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这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避难金华时,登金华八咏楼写下的<题八咏楼>.诗中一个愁字,抒发出压在诗人心头的国破家亡之慨.   ……  相似文献   

2.
因晋代潘岳作<悼亡诗>三首悼念亡妻,后世遂以"悼亡"作为丧妻的代称,悼念亡妻之诗(词)称为悼亡诗(词).本文认为这种说法存在问题,因为就本人阅读所见,明代有六位女诗人作有以<悼亡>为题的悼夫诗.这说明"悼亡"并非悼妻的专称,也可用于悼夫.  相似文献   

3.
关于<关雎>的主旨,汉宋儒者多持颂扬"后妃之德"说,近代以来学者多持男女情爱说.<论语>载孔子论<关雎>则强调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对于"哀而不伤"的含意,人们一直不得确解.上博简<诗论>有关于<关雎>诗的较多的评析,对于我们理解是诗主旨颇有启发.它以"色"、"礼"、情感之说论析<关雎>,远较传、笺和宋儒的"后妃之德"说更接近<关雎>一诗的本义.  相似文献   

4.
自汉魏六朝始,"庭院"作为文学意象出现在了诗中,但作品并不多;至晚唐时期,受时代背景影响,"庭院"意象在诗中的运用多了起来。在五代词中"庭院"意象出现的频率则更高。一方面是花间词人写女性的闺阁生活,离不开"庭院"意象的运用;另一方面是南唐两位词人赋予了"庭院"意象更为丰富的内涵,使"庭院"意象在词中形成的意境更为深远,且使词的题材更为广阔,为后世诗人、词人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知识分子写作派"推崇西方技艺与"民间写作派"推崇肉身的诗歌主张触及了新诗发展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西方与传统之间如何建立新诗自身的审美规范."知识分子写作派"与"民间写作派"必然面临哪些写作困境.学习西方或照搬传统都无益于拓展新诗想象力的空间.现当代诗人为找回汉语诗的诗味作了哪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辨<毛诗>中的六个联绵字:(一)<卫风·硕人>之"孽孽",犹言"我我",形容长丽俊好之貌.(二)<郑风·子衿>之"挑達",形容放逸倜傥之貌.(三)<豳风·鸱鹗>之"翛翛",犹言"萧僚",形容鸟之羽尾杀敝凋零之貌.(四)<小雅·南有嘉鱼>之"汕汕",犹言"优侥",形容鱼群游动往来之貌.(五)<大雅·云汉>之"滌滌",犹言"滁荡",形容万物萧僚凋零而大地空空荡荡之貌.(六)<大雅·崧高>之"咩咩",状众盛之貌.  相似文献   

7.
1895年2月严复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与<救亡决论>等文章中完整地提出了自成体系的自由观.他认为,自由不仅为"天之所畀",而且,"人人得以自由、国国得以自由","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是西方富强之本源.但自由又是有前提的,其前提是,国民素质高,人人具备自治能力,条件不备而遽行自由,则属"取乱之道".故而主张用30~60年的时间创造条件,运用君权,力治其本: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以期实现自由民主与国家富强强.其自由观始终如一,未有重大改变.严复信守和坚持了以"天演进化论"为基础的自由理念,说严复自由思想前期激进、中期保守、晚年倒退,不符合严复的思想实际.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丰富多彩,其中许多可以成为我们建立新世纪文学理念的资源,这些就不必一一详述了.我今天只想讲一点,中国古代文学思想最根本的理念是什么?我的回答就是对崇高和不朽的追求,将文学视为崇高的不朽的事业.古人对"文"的解释,对"文字"的解释,对文学的解释,都体现了这一点.<诗三百>在汉代被尊为经,<离骚>在汉代也曾被称为经,<文心雕龙>前三篇为"原道"、"徵圣"、"宗经",都表现了古人对文学的尊崇.  相似文献   

9.
"使秦"是韩非政治活动中很重要的方面,前人多认为韩非生平中仅一次出使秦国--也就是他客死秦国之行.这种看法是值得讨论的.综合<本传>以及<史记>、<战国策>、<韩非子>等材料,可以考证出韩非曾两度出使秦国.第一次在公元前237年,李斯说秦王"先取韩以恐他国",秦王使其谋虑下韩之策,韩王安深以为患,于是派韩非使秦以图"存韩";第二次在公元前233年,即<本传>所载"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入秦后与秦廷重臣李斯、姚贾等有过激烈的斗争,终遇害.韩非两次使秦的目的都是为了救亡图存,这一点对于理解其爱国思想与人格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燃烧的渴望》是韩国爱国主义诗人金芝河于1975年发表的作品,它歌颂了在韩国20世纪70年代军事独裁的强压统治下诗人对民主的强烈渴望。诗中反复用"你的名字"来指代"民主",具有特殊的意义。"你的名字"暗示了"民主"的隐秘性,表现了诗人对"民主"的亲密感,同时,增强了诗人的感情、美化了诗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