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美健 《钓鱼》2007,(6S):44-44
海钓,大都采用底钓法。底钓,只能钓取底层鱼(如鲽、鲆、鲬等鱼)和低层鱼(如鲷、黄、黑等鱼)。海边这部分鱼一般个体较小(一般重一二百克)而密度较大。对于时而光顾近海觅食,且个体较大(一般重一二千克)的上层鱼,如鲻、梭、鲅等鱼,则很少钓获。  相似文献   

2.
黔、桂、湘、鄂四省(区)一带的侗族地区,依山傍水,江水、河水、溪水瀑瀑,一片片、一层层稻田水流畅通。自古以来,侗家人不仅有爱鱼养鱼吃鱼的传统,而巳也喜欢钓鱼。谈起钓鱼,自有不少乐趣。在侗乡,家家都在宅旁或寨边田里开有一口小塘,专养逗人喜爱的鱼,如鲤鱼、鲫鱼、蛇鱼(七星鱼)、草鱼、鳝鱼等。为啥侗家人这么喜欢鱼呢?相传,原侗族祖先住在海边靠鱼谋生,永不忘鱼的养育之恩,对鱼神十分崇敬,因而祖祖辈辈爱鱼养鱼,沿传至今。侗族地区属于低热河谷季风气候,适宜鱼类繁殖生长。除家庭放养外,江里、河里、溪里以及山塘…  相似文献   

3.
海钓,大部采用底钓法。底钓,只能钓取底层鱼,如鲽、鲆、鲬、鰕虎等鱼和低层鱼,如鲷、黄、黑等鱼。海边这部分鱼一般个体较小(一般重一二百克)而密度较大。对于时而光顾近海觅食,且个体较大(一般重一二千克)的上层鱼,如鲻、梭、鲅等鱼,则很少钓获。  相似文献   

4.
古清生 《垂钓》2007,7(2):56-57
品尝了几个地方的土鱼,不论称土鱼、金钱鱼、杨条子鱼还是小白鱼,它终究是那神农架里的小鱼儿,便也如神农架的山水般清新与自然。[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马建华 《钓鱼》2006,(14):23-24
一、确定鱼层的基本方法 在到达一个钓场后。要找准鱼所处的水层,必须首先明确你所垂钓的目标鱼,然后根据目标鱼的密度、天气状况以及水情确定应该垂钓的水层。比如我们将鲢鱼作为对象鱼,这种鱼本身就生活在水的中层,如果气温较高,气压正常,鱼的密度还可以。水深2米左右,我们一开始就将钓棚设定在水的中下层(比如1.5米),  相似文献   

6.
聂占起 《垂钓》2004,(6):62-62
小时候鱼真多,和鱼有关的“渔事”也多一用鱼竿钓鱼、用推网推鱼、用拉网拉鱼、用袖子网截鱼……都是我们的玩法。记得每次乐滋滋地把鱼拎回家时,母亲就会说:“臭鱼烂虾,费饭的冤家。”在物质匮乏的年月。母亲关心的是粮食,而留在我记忆深处的是鱼香和渔趣。  相似文献   

7.
罗有年 《钓鱼》2006,(18):56-56
挪威的拟饵绝大部分是鱼形或仿鱼形,这绝不是偶然的。挪威的海洋鱼、半咸水鱼、淡水鱼通通都是冷水性肉食类鱼。其习性是大鱼吃小鱼。按照中国的传统说法,就是“鱼吃鱼,不腥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虾虾吃泥沙”了。  相似文献   

8.
再说遛鱼     
李学成 《钓鱼》2005,(8):26-26
遛鱼没有固定的模式,更谈不上8字遛鱼,要根据鱼情、水情、和钓具装备来决定遛鱼的方法。再加上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善变的技巧,就可以减少跑鱼的几率。  相似文献   

9.
最贪婪的鱼——怀头鱼 怀头鱼,学名六须鲇鱼,主要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嫩江和乌苏里江等水系。怀头鱼的脑袋特别大,身体呈前宽后窄状,体色黄灰,侧线特别清晰,是一种体型巨大的鲇鱼,最大个体可达100千克左右,被列入世界十大淡水凶猛鱼之中。  相似文献   

10.
马建华 《钓鱼》2006,(1):30-31
钓慢鱼的技术 慢鱼又分为慢猾鱼和因密度不足造成的一般慢鱼。对于窝点内鱼的数量不少,但由于反复钓放使鱼不敢吃食的慢猾鱼,应该确保钓每一条鱼的成功率,尽量避免跑鱼,采取的方法是上面介绍的保守方法:清淡饵,调低钓高,抓稳口,并适时对鱼进行逗引。如果钓那种由于密度底的原因造成的慢鱼,毫无疑问应加强诱鱼,  相似文献   

