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朝霞 《教师》2011,(31):75-77
所谓“后习作教学”.是指把习作教学重点放在命题之后。它通常表现为:命题一指导一批改一讲评。这种习作教学方式过分强调怎样审题、立意、选材,怎样布局谋篇等指导。总是揣摩出题人要我写些什么,怎样写,让学生钻进老师命题的框框里去。 “前习作教学”,简单地说,就是习作教学重在命题前的指导,把重心转移到命题之前,重视学生作前的观察体验、阅读与思考等,以此降低写作难度。减少学生习作的恐惧感,让学生有话可写,想写。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降低习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的确,兴趣如同金钥匙,它能为学生开启习作乐园的大门;兴趣又似好老师,它能为学生插上自由腾飞的翅膀。倘若学生对习作产生浓厚兴趣,我们的习作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以“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为核心,巧设“趣”境,以“趣”促写,全面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一、改变命题形式,巧设“作文套餐”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命题——老师指导——学生写作——老师评议。陈旧的模式,抑制了学生的写作激情,导致了学…  相似文献   

3.
唐嗣洪 《课外阅读》2011,(7):292-292
我国传统的作文教学在具体步骤上往往是按照“命题——指导——习作——批改——讲评”这一程序严格进行的。这种训练方法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程序化的作文教学,又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其结果导致学生为作文而作文,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神秘感、畏惧感,大多学生的作文也只是为完任务而敷衍了事,作文水平怎么也不能得到提高。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从学习汉语拼音之后,就开始写话,引导孩子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经历的写出来,能写到什么程度,就写到什么程度。这样可以使孩子真正体验到作文和说话是一回事,从而消除惧怕写作文的心理。另外老师指导作文的程序应由以前的“命题指导、学生习作、老师批改、作后讲评”改为“充实生活、自由写作、互相答辩、自我完善”,让学生如实地、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样,学生惧怕写作文的心理自然会消除,而且会喜欢上作文。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倡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新课标”的实施为我们的习作命题提供了正确的导向,习作命题既要讲究科学,更要讲究艺术;既要有利于教,更要有利于学;既要有利于考查学生现有的写作水平,更要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生发展。我们审视课改新理念,结合作文教学的实践,发现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习作命题应有如下新的走向:一、感应学生人文心场——让命题拨动学生的“情弦”众多学生对考试尤其是作文考试充满畏惧,考试时往往高度紧张,影响了自己…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听过不少公开课、观摩课,听得最多的是常态作文指导课。学生的习作过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窄化为学生在“两节课”之内的、单一的“动笔写”的流程。习作指导过程也被窄化为“教师命题指导——学生动笔写作——教师批改、讲评”这种单一的程式。把这单一的、直线型的动笔写的“田间作业”当作习作活动的整个过程来看待,问题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学生依然怕作文,  相似文献   

6.
对于指导小学生习作来说,老师如何让学生想写、爱写、能写,这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小学阶段,教师如能通过教学,让学生爱上写作,就是很大的成功。“成长作文”课题组老师经过多年的实践,在“选题命题”、“课堂教学”和“习作评价”三个方面就如何提升学生写作兴趣方面总结出了一些实用的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7.
曾扬明 《师道》2008,(3):26-27
课堂问题:常态作文课堂“习作过程”现象 近几年来,听过不少公开课、观摩课,更多地听过常态作文指导课。学生的习作过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窄化为学生在“两节课”之内的、单一的“动笔写”的流程。习作指导过程被窄化为“教师命题指导——学生动笔写作——教师批改、讲评”这种单一的程式。把这单一的、直线型的动笔写的“田间作业”当作习作活动的整个过程来看待,问题也就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学生依然怕作文,谈“作”色变。  相似文献   

8.
在作文教学中,以往我习惯把整个习作浓缩在一堂课的前二十分钟内,稍作指导后便让学生进行写作。学生缺乏细致的观察、亲身的感受、真实的体验,面对着作文题目往往无话可说。可是,我在作文教学中试行了“四板斧”,效果不错。第一板斧:下一次作文的范围和要求提前布置,让学生提前收集必要的材料。以往的作文教学,总是在作文课上才公布本次习作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本没有收集作文素材的时间和空间。而在上一次作文结束之后就立即公布下一次作文的范围和要求,学生就会利用这段时间进行准备,作文时自然得心应手了。第二板斧:学生写我也写,我和学…  相似文献   

