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民初婚俗的演变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末民初对婚姻陋俗的深刻揭露和批判,使当时的婚姻习俗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结婚、离婚自由的出现,婚姻法规和契约的颁行,结婚礼仪和服饰的改变,以及婚姻介绍方式的更新。虽然这种变化在其践履过程中因处于初始阶段而缺乏普遍性,但它在中国近代婚俗流变中却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维新变法时期“前识者”婚俗观演变的继续和拓展,也是五四时期婚姻文化变革的基础和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张家口婚俗所显现的地方特色,在近代中国又衍生出某些新的特征与形态。特别是清末民初时期,张家口婚俗虽然仍以传统的婚姻价值取向为主,但在近代中国新思潮影响下,出现了不同于旧礼的新式婚姻习俗。这种尚处于初始阶段的新变化反映出某些近代中国内陆婚俗流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东北婚俗文化在清末民初这样一个急剧变动的年代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主要表现在婚姻生活、婚姻礼仪等方面,即出现文明婚俗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变迁在推动东北婚俗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不安定因素,但无疑都为东北近现代婚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1980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我国第二部婚姻家庭法律,它在1950年《婚姻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影响着中国传统的婚俗文化,也影响着汉中的婚俗文化。本文分析了1980年《婚姻法》所确立的计划生育原则和禁止近亲结婚法律规定对汉中婚俗的影响:“铺床”人的选择越来越“严格”;独生子女的婚姻习俗逐步形成;“招赘”婚俗进一步强化;“中表亲”婚俗逐步消失等。揭示了社会重大变革或变迁时,婚姻法律在传承婚姻习俗的同时,对婚俗文化诸多或表面性或根本性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经典作家认为,一定时期的婚姻与家庭形态是与该时期的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的,而作为婚姻家庭生活外在表现的婚姻礼俗和风尚,也必然与一定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诸因素密切相关。所以,婚姻礼俗的某些变异,往往又可昭示出一个社会或社会某一发展阶段的变化及其进步状况。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先秦社会激烈变革时期,当时的婚俗发生了与前不同的许多明显的变  相似文献   

6.
婚姻是组成与维持家庭的基础.在一般意义上讲,婚姻制度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而缓慢地变革;变革的总的趋势是由野蛮的、半文明的状态向文明和高层次文明演进.因此,婚姻的变革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内容.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大变革的剧烈时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背景下,其婚俗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明清时期的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历了较大的变革,特别是改土归流之后,汉文化和婚姻风俗影响了苗族等广大少数民族地区,本文以研究清代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婚俗为切入口,通过剖析不同民族及历史变迁对清代贵州少数民族婚俗变化的过程,以期对少数民族社会史和婚俗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传统小说章回体结构形成的五个阶段、章回体结构的主要特点以及清末民初时期的翻译,重点分析了清末民初外国小说的翻译对传统的章回体结构造成的冲击。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的短篇小说是古代小说向现代小说的过渡形态,但在体式上已经体现出现代小说的特点.清末民初短篇小说在体式上的变革主要有:叙事结构、叙事方法、叙述体制、叙述视角等方面.它在体式变革上最突出的成就是抒情小说的出现.抒情小说改变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构造和艺术功能.清末民初短篇小说还造就了其他一些新型小说体式.在以上诸点上,它完成了古代小说体式向现代小说体式的艺术转换.  相似文献   

10.
从清末民初学校正式设立地理课程以来,地理教科书在我国学校课程中的发展已逾百年。对地理教科书历史的研究,应秉承“尊重历史、以史为本”的态度,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整理,重现地理教科书的发展史实,以获得对不同时期地理教科书变革的真实认识。  相似文献   