11.
毛烟管鱼,又叫烟袋管鱼,又因其嘴与鸭子甚为相似,钓鱼人及当地渔民多称之为鸭嘴鱼。毛烟管鱼的吻突出形成长管形状,口开在吻管顶端,两眼大且间隔凹入,背侧为深绿色,腹部灰白色,尾鳍呈又形,中间有一形似锯条丝状伸出。毛烟管鱼属暖水性常见鱼,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广西和海南所辖近岸水域,  相似文献   

12.
钓鱼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同的鱼铒、鱼钩、浮漂、渔线等钓具的合理搭配,能让您享受到钓到鱼、钓好鱼的乐趣;正确的抬竿、遛鱼方法,才不会让您因跑鱼而遗憾。  相似文献   

13.
海竿钓到大鱼,如何遛鱼,是个高超的技巧问题,也是人与鱼斗智斗勇、事关遛鱼成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世才 《钓鱼》2007,(7S):43-44
黄颡鱼,又名黄腊丁、黄角鱼、黄颊鱼、盎斯、黄刺、盎公鱼、黄骨鱼等。黄颡鱼头扁平,吻圆钝,上下颌均有锋利细齿,触须4对,鱼体腹圆,后部侧扁。呈黄色或黑色、褐色,体黏滑无鳞,胸鳍锐利(如图)。全国各水系均有它的踪迹,尤以长江流域产量最丰富,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人们特爱用它来煮汤吃。  相似文献   

15.
马建华 《钓鱼》2007,(5X):23-23
野钓钓位的选择能力是考验钓手实力的最重要因素,占领一个好的钓位是丰收的基本保证。好的钓位的基本要求一是要有鱼,二是有利于操作。是否有鱼应从有利于鱼藏身、鱼的天然食堂、鱼的洄游路径三个方面来考虑,再结合天气、风向、水温、水的溶氧情况综合判断;有利于操作则要求岸边相对平整、有足够的起鱼溜鱼空间、能够保证钓手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趣谈鱼饵     
一江 《钓鱼》2007,(1X):16-17
鱼饵,是直接引鱼上钩的物质。饵若不对鱼的口味,鱼不爱吃。自然钓不到鱼。所以,古往今来,人们钓鱼十分注重鱼饵的选用和制作。  相似文献   

17.
黄颡鱼,又名嘎子鱼,因为它会发出嘎嘎的声响而得名,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自然水域中,喜欢清洁干净无污染的环境,河流中生活的黄颡鱼更喜欢卵石水底,便于其藏身。冬季因气温低,不十分活跃,春季到来,气温回升,特别是菜花金黄时节,它们便开始四处活动觅食;春汛的到来更是黄颡鱼活动的高峰期。黄颡鱼一般昼伏夜出,因汛期河水浑浊,白天也少有活动。根据黄颡鱼的这种习性,垂钓黄颡鱼以夜钓为主。这些年由于环境的恶化,过度捕捞,特别是非法电鱼、毒鱼现象的蔓延,黄颡鱼已是日见减少。不过在一些生态状况良好的地方,黄颡鱼的数量还是不少的,也给予我们钓鱼人一点垂钓的机会。下面仅以本地垂钓黄颡鱼的方法介绍给朋友们。  相似文献   

18.
扒皮鱼,学名为绿鳍马面纯,属革纯科。沿海各地的渔民及钓友多称之为马面鱼、剥皮鱼、象皮鱼、沙猛、老鼠鱼等等。体呈长椭圆形且侧扁,蓝灰色,无侧线,头短、口小、牙齿锐利,眼小,位高,接近背缘。鳃孔位于眼的下方,鳞细小似绒毛状,尾柄长如截形,体重在40~1500克不等,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部,为我国沿海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其年产量仅次于带鱼,是重要的出口水产品。扒皮鱼主要以虾、小鱼、贝类、海藻等为食,常在近岸珊瑚与礁石周围游弋与觅食,  相似文献   

19.
杨小文 《中国钓鱼》2004,(12):14-15
鹦嘴鱼,属鲈形目科,体侧扁,一般呈长椭圆形,口不能向前伸出,两颌齿多数愈合成齿板,齿板表面存有较多尖锐的细齿,因其与“鹦鹉”的口齿甚为相似,故名“鹦嘴鱼”(parrot fishes):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等沿海水域,现已发现和记载的有二十余种,如杜氏鹦嘴鱼、青宽额鹦嘴鱼、鲍氏鹦嘴鱼等等。  相似文献   

20.
俗谚说:“九月九鱼封口”,这句谚语很不确切。冬季气温、水温低了,鱼的活动量减少,觅食也大大减少,这才是实情。鱼不是冬眠动物,它不冬眠,气温、水温合适,还是要活动的。只要有活动,就要补充食物,所以,冬季还是可以钓到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