9.
季晓燕 《陕西教育》2006,(10):36-36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作文指导往往偏重于写前指导,从命题、选材、确定中心、选择写法、开头结尾到词语的运用等,都会作一番详尽的指导,这虽然有助于学生把握写作方法及内容,但无形中就提高了作文标准,束缚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针对这一情况,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快乐作文”的源泉,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写作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0.
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指出,习作教学应从“前作文”开始,要教会学生“摄取生活素材”的本领。现行的从命题开始的作文指导,常常忽略了写作前的生活积累、感情酝酿。这样的指导是不全面、不科学的。为了解开“写什么”的症结,我们试图把具体细致的“前作文”指导落实在课外,倡导提前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观察、体验、搜集资料等来进行“源头活水”的攫取和“下锅之米”的收集,由此打开写作源头。  相似文献   

11.
作为小学阶段的结束,第三学段的习作教学旨在巩固学生习得的写作知识,提高学生掌握的写作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的兴趣和习惯,为第四学段奠定基础。我们认为,习作教学应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重点,让学生多思考——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等问题。第三学段,尤其是小学即将毕业的时候,习作教学的侧重点应该是“得心应手”和“自能作文”,这是能力培养的重点,也是本学段作文教学的目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习作安排,既有对前几册习作方法的巩固,又自觉地向第四学段过渡。教材安排的习作任务,可以粗略地分为两类:一是大作文,即每个…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2011,(6):17-17
2011年第四期的(《习作:为何而作.为谁而作?》让我面对作文教学豁然开朗。第一,习作教学应从生活需要出发,解决学生为什么要写的问题。作文教学时,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学生意识到写作是交际应用的需要,是情感倾泻的需要。引导学生将习作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写的同时体味到“写”和“成功”的快乐。第二,习作教学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同样也是作文语言的源泉。教师在命题时,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作文指导往往偏重于写前指导,从命题、选材、确定中心、选择写法、开头结尾到词语的运用等,都会作一番详尽的指导,这虽然有助于学生把握写作方法及内容,但无形中就提高了作文标准,束缚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针对这一情况,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快乐作文”的源泉,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写作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一、真情表白,理清写作思路1、鼓励学生吐真言,抒真情。由于心智水平的差异和生活境遇的不同,学生往往对同一事物会有截然不同的认识和…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作文往往是教师命题,帮学生写提纲,为学生拟订重点词,学生习作,教师批改,讲评作文。这种作文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越俎代庖,学生的思路被教师所束缚,从而抑制了思维的发展,使智慧之火逐渐熄灭,导致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这种教学法对学生的创造力是一种莫大的伤害,因此,在写作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作文训练中 ,“把内容写具体”是一项基本要求 ,而大部分学生习作中最困难的就是不知怎样把内容写具体 ,特别三年级学生。因此 ,在作文指导课中启发学生怎样把内容写具体便成为教师教学的重点。在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中 ,我作了几点有效的尝试。一、“看一看”再写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往往不大关心 ,熟视无睹 ,教师必须组织学生投入到生活中去 ,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在第一单元的作文教学中 ,我就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插图《悄悄话》 ,先从图的名字或人物的表情等几方面来观察 ,然后再把观察…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作文教学,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难。一到习作时面对单一的材料,统一的要求,思维受到约束和限制,就会出现冥思苦想、搜索枯肠的现象,往往产生千人一面、万众一腔甚至胡编乱造的习作结果。小学当前的习作教学,表现出来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先由教师命题、指导,学生在统一的要求下写  相似文献   

17.
一、习作案例教学的构想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往往采用命题作文,要求学生按教师提供的题目要求进行写作,而这些题目往往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因此,无法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写作兴趣。而写作方法的介绍也没有结合学生的生活案例与习作案例进行,往往是把教师对习作的感悟、体会和方法抽象地传授给学生,造成学生对习作产生一种遥不可及的畏难情绪,使习作教学走进一个“假、大、空”的死胡同里,学生常常感到“要我写”,而不是“我要写”。这种习作教学法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针对这种情况,我总结出“习作案例教学法”,并运用到苏教版第九册《习作6》看图想象编故事训练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正>“读写结合”是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充分体现了经典性和时代特点,文字优美,写法多样,是学生学习写作的绝佳范本。但是,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往往把习作与阅读割裂,加之学生缺乏体验生活的时间与机会,阅读积累不足等,使得学生谈“作文”色变,写作能力难以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用好教材,帮助学生写好单元习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指导——学生习作——习作讲评”。许多学生只要一听到“作文”二字,就感到头痛,或者是才思枯竭,无话可说:或者是吃了萤火虫——心里亮,满肚子纵有千言万语,却三言两语便说完了;更有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假话连篇,内容千篇一律……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乐趣荡然无存,又如何写得出好文章呢?  相似文献   

20.
一、背景和缘起 1.以往写作教学和作文训练的误区。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写作理论的灌输放到了重要地位,忽视写作是实践性很强的事实。与之相配套的作文训练形态是:教师出一个作文题目或者列一些材料,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写作成文,习作由教师批改、打分、写评语,下一周讲评,讲评后再进行新一次的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