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选自《东山词》)  相似文献   

2.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是北宋时期两首著名悼亡词。文章试从两首词的情感表达、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并简析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3.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 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 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宋代词人中,贺铸的名气虽不及柳永、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显赫,但是,这位以一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  相似文献   

4.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贺铸(1052-1125),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者,山阴 (今浙江绍兴)人,居卫州 (今河南汲县)。  相似文献   

5.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是两首以词的形式写成的悼怀亡妻的作品,堪称古代祭妻篇章的不朽之作,都具有回肠荡气的艺术感染力。文章试从两首词的情感表达、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并简析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6.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和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是北宋时期两首著名的悼亡词,同以真挚沉痛见称,同样具有回肠荡气的艺术感染力。本文试从两首词的情感表达、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并简析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7.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唏。旧栖新垄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相似文献   

8.
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闯门万事非》是北宋时期两首著名的悼亡词。本文对这两首悼亡词的情感内容、艺术构思、表现手法等进行了同异比较探析,并从人生经历和艺术禀赋方面揭示了其成因。  相似文献   

9.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  相似文献   

10.
妙句之妙     
唐代号称"东南雄州"的苏州,物阜民丰。据《元和郡县图志》载,当时的苏州居民已达十万户。宝历元年(公元825年)诗人白居易到那里任刺史,即登上西大门(阊门)门楼,写下了《登阊门闲望》,"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是该诗中最著名的两句。 苏州阊门内外,一向被称为"富贵温柔之乡",白居易登楼环顾,繁荣景象尽收眼  相似文献   

11.
寻访阊门     
卜延中 《师道》2003,(11):49
我出生在古盐河边,洪泽湖甜润的清冽浇肥了稻谷,也催高了我。我是地地道道的苏北人。小时候,父亲曾说过,我们先辈是苏州阊门人。从此,苏州、阊门便成了我的向往,我的梦幻,我的怀古的不解情结。多次出差苏州,总想到阊门看看,但因工作忙、时间紧而未能如愿。阊门依然时时叩击我的心。新世纪钟声的余韵荡漾了我的观念。友人一句话,改变了我的人生。《中国教育报》上的招考启事带着我从茫茫人海中愉快地闯过笔试,洒脱地通过面试,苏州工业园区面向全国招考的这个岗位被我蒙上了。到苏州工作的第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我便登上4路公交车,随着人流的上…  相似文献   

12.
苏州古城西北隅的金阊,依傍着"飞阁跨通波"的古阊门,走过了2500多个春去秋来。对于教育的重视,是它绵延不绝的风尚;培养人  相似文献   

13.
以王国维"二重证据法"为理论依据,对文献典籍和考古材料之间相互关系的不同情况进行论述,并分析苏州古城这一样本。指出,1957年平门遗址考古、2005年平四路古城墙遗址考古和2011年阊门北码头古城墙遗址的考古发现等与苏州历史文献记载的"苏州城墙及苏州古城春秋时建、战国时修"的结论相合,从而完成了王国维"二重证据法"中所说的"纸上之材料"(文献典籍)与"地下之新材料"(考古材料)的互相印证。与此同时,对"春秋时代吴大城位置新考"及"苏州城最早建于汉代"等新观点的提出、是时学界的反驳及上述新观点的发展等展开分析,并在对目前三座"吴都"并峙下的苏州周边文化生态进行理性分析的同时,更提出"理性下的守望与坚持"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4.
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这开拓了词的创作内容,扩大了词的意境。苏轼之后,还有贺铸、纳兰性德、毛泽东等人的悼亡词作。贺铸的悼亡词哀婉柔丽、真挚感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悲戚入骨,沉迷自伤境遇之苦,却缺少苏轼、贺铸词中那种对生活细节的追忆和相濡以沫的感觉;毛泽东的悼亡词境界超群,在表现手法上有明显突破,使哀悼的情感在崇高事业的大背景中升华,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语:2011年,中共苏州市委、市政府,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后,决策并启动了苏州城墙修复保护试点工程。这是苏州城墙自1958年大部拆毁而历经半个世纪后,首次由政府主导的对苏州城墙进行修复的民心工程和文化保护工程,它标志着苏州古城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苏州平门、相门、阊门北码头三个区段城墙着手修复的同时,苏州市职业大学吴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语:2011年,中共苏州市委、市政府,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后,决策并启动了苏州城墙修复保护试点工程。这是苏州城墙自1958年大部拆毁而历经半个世纪后,首次由政府主导的对苏州城墙进行修复的民心工程和文化保护工程,它标志着苏州古城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苏州平门、相门、阊门北码头三个区段城墙着手修复的同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贺铸的生平际遇和性格特质入手,对贺铸抒怀词、怀古词、隐逸词的豪放风格进行了研究。贺铸以豪放词风的雄豪、悲壮、旷逸这三格为主体,融会丽的婉约词风和沉郁顿挫的诗风,使这三类饲分别呈现出以豪放为主调的异彩缤纷的风格特征。本文指出,这不仅使贺铸豪放词避免了粗疏、叫嚣、澜浪之病,还使其因风格的丰富多彩而获得更高的审美价值,这便是贺铸继苏轼开创豪放词风后为拓展这种风格所作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8.
王炬炳 《考试周刊》2007,(20):125-126
贺铸是北宋著名词人,他兼擅婉约词和豪放词。文章着重对他的豪放词作了浅析。就贺铸豪放词的内容,把他分为抒发心中抑郁不平之气的词作,抒写隐归思想的词作以及咏古咏史的词作等三类。再就贺铸豪放词的特色,从三方面分析,即题材的选择、字句的锤炼及语言的特色。然后是就贺铸豪放词的形成原因作了分析,从个性性格、仕途不得志及爱国忧民等三处展开。文章最后是就贺铸在豪放词的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作了一个小小的总结点评。  相似文献   

19.
北宋名家贺铸词,历代褒贬不一,轩轾悬殊。本文以历代贺铸词相关评价为依据,参酌对于贺铸词十分重要且富有影响力的评论,从另外一个角度探讨了贺铸多重词笔的历史依据以及形成后世多重评价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宋代词坛上,以(隐木)括词作为一种独立的词体而进行创作的,首推苏轼。 (隐木)括词属于宋人杂体词的一种。在苏轼以前,词人集中未见。苏轼开(隐木)括一体,并以“(隐木)括”二字明确标示,形成一种新的词体;自此以后,许多作家加以效法,在贺铸、林正大等人的词作中,(隐木)括词蔚为大观。《宋史》卷四四三《贺铸传》说,贺铸“尤长于度曲,掇拾人所弃遗,少加(隐木)括,皆为新奇。”林正大的词集中,(隐木)括词多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