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作文前充分酝酿。激发起学生写作的期待心理 (一)发现生活 生活是平凡的.也是美丽的。如罗梭所说,生活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很多学生觉得生活总是一天天地重复.没有什么值得写的题材。老师在平常和学生一起时.应随时注意留心学生生活中有意义的题材.并随时点拨.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只要你用心去思考、观察.用心去记录,都是很好的作文题材。  相似文献   

2.
作文的源泉是生活,作文教学的真谛是让学生在感悟生活的同时写作,让学生在写作的同时理解生活。在生活中观察世界,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使习作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3.
作文的源泉是生活,作文教学的真谛是让学生在感悟生活的同时写作,让学生在写作的同时理解生活.在生活中观察世界,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使习作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4.
刘茂荣 《考试周刊》2013,(99):62-62
情境作文教学以观察情境为基础.以激发情趣为核心,注重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由此学生才能够从自身挖掘出真情实感,写出生动形象的作文。近年来.小学作文教学面临严峻考验,教师作文教学的盲目和随意、教学方法的呆板与散漫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接触面窄,对写作文的抵触情绪等都加大了写作文的难度。如何引导小学生观察生活,创设写作情境,激活学生的写作情感,是小学情景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作文要想做到兴趣浓厚,做到表达学生内心想说的话,真正做到真情实感,仅凭课本中的几次作文练习和每周一节作文课上的写作技巧的指导,是很难达到新课标对作文的这一要求的。要想学生乐于作文,并在学习写作中学会生活和做人,我以为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材料,根据学生发现的具体写作材料来进行写作指导。一、观察,材料在生活的感受中寻学生不喜欢作文,最大的原因是他们觉得没有材料可写。在书上看到别人写什么,自己也就跟着写什么。没有自己的材料,写起作文来就只能是人家怎么写自己也就跟着怎么编。作文缺乏真实的情感,语言…  相似文献   

6.
一、教会学生感悟生活,激发写作欲望。 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或脱离生活,或对生活理解肤浅、片面,甚至偏激,这是当前学生作文的共性。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远离了作文的源泉——生活。“新课标”中的写作教学为此明确指出:“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是对学生最好的写作指导,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我们对美的发现。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怕写作文,谈“文”色变。造成此种心理的原因之一,是学生的作文是在一种消极的状态下进行的.巨大的心理障碍堵塞了作文的思路。情感是写作的动力。学生只有带着满腔热情.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被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景所感动.感知到生活中的美.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8.
高群英 《考试周刊》2011,(82):73-74
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要想使学生在写作上克服畏难情绪,改掉立意缺乏新意的毛病,就要注意学生作文兴趣、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作文教学中巧设启发点,利用生活和课文素材,创设适当情境,启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情感和欲望;以阅读和体验为契机,启发学生感受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巧用课文素材拓展学生的想象和思维,启发学生写作的灵性和创造性,是培养作文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付超男 《现代语文》2011,(8):136-137
我国传统的写作教学,基本上是从文出发,而不是从人出发,所以导致学生作文缺乏生气,缺乏体现自我个性的创意。作文的个性化,依赖于生活的个性化。要想使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教师必须通过个性化的作文教学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相似文献   

10.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各种手段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从身边人、身边事中寻找真、善、美,激发出学生的真情实感.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用一双“多情”的眼睛:体察生活,用一颗细腻的心灵;表现生活,用一支轻灵的文笔,这样,才能使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到写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职校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并在职校生将来的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如今职校生普遍对写作文不感兴趣,甚至面对作文题心生畏惧。如何培养职校生的写作兴趣,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每位学生能顺利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是让每一位职校基层语文老师头疼的问题。笔者作为一线教学的语文老师,近年来在写作教学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收到较好的效果。途径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布置作文时,我引导学生从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联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学生对写作却缺乏热情,主要表现为:怕、厌、凑,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缺乏写作题材,导致写作时无从下笔,无话可说。其实,作文题材问题不应该成为学生写作的"拦路虎"。学生生活在社会之中,受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在写作时应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就需要通过对生活的感悟.有感而发.而作文的命题就尤为重要.本文从作文命题的主客观方面出发,对作文命题进行探究.以激起学生表达的强烈愿望.使其乐于写作.  相似文献   

14.
王辉  赵胜启 《现代语文》2004,(11):47-48
一、训练原则 1、写作教学要重视联系生活. 阅读教学,是让学生明白语文是生活的反映;写作教学,则是让学生懂得语文还能服务于生活.学生生活在家庭、学校、社会当中,美好的感情、痛苦的经历、执著的追求,都可以通过作文反映出来;学生走出家门,投入大自然,美丽的自然风光、可爱的动物植物、瞬间的心灵感受,也可以通过作文反映出来.以前学生作文往往抱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感受丰富多彩的美好生活."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在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认识美,进而用自己的笔写下那些美的亮点.  相似文献   

15.
陈玉珍 《成才之路》2021,(14):80-8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作文教学存在学生写作缺乏真实情感、作文内容与生活脱节、教师对作文的点评反馈不足等问题。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以趣味性内容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适当融入口头作文的训练内容,同时充分发挥评价和批改的作用,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它是教师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中考作文中,很多学生面对越来越与社会现实联系紧密的作文题,不是觉得无从下手,就是写出空洞乏味,缺乏真情实感的文章。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写作的素材。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生活习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积累写作素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观察生活、广泛阅读和教会方法三方面探讨了作文教学中积累写作材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作文教学的灵魂。传统的作文教学之所以徘徊在“高耗低效”的怪圈里.主要原因是作文教学手段单一.缺乏有效的写作情景来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课堂教学缺乏刺激和沟通写作主体思维的桥梁。将多媒体网络与作文教学进行优化整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想让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个性化教学模式是不错的尝试。本文将结合相关教学实例从不同层面分别谈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展开应当首先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作文并不是简单的语言表达,表达内容的来源是作文教学中的重点。许多学生在作文时都言之无物,或者完全不知道如何下笔,这在很大程度是因为学生积累的写作素材不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习惯与写作理念的时期,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习作理念,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7,(98):6-7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系统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语文学习离不开作文的写作,语文新课标对初中生的写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言表达要清晰明了、通顺流畅,用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和体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点滴之美,感受生活的无限乐趣……"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不再为写作而犯愁呢?事实证明,采用激趣艺术来唤醒学生的写作热情,确实起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是作文教学行之有效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作文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作文,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的素材,然后以真实的情感作文,于是本文提出了初中作文教学要从“走进生活,书写真情”的角度切入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