11.
<正>婚俗是人类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上很重要的问题。就婚姻而言,它的制度变化与风俗形成,不仅反映出人类自身的不断进步,也反映出了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因此它也是衡量人类文明的一个尺度。本文将从三个视角,即婚俗的纵向历史比较分析、不同民族的古代婚俗遗风、现代婚姻的横向对比分析,来对婚俗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加以阐述,并且就不同时期的婚姻形式及特点分析,进而揭示出婚俗  相似文献   

12.
从清朝到民国,经历了政权更迭,但清末新政中创设的许多司法制度在民国时期得以传承,民初的司法变革就是其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一环。就司法官制度设置而言,民初司法改革强调司法官必须是新式法政人员,这导致大量旧式刑幕人员“下岗”;而在清末已经担任司法官的新式法政人员,则可在新政权中继续任职。历史变迁往往如此,新旧并存,更迭中包含传承。  相似文献   

13.
从民俗学的角度看,竹枝词是一种风土诗。它记录了各地民间的风土人情,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民俗志的角色,是研究区域民俗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通过解读清末民初温州文人官吏所作的竹枝词,可以对这一时期温州婚俗有较具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时期 ,社会的变动引起了婚姻家庭观念的变迁。婚姻主权的变动、婚姻礼仪的删繁趋简、封建家庭及其伦理道德观念的淡化 ,则是这一时期婚姻家庭观念变迁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的阶段,语言面貌纷繁复杂,词汇方面更是如此。借代造词属于汉语修辞造词中较为特殊的一类,这种造词法古已有之,它在此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虽然产生新词数量并不算多,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体现清末民初的词汇特点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婚姻民俗是人生仪札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瓶梅)一书中,有内容相当丰富的各种婚俗的描写,其中大多属于在当时普遍流行的、正常的婚姻形态;但书中也涉及到一些较为特殊的婚俗形态.本文中将论及的“倒踏门”、“割衫襟”和“望门寡”这3种婚俗,即是属于后一种情  相似文献   

17.
满清后期鸦片战争爆发,惊醒了沉睡的国民。当时以学堂乐歌为主要形式的音乐教育,经历了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等历史阶段,致使清末民初我国音乐教育的主题中自然地充溢着"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等具有政治导向的爱国理念。本文主旨在探索清末民初音乐教育的时代意义,其内容包括:我国近代早期音乐教育的产生、清末民初音乐教育的政治导向、清末民初音乐教育政治导向的时代意义三个部分。从本文的分析研究结果可知,在当今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与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时期,清末民初音乐教育的政治导向对于提升新一代国民爱国主义思想、树立国家可持续发展理念、光大民族文化、培养美育情操实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袁世凯的评价问题是近代史研究中有分歧的一个领域。对袁世凯的评价,不仅关系到袁本人的历史形象和地位,而且关乎对清末民初整个历史走向的总体把握。如果重温一下八十多年前活跃于民初政坛的梁启超对袁世凯的评价,或许对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历史上的袁世凯不无裨益。一、梁袁关系说到梁启超对袁世凯的评价,不能不考察清末民初梁袁关系的变化。事实上,梁启超对袁世凯的认识和评价,是随着梁袁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大体来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将近20年的时期,梁启超经历了由“仇袁”到“和袁”再到“反袁”的变化过程。“仇袁”最早可以追溯到维…  相似文献   

19.
陆征祥,中国近代极负盛名的外交家之一。清末他就与袁世凯相交甚笃,经袁大力提携而得以在外交界崭露头角;民初又颇受袁氏重用,任外交总长、国务总理、国务卿等职,在内政外交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以清末、民元至洪宪帝制前、洪宪帝制时期三个阶段为时空背景,撮要探讨陆、袁关系,从某些侧面来进一步认识清末民初的政治离合与外交演进。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进化论的风行使人们的历史观念发生了变革。仿效西人注重历史教育以拯救危亡、开启民智已成为时人的共识。此时,政府颁行新学制,对中小学历史教育的相关内容和政策作出了界定。在新旧交替时期,中小学历史教育虽不至尽善尽美,但它促使了国人的觉醒和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