疑此说。孔说固然合理,但“诗六义”的排列也有其内在的逻辑。“风”是最先形成的诗歌体制,而“赋”是“风”最早的诗歌表现手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和伦理道德等因素使人们的一些情感不敢直接表达,于是出现了比较隐晦的表现手法“比”和“兴”。而“雅”、“颂”在情感表达上,可以说是“风”的延续,所以排在后面。  相似文献   

13.
我的设计     
诗歌《风儿也想有个家》比较抒情,虽然浅显易懂,却需要幼儿有“风”的基本常识及一定的语言概括能力,否则活动易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幼儿的文学素养,我会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及初春季节的特点,通过两个途径予以实践。一是在非正式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开展“风”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寻找风”“和风捉迷藏”“听听说说‘风的声音’”等活动中,感受风的无处不在,如头发飘动、树叶飘落、池水波动等,积累感性经验。二是在正式活动中予以提炼。如搜集其他“风”的诗歌形象让幼儿欣赏,启发幼儿感受、思考,从而对文学作品产生兴趣。应该指出的是,就…  相似文献   

14.
说“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骨文中有个‘“风”字,它的形象是孔雀。孔雀是一种性冲动之鸟,经常开屏。因此,人们把“风”视作性冲动、性爱。中国古代的媒神伏羲女蜗,就以“风”为姓。《诗经》中的爱情诗就是“风”。后人所说的风疾,有一种就指性病。  相似文献   

15.
老师叫小朋友们去访问风阿姨,小朋友们叽叽喳喳地说:“风阿姨无影无踪,叫我们怎么找得到呢?”老师说:“风阿姨每走一步都留下脚印,聪明的孩子一定能找到。”工厂的烟囱拖着淡淡的轻烟,小朋友说:“这是风阿姨的长袖吧?”老师笑了:“对呀!”  相似文献   

16.
【文题】 以“风”为话题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600字左右。 【构思导引】 风如红线串情思 在抒情文章里,“风”可以是一个触发点,触发人们思考、回忆;“风”也可以是一条线,串接一幅幅画面,一个个故事;“风”可以是一个主体形象,见证或促使事件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10年第5期“同题作文擂台赛之个人show场”的赛题是“风”。暖风,寒风,狂风,清风,春风,秋风,风俗,动漫风,收藏风,中国风,流行风……自然界里有风,  相似文献   

18.
《诗序》释六义之“风”:“风,风也,教也。”风谓以“微加晓告”的方式加以规戒,教指教化。故云:“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教训、风刺都是古代文学作品的功能之一,此既是《诗》的宗旨,也是风刺赋的宗旨。本文列举台湾赋作之风刺、教训之作品,区分为解嘲讽谕、诙谐刺谑、戏谑自短、箴警训示等四种形态,探讨其表现之特色。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从史学的角度,论述魏晋以来历代“主流书风(占主导地位)”的特点及其代表书家,扫描与历代主流书风并存发展的“异端”,明确“流行书风”由官方向民间的转捩。主流弘扬“主旋律”,异端提倡“多样化”。发展是主流所期待的,但是,如果没有异端的暗涌,便缺少多样化,两者应该并存发展,是历史前进的车轮。  相似文献   

20.
“风骨”究竟是指什么?它有哪些基本特征?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建安文学何以有“风骨”?它有哪些具体表现?提倡“建安风骨”在今天有无意义?这些问题我认为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一、“风骨”究竟是指什么? 关于“风骨”的含义,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作了专门阐述,但对刘勰的阐述究竟怎样理解,很久以来就存在着分歧。清代的黄侃认为:“风即文意,骨即文辞。”后来的说法更多了。有人认为“风”指内容,“骨”指形式;有人认为“风”指形式,“骨”指内容;有人认为“风”和“骨”均指内容而言;有人认为“风”是对作品内容的